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钱潮 | 杭州某地,苏轼究竟有多爱?去过好几趟,赋诗好几首
来源:杭州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洪岸  日期:2021-06-0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是杭州历史上最知名的代言人,杭州也是他心心念念的梦中故乡,这方山水让他灵感涌动,千古绝唱源源不断。


讲起杭州,离不开苏东坡。讲起苏东坡,离不开杭州。


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全能文人,他到哪里就像一道闪亮的光芒,让那方沉静的土地发光发亮,可以说,有缘让苏东坡青睐而踏足过的地方,是非常幸运的。






全文字数:2506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新登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有苏东坡的好友和学生在,让苏东坡有缘到新登来。东坡先生为新登(当年新城)留下了流芳千古的诗篇。在去往新城途中,眼前明媚秀丽的春光和农家的春耕景象,使苏轼心情舒畅。似乎连大自然都格外偏爱这位外乡人,为他的出行,“吹断檐间积雨声”,野桃“含笑”点头,“溪柳”翩翩起舞;“西崦人家”快乐耕作,细雨润茶喜上眉梢,简直就是桃花源。在《新城道中二首》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位放飞心情的快乐的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北宋熙宁四年(1071)六月,苏东坡因议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主动请示外调,以太常博士直史馆通判杭州。其时,富阳、新城为杭州属县。


旧时,杭州与新城县邑陆上交通有二。东线:走驿道从西湖经富阳至新城;西线:从余杭经临安折入葛溪古道至新城。从作品《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一诗来看,苏轼是从东线入境新城,离去时走的是西道。有确切时间记载的,苏轼曾先后两次行县至新城。


图片


第一次为熙宁六年(1073)正月。苏东坡奉命出巡所领各属县,时为杭州节度推官李佖先行三日并在风水洞恭候。风水洞,据《杭州图经》载,距钱塘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岩院。洞极大,流水不竭,清风微出,故而名为风水洞。《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即为苏轼谢李佖所作。


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八月间因捕蝗至浮云岭。苏轼任杭州通判的三年中,年年都有水旱灾害,所谓“止水之祷未能踰月,又以旱告矣”(《祈雨吴山》)。熙宁七年 ,京城以东因干旱闹蝗灾,是年十一月苏轼到密州任上,在《上韩丞相论灾伤书》中追叙这段情况说:“轼近在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声乱浙江之涛,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弥望萧然。此京东馀波及淮浙者耳……”苏轼因捕蝗取道浮云岭至于潜(於潜),其至於潜,又有《戏於潜令毛国华长官》诗证:“宦游逢此岁年恶,飞蝗来时半天黑。”极写蝗势之烈。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

其一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

其二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这组诗是熙宁七年八月间,苏轼将离杭州通判任时所作。第一首写捕蝗所感,第二首着重写山行疲惫之感。组诗写的是现实生活给诗人思想感情上的一次巨大冲击,极力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同时也是亲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


离浮云岭不远处有天目山余脉青牛岭,山高万仞。因岭顶石道有凹坑似牛蹄印,以为太上老君青牛所留,故名。岭上有宝福院,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宋治平二年(1065)改为多福禅寺,寺旁有岩石,状如卧牛,寺前有石洼,传为神牛足迹。苏东坡乘理蝗之余,得悉青牛岭风光秀丽,又有多福禅院,便策杖登上青牛岭,并在寺壁上题写《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至》一诗。青牛岭原是幽僻之地,山路艰险,人迹罕到。自苏东坡题诗名气顿噪,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题咏者不少。于是“青牛雪霁”遂为东安八景之一。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至》



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

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

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乡邦文化研究者张宝昌老师根据苏东坡存世的一些作品,还原了这条长35公里的葛溪古道路线:从新城出发向北,至塔山→潭山头→沈家→炉头→湘主→石门岭→湘溪→菖蒲(马至坎)→枫林咽泉→三溪口→石羊→洞桥(陈氏园)→万市(万氏桥)→南新(多福寺)→临安→杭州(这是苏东坡回杭州的路线)。


往北出新登城一里路,就至塔山,亦是“东坡古道”的起点。旧记载“其下大溪环绕,其地适挡葛溪水,下流之衙,山顶景致绝佳,苍翠悦目,上有许公祠、神农庙及拥翠亭遗址,“塔山拥翠”被誉为东安八景之首。”据传邑令晁端友曾款宴苏东坡于此,其子晁补之即席赋诗《塔山对雨》二首,苏轼以此诗意挥毫泼墨成图。世居塔山的袁氏后人亦云,当年苏东坡与黄庭坚(富阳谢景初子壻,亦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曾在塔山饮酒对诗。笔者有理由认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亦相信苏东坡多次莅新。苏东坡喜欢云游的地方,自然是风景独特。现位于洞桥镇枫瑞村菖蒲袁家自然村西北马止墈的天云佛光禅寺寓意佛光普照,恩泽众生。原名天耳庵、天云山庵,后改于现名。


图片


按《明季野史丛集》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有天皇殿三间、大雄宝殿三间,盛极一时。据考证,苏东坡出巡,慕名来游,一行五人骑马至山麓,吆喝驻足不前,便惊叹“马止坑”。寺中有一方水塘,塘水清澈明敞,四壁苍苔痕生,时而可见水底泛出串串珠泡,所以称作珍珠泉。岩边溪流飞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溪流之中,菖蒲草丛生,深得东坡喜爱,赞曰“好菖蒲,好菖蒲!”后人仰仗苏公,就把村名改为“菖蒲”


菖蒲村袁氏家谱中有记载,苏东坡在佛光禅寺留宿,并吟诗一首:“岩高峡锁小古庙,老僧夜敲钟声遥,炊斋小衲鸡报晓,楼底桥小水声扰,桥下横系客车到,携锄农夫犬吠郊,今日云山何萧条,明朝寄桥应热闹。”天云山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珍珠泉、栩栩如生的鹰岩、千姿百态的石窟溶洞群等自然景观,还有香客如云的寺庵,想必这些都是苏东坡心向往之的。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