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吴故钱府君墓铭记》,是一合来头不小的墓志铭。墓主钱匡道是吴越第一代国王钱镠的弟弟钱镖之子,2012年4月,出土于扬州市城北乡三星村夏庄某基建工地上。从墓志上确认墓主为供职于杨吴政权的钱匡道。这一墓志的出土填补了吴越国钱氏、杨吴徐氏、周氏三大家族的世系情况,弥补了史书记载的不足,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江淮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钱匡道墓为一座小型的砖室墓,方向66°,坑口长4.8、宽2.1米,墓室较小,仅能容棺。墓葬早年被盗,砖筑墓顶和四壁基本被破坏,出土有木佣、铜钱、墓志等少量随葬品。其中墓志由志盖和志石组成,青石质。志盖盝顶,中心楷书阴刻“大吴故钱府君墓铭记”,3行9字。四周阴刻十二生肖及星宿图,四杀阴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志石正方形,边长54、厚10.8厘米。正面楷书阴刻志文,侧面阴刻牡丹纹。志文共33行,满行34字,计1013字。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大吴故钱府君墓铭记 大吴故右军散兵马使、右军随从步军第三指挥副指挥使、银青光禄大卿、检校工部尚」书、右千牛卫中郎将、兼御□大宪、上柱国吴兴郡钱公墓志铭 并序」。 公姓钱,讳匡道,字佐明,其先吴兴人也。宙,皇曾祖也。宽,唐太师,皇祖,先越王霸后,并前数」代,皆有追赠。先越王讳镠,世父也。大吴匡时保定功臣、宣义军节度使、滑郑颖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知饶州军州事、特进、检校太尉、兼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上柱国、吴兴郡开国侯、食邑三千户,谥曰肃、讳镖,皇考也。陇西郡君」,皇妣也。金陵营田副使、司徒李公讳仲仟,皇外祖也。今越国大王,从父兄也。顷者肃公」自唐朝覆餗之初,与兄同霸南国,扶危定难,靡不居尤,众仕其能。寻授数郡,后治菭川,盛」绩愈彰,官居太傅。杭越之民皆相谓曰:且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唯我太傅兼有之」,他日为王之嗣者,非此而谁?王诸子皆惮之。既在猜嫌之地,遂流管蔡之言,公闻之,乃仰」天而叹曰:我深怀吴起之悲,不唯忠孝之心,未毕施于世,归全之途,又复如何?所宜避地」而巳矣。遂侔子灵择国之计,慕羶而辅之。我高祖宣皇帝一见,自谓为得杞梓之秋也」,乃大用之。故生有将相之荣,殁有谥封之美。 公即肃公之长子也。十五而仕,十八而」耦。故池州团练使李公太保汶,即公孺人之父也。公自近弱冠巳来,每言曰:祁午副」奚之举,我必效之;赵括辱奢之名,吾不为之。英雄绝伴,卓辇不群,机钤之外,博习文章。历」官始自千牛卫长史,终于此官。以天祚二年十二月廿八日壬子卒于都城私第,享」年廿有二。呜呼!颜渊夭折,伯道无儿,共叹皇天无知,清风莫续。有弟廿三人,除匡时长史巳」下及幼亡外,见五人:长曰匡德,右军随从步军第三指挥第五都都知兵马使。欝矣桓生之」骨,宛然荀氏之龙,佇继良弓,永光大业;次曰匡义、匡礼、匡晋、匡霸等。马史麟经,犹当披阅;孟□刘」骥,不愧时名。姊妹廿九人,除近故长子先适故李公司徒之孙弘敏及幼亡外,诸妹见十」人。次适故右静江统军、同平章事吕公之孙怀恪,皆在仕。次许嫁江夏黄氏,明州使君、太」保之子也。次许嫁宣州观察判官、司空东海徐氏名景逊,故镇南军节度使宣公之子」,今齐国殿下之侄也。次许嫁周氏,德胜军节度使、太尉、令公、汝南王之孙也。余妹或」居襁褓,或始髫年,皆兴难继之哀,实切感隣之痛。公幼闲射御,夙□忠贞,□也不夭,苗」而不秀,虽留名于青史,实饮恨于黄泉。以天祚三年丁酉二月十二日葬于江都府江都」县同轨里,礼也。于戏!厚也茫茫,佳城郁郁,中亲良友,谁无孙楚之辞;相室」皇家,抑有宣尼之恸震也。谬尘樽俎,颇历岁年。受宠顾以攸多,接高风而最熟。既承」嘉命,得以直书。昔日弥缝,匪异载波就海;今辰赞颂,何殊捧土培山。将导悲怀。乃为铭曰」:维岳降神,高门之嗣。始欲兴邦,何图即世。痛哉惜哉,寡妻无子。又曰」:日当壬子,岁在丙申。天乎不幸,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表示行末,□表示缺字或字迹漫漶不可读者,部分异体字均已改为通行字体。天祚三年(937),天祚为南吴睿帝杨溥的年号。)墓主钱匡道,其生平不见于史籍,但墓志记载了其籍贯和曾祖、皇祖、世父、皇考的名讳,同时也记载了本人及其五位姊妹的婚姻状况。志文关于吴越国钱氏、杨吴东海徐氏、汝南周氏三大家族记载,一定程度上可复原其家族世系。 志云:“公姓钱,讳匡道,字佐明,其先吴兴人也。”吴兴郡,孙吴始置,辖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治乌程,即今湖州市吴兴区。唐为湖州吴兴郡,唐后期至五代时均称湖州。“宙,皇曾祖也。宽,唐太师,皇祖,先越王霸后,并前数代,皆有追赠。先越王讳镠,世父也”,清楚地交代了墓主的家族世系关系。 墓主曾任“大吴故右军散兵马使、右军随从步军第三指挥副指挥使、银青光禄大卿、检校工部尚书、右千牛卫中郎将、兼御□大宪、上柱国”,此处所提的大吴即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吴国。 吴(902-937)是五代时期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唐朝末年,政局动荡不安。唐景福元年(892)杨行密割据江淮,被拜为淮南节度使。天复二年(902)封杨行密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吴国政权初具雏形。为区别于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吴国,史学界称之为“杨吴”。杨吴政权存在35年左右,历四代,少有大规模战乱,民生得以休养生息。其疆域包括今江西全境,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此外还占据有淮北一隅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天祚三年(937),末代吴王杨溥禅位于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改国号南唐。疆土继承,和平演变,为东南营造了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恢复唐末被破坏的经济,为北宋江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钱匡道墓志铭
钱匡道墓志还记载了五位姊妹的婚姻状况,夫君家族皆为杨吴国名门贵胄,有李姓家族、吕姓家族、江夏黄氏、东海徐氏、汝南周氏。特别是墓志中还提到钱镖的女婿徐景逊,是东海徐温家族的第三代,以徐温为代表的东海徐氏对杨吴乃至五代十国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展品分别陈列于展厅一楼“墓志”单元,展品名称为《吴兴郡钱公墓志铭》。 摘自: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刘刚 薛炳宏 《江苏扬州出土钱匡道墓志考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