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浙江大学图书馆最具人气“宝藏”评选-宝藏介绍4
来源:浙江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6-07

17.(图像)

西文书中的中国画

在馆藏的一本“方桐生”先生赠送的西文书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中国画插图,插图总数有三十几幅。再仔细看,这些画并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有人画上去的。谁会在书上作画呢?在这大部分没有署名的画中,终于在一幅“山村长夏图”中发现有题诗,诗后称“仪徵陸徵祥題”。那么,基本可以认为这些画都是陆徵祥所作的了。


陆徵祥(1871-1949)字子欣,上海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十三岁考入广方言馆,二十一岁以优异成绩毕业,被荐入北京同文馆深造,一年后被总理衙门选中,放洋任驻俄使馆四等秘书,得恩师许景澄赏识。清末任中国驻荷兰使馆公使,驻俄使馆公使。民国成立后,应临时政府总理唐绍仪力邀,出任第一任外交总长,第二任内阁总理。其后历任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任外交总长,第六届内阁总理。1927年退隐,入比利时圣安德鲁修道院修道,1946年任该院院长,1949年病逝。比利时国王为其敬献花圈。

方桐生也是杭州的名流。据称毕业于育英书院,曾在之江大学任教。1912年孙中山先生造访之江大学时,所会见的人员中,就有方桐生。后方桐生先生又曾任杭州正则中学校长,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方桐生先生后又于1951年将藏书赠于母校之江大学,其中就包括这册陆徵祥有画作的西文书。

方桐生与陆徵祥的关系,以及陆徵祥国画的师承问题都是可以继续探索的。不过这都不影响我们对这些画作的欣赏。


18.(古籍)

五色抄本劝善金科

劝善金科十本二十卷首一卷 (清)张照等撰  清乾隆内府五色抄本

6.jpg

本书是收录清代宫廷节令戏的剧本,剧目源自目连戏,旧传为张照奉敕改编。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一号天瓶居士,江南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张照精于音律,曾奉命与庄亲王允禄续纂《律吕正义》并兼领乐部。本书原未著撰者姓氏,且不载于钦定书目之中,相关事迹仅见于礼亲王昭梿的《啸亭续录》中。

目连戏是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脱胎于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目连救母”原载于《佛说盂兰盆经》等佛教典籍中,尊者大目犍连(简称目连)的母亲由于贪婪、好宰杀牲畜,死后堕入饿鬼道沦为饿鬼,目连想给母亲喂食却不料食物入口即化为黑炭,他向佛祖求救,佛祖提出需借十方僧众之力喂饱母亲。于是目连在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供养十方僧众,使母亲吃饱之后转世为黑狗,又与母亲诵经七日七夜,最终让母亲脱离狗身,得到超度。目连戏作为中国戏曲与佛教故事的结合,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百年。清代宫廷有每逢节令演出戏曲的传统,康熙年间,海内荡平、四方一统,为巩固统治地位、加强教化,特命人对民间流传的目连戏进行改编,将故事嫁接于唐朝历史背景之下,穿插入几段尽忠、劝善的史实与故事,形成旧本《劝善金科》;至乾隆时,四海升平,出于与康熙同样的政治目的,又敕张照对康熙旧本《劝善金科》进行整合、改编,最终形成了这本《劝善金科》,而《劝善金科》也成了岁末时清廷最重要的演出剧目。因此,该书对于研究宫廷与民间戏曲的演进关系以及清代宫廷戏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为乾隆内府五色抄本,全书由绿、黄、黑、朱、蓝五色抄写而成,戏目、宫调用绿,曲牌名用黄,曲文、韵白用黑,南腔、北调用朱色圈出,每读、每韵、每叠等部分则用蓝色标注。全书精写到底,无一懈笔,色彩明晰,具有鲜明的内府抄本特点,即工楷缮写、制作精美。现存《劝善金科》多为乾隆内府五色套印本,该抄本则为浙江大学图书馆独家珍藏,收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9.(古籍)

《玉海》二百卷附刻十四种

《玉海》二百卷《辞学指南》四卷《诗考》一卷《诗地理考》六卷《汉艺文志考证》十卷《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汉制考》四卷《践阼篇集解》一卷《周易郑康成注》一卷《姓氏急就篇》二卷《急就篇补注》四卷《周书王会补注》一卷《小学绀珠》十卷《六经天文编》二卷《通鉴答问》五卷(存《诗考》等六十一卷)  宋王应麟撰  元后至元六年(1340)庆元路儒学刻本

8.jpg

说起《玉海》,熟悉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提到《三字经》,估计所有中国人都能背上几句,而两部书竟出自一人之手——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厚斋、深宁居士,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王应麟天资聪颖,九岁即通六经,十九岁便中了进士,三十余岁又考中博学宏词科,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因正直敢言得罪了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屡次遭到罢斥。后来他就干脆辞官还乡,隐居不出,潜心著书。

王应麟博学多才,举凡天文地理、经史百家、典章制度,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一生著述约三十种,《玉海》起初是为了给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的读书人编纂的参考用书,但他用了三十多年时间,一再增补修订,使之远远超出世俗功用的范畴,成为一部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式著作。附刻的十四种书,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它们或有开创之功,或是典范之作,如《辞学指南》是现存唯一一部研究宋代词科的专书,《诗考》是现存最早的韩鲁齐三家诗辑本,《诗地理考》是第一部《诗》地理学专著,《汉艺文志考证》首开艺文志、经籍志专题研究先河,《通鉴地理通释》是我国沿革地理研究的发端之作,《汉制考》是考订汉代职官、礼乐、刑法、名物等制度的著作,《周易郑康成注》等是辑佚学的典范之作,《小学绀珠》则是首部为童蒙初学而编的类书。

王应麟去世后,由于家族内部纷争,王氏遗稿成为各房争抢的对象,《玉海》书稿更是经历了一段被人窃取、报官追回的跌宕起伏的历程。不过在此过程中,《玉海》的声名也流播开来,士人们纷纷上门请求抄录书稿,但因为卷帙浩繁,传抄本大多抄录不全。元至顺四年(1333),王应麟故友牟巘(1227-1311)之子牟应复就任浙东元帅府都事,他力请王应麟之孙王厚孙(1300-1376)刊行此书,并全力协助王厚孙寻访散落的残卷。王厚孙被牟应复的诚意打动,他拾残补阙,将书稿整理完成后,交付给庆元路儒学刊刻,却因钱款未齐、牟应复调任等原因而搁置下来。后至元三年(1337),浙东宣慰使司都元帅乜乞里不花走马上任,在他的督促下,资金很快筹措到位,此书终于在次年顺利开雕,最终于后至元六年(1340)刊刻完成。刻成后,从元至正十一年(1351)第一次修版开始,又历经元明清三朝多次补版重修,一直到清嘉庆五年(1800),递修次数竟达到近30次。当然流传了那么久,经过那么多次印刷,后期剩下的元板已经少之又少了。嘉庆十年(1805),在最后一次补板印刷时,由于主持者不慎失火,这些板片在在大火中全部化为了灰烬。

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一家单位收藏有完整的元刻本《玉海》及附刻十四种书。《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的八部《玉海》,五部是元刻元明递修本,三部是元刻残本。元刻残本中,国家图书馆存一百一十卷,浙江图书馆存《玉海》二百卷《辞学指南》四卷,浙大图书馆存《诗考》等十三种六十一卷,浙大馆与浙图藏本恰好可以凑成完璧。浙大馆藏本为清末浙江巡抚、“求是书院”创建者之一廖寿丰(1835-1901)之子廖世荫旧藏,有“廖世蔭印”“古疁擁百城樓主人珍藏書畫印記”等藏印。


20.(金文拓本)

玉海楼旧藏金文拓本

馆藏玉海楼金文拓本两种,分题《趛斋藏器拓本》《郑盦趛斋两家藏器拓本》,为费念慈、潘祖荫寄赠孙诒让金文拓片之合订本。

9.jpg

費念慈與孫詒讓手札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清末经学大师,有“晚清经学后殿”之誉,精研甲骨金文,著有《古籀拾遗》《古籀余论》《名原》等。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郑盦,谥文勤。收藏金石甚富,著有《攀古楼彝器款识》等。费念慈(1855-1905),字屺怀,号趛斋。金石目录之学冠绝一时。潘祖荫、费念慈是晚清重要的青铜器藏家,孙诒让自同治三年(1864)始治金石,遂因“吉金之好”而结交。

《趛斋藏器拓本》共收唐中多壶、颂鼎等吉金铭文拓片38张,《郑盦趛斋两家藏器拓本》共收拓片156张。册中盖费念慈“趛斋藏器”、“念慈之印”、“琅邪费氏”等印,潘祖荫“郑盦藏鼎”、“廿钟山馆藏钟”、“郑盦手拓”等印各数枚,钤印累累,朱墨灿然。

金文是研究上古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重要原始资料。馆藏拓本所收均出自潘、费二家之珍藏,器型涵盖鼎、尊、壶、钟、爵、盘、甗等,或藏家手拓,或延名手精拓,间有孙诒让大段释文及考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册中另附费念慈致孙诒让手札二通,述及二人互赠拓片、考释铭文之事,亦可作晚清学术史之补益。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