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南宋时期杭州的皮影戏
来源:《宋风物语》  作者:  日期:2021-06-25

相传,皮影戏最早诞生于汉武帝时期。在《汉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十分想念她。有一方士能摄魂魄,一天夜里,他设了帷幕请汉武帝来观看,灯火亮起,只见帐中竟然缓缓现出了李夫人的身影。这就是所谓的“影人”,是剪出来的桐叶影或纸人影,是皮影的雏形。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影戏或灯影戏,是以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汉代是皮影戏的萌芽阶段,而到了宋代时,皮影戏已经十分盛行。早期皮影戏传播的两个中心,一是北宋的汴京,以纸影为代表;二是南宋的临安,以“绘革社”皮影为代表。

 

皮影戏题材与艺人

关于皮影戏的切实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北宋文学家张耒创作的笔记《明道杂志》,其中写道:


“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


说的是有个纨绔子弟十分喜欢看皮影戏,每次看到戏中要斩关羽的桥段,都会为之流泪,还会嘱托皮影戏艺人缓一缓(先别斩)。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皮影戏的精彩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皮影戏题材选自于历史故事。

1.jpg

事实上,从诸多文献来看,当时的皮影戏采用的大多是讲史的话本,着重于刻画历史人物忠奸不同的形象,三国故事就是其中的热门题材。如北宋高承所著《事物纪原》记述:


“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


又如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述为:


“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北宋时,皮影戏已十分常见,到了南宋,皮影戏在临安更是风靡一时。南宋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中,便记载着当时临安城皮影戏的盛况:


“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此类不可遽数也。”


而在吴自牧所著《梦梁录》卷二〇《百戏技艺》中,不仅描述了南宋时期精益求精的皮影制造技术,还记载了诸多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皮影戏艺人:


“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

 

而周密在《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中,则为我们列出了一份更为详细的皮影戏艺人名单:


“贾震、贾雄、尚保义、三贾(贾伟、贾仪、贾佑)、三伏(伏大、伏二、伏三)、沈显、陈松、马俊、马进、王三郎(升)、朱祐、蔡谘、张七、周端、郭真、李二娘(队戏)、王润卿(女流)、黑妈妈。”


计二十余人,这些艺人当中,尚保义、贾雄二人是临安北瓦中著名的皮影戏艺人,而后三人则都是女艺人,其中,王润卿还曾在宋孝宗时作“御前应制”得到过奖赏。


皮影团体——绘革社


南宋时期,娱乐活动众多,有“百戏”之称。据《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记载,太上皇(赵构)就曾多次在德寿宫“射厅看百戏、依例宣赐”。

 

《武林旧事》卷三《社会》中又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霍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绯绿社(杂剧)、齐云社(蹴球)、遏云社(唱赚)、同文社(耍词)、角抵社(相扑)、清音社(清乐)、锦标社(射弩)、锦体社(花绣)、英略社(使棒)、雄辩社(小说)、翠锦社(行院)、绘革社(影戏)、净发社(梳剃)、律华社(吟叫)、云机社(撮弄)。”


桐川张王即祠山神张大帝,民间俗祭的神灵之一。这一年二月八日,为庆祝祠山大帝的生辰,其庙前百戏云集,各种表演精彩纷呈,十分壮观。其中,“绘革社影戏”也赫然在目。

 

一种技艺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形成抱团发展的趋势,因此随着皮影戏的日趋流行,在市井上便出现了在当时社会可与其他诸戏竞争的皮影团体——“绘革社”。

 

绘革社,就是皮影戏艺人自己的行业组织,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也就是皮影戏协会,有了协会就有了组织做“靠山”,皮影戏的资质也自然高了些。南宋时期的皮影戏,不仅为百姓的娱乐项目,而且还常被召进宫去表演,比北宋时只能于瓦舍勾栏中演出的地位提高了不少。

 

更有趣的是,南宋时,“影戏”之名还经常被应用到灯彩和食品之中。如《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就提到了:按影戏妆染之法制成的“羊皮灯”,彩绘骑马人物的“沙戏影灯”。同书卷六所载食品中又有名为“鱼肉影戏”的一道特色美食。此外,《梦粱录》卷一六《分茶酒店》中,有一种食品名叫“影戏算条”,真是处处有“影戏”。

2.jpg

皮影戏自诞生以来,流传不息,很受欢迎。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时至今日,浙江仍存有“海宁皮影戏”,并闻名于世。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即与当地本土曲调相融合,兼容并蓄,形成了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成为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

 

此外,海宁皮影以彩绘为主,雕刻刀口较少,明显是南宋时期临安皮影“绘革”的遗风。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