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世纪初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以丰富珍贵的历史档案,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在贸易、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其空间范围从中国东南沿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洋,抵达东亚、东南亚、南亚、东非乃至欧洲的广大地区。实际上, 自16世纪中期后,这条发自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还跨越了浩瀚的太平洋,延伸到对岸的美洲大陆。
中国与美洲的历史交往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间接沟通的。中国和葡萄牙、西班牙分别位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相距遥远。但是,促使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向海外扩张的因素之一,便是探寻神秘东方的中国。1492年,哥伦布怀揣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致“大汗”的信件扬帆远航,但是,他没能到达中国,却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倒是葡萄牙,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第二年到达印度,1511年占领马六甲,两年后,葡萄牙人若热·阿尔瓦雷斯(Jorge lvares)在中国商人的指引下,到达中国珠江口的屯门,成为第一个到达中国的葡萄牙人。此后,葡萄牙与中国的贸易、政治交往与冲突持续不断,直至1557年窃据澳门。葡萄牙除了在非洲、印度沿海、中国澳门建立了一系列殖民据点外,还据有美洲的巴西,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美洲的海外殖民帝国。15世纪至18世纪,往来于欧亚之间从事“香料贸易”的船只从亚洲驶回时,常先到巴西的巴伊亚(Bahia)港口停泊,把中国的丝绸及东方的香料带到巴西,然后再返回欧洲。更多的是先驶返欧洲,再从那里把中国的货物转运到巴西。澳门—国阿—里斯本—巴西(或先到巴西再返里斯本),这是印度洋上的“香料贸易” 的延长。①
西班牙虽然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但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和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1519年,麦哲伦率领五艘船出发,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但是,这一人类探险历史上的壮举却没有为西班牙带来期望中的商业利益。他的航行最终证实,向西航行的确可以到达东方,但同时也证实,这条西行航路与葡萄牙绕道非洲南端的航路相比,更为漫长,也更为艰难。此后,科尔特斯对墨西哥的征服表明, 新大陆的财富比西班牙期望从与亚洲的贸易中获取的财富要多得多,西班牙对于夺取香料群岛的愿望不再那么强烈。但是,西班牙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一度从事的事业。1545 年,鲁伊·洛佩斯·德·维拉洛波斯(Ruy López de Villalohos)奉命率领一只舰队从新西班牙(墨西哥)出发。他到达了摩鹿加群岛,但遭到葡萄牙人的袭击,他的全部船只均被击毁或俘获。②1564年,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派遣米格尔·洛佩斯·德·黎牙实比(Miguel López de Legazpi)从新西班牙(墨西哥)出发,随后征服了菲律宾。早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菲律宾就在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上,中菲之间的贸易与人员往来络绎不绝。西班牙占据菲律宾之后,1565年,开辟了连接菲律宾首府马尼拉与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港口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航线。1573年,两艘满载中国货物的大帆船扬帆起航,离开马尼拉前往美洲,所载货物包括721匹中国丝绸和22300件精美瓷器。两位来自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奥古斯丁会的修士,马丁·德·拉达(Martin de Rada)和赫罗尼莫·马林(Geronimo Marin)从菲律宾出发,访问了中国。这样,以菲律宾为据点,这条塞维利亚(西班牙)—阿卡普尔科(墨西哥)—马尼拉(菲律宾)— 中国闽粤口岸的商贸航线,成为连接中国与美洲的另一条,也是更为重要的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了太平洋对岸的美洲。
由此看出,中国与美洲之间跨越太平洋的往来是葡萄牙、西班牙海外扩张的间接产物,是从属于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利益的。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不具有对中国的优势。由于中国资源丰富,生产技术先进,文化悠久,中国商品,尤其是丝绸,在大帆船贸易中具有绝对支配地位。也就是说,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的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上仍然可以与西方抗衡。在海洋航行和海军力量方面,面对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商人,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占据优势,但这种优势也仅仅局限在海上。在美洲大陆,西班牙殖民者以几百人的兵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摧毁了几百万人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在亚洲,顺利征服了菲律宾。他们曾幻想能够同样容易地征服中国。菲律宾在澳门的一个代理商杰罗尼莫·罗曼写到:“最多用5000名西班牙人,就可以征服这个国家,或者至少可以征服沿海各省。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区。有六艘西班牙大帆船和同样多的大划船就可以控制所有中国沿海地区,以及从中国到马六甲的整个海洋和群岛。”1586年,菲律宾总督、总主教和各教派领袖们签署了一份报告,从马尼拉呈送给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报告估计,要征服中国,需要10000到12000名西班牙人和同样数量的菲律宾人和日本雇佣军。③ 当然,这是一个没有实施,也不可能实施的计划。当时的中国,虽然在海洋力量上落后于西方,但完全有能力保卫陆地领土,甚至完全有能力将葡萄牙人逐出澳门。但是,当时的中国明王朝对来自西方的威胁采取了消极的态度。
正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王朝在欧洲资本主义成长、向全球海外扩张的历史转折时期,选择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从而丧失了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扩张,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18世纪后半期,从英国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传播到西欧和北美地区,东西方之间在经济、军事力量上的差距彻底拉开。工业革命之后, 西方国家不仅获得了海上的优势,也具备了在陆地上的军事优势。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16世纪西班牙从菲律宾征服中国的梦想,在19世纪由英国人变成了现实。
19世纪初,摆脱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获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上继续依附于西欧和北美,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为了弥补奴隶制废除之后美洲各国劳动力的缺口,中国的劳工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拉丁美洲,成为矿山、种植园的劳工,生产面向欧洲和北美的产品。跨越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转变为苦力贸易之路。19世纪中期后,大量华工被运往古巴、秘鲁、英属圭亚那以及美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清末和民初,一些拉美国家,如秘鲁、墨西哥、巴西等,出于引进华工的需要,主动与中国接触,要求立约建交。此后,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上升到官方层面,中国陆续与拉美许多国家正式建交。但是,由于政局动荡、经济凋敝、外部入侵等因素,双方关系的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冷战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和拉美国家都不在对方对外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历史上一度繁盛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陷于中断。
本次展览展出的若干珍贵档案,再现了中国通过葡萄牙、西班牙与菲律宾、美洲地区的历史交往,以及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直接联系的历史,其中包括“1735年福建水师提督王郡关于吕宋等来厦贸易商船数目的奏本”“1909年哥斯达黎加外务大臣倭聊关于任命李福利为上海名誉领事事致清外务部照会”“1909年阿根廷驻沪总领事林布鹿关于赠送本国景物图画事致清外务部照会”“1906年古巴新任总统致清政府国书”“1906 年巴西总统阿芳素·披那莅任之期事致清政府国书”“1909年墨西哥庆贺宣统帝登极事致清政府国书”“1909年玻利维亚总统接任事致清政府国书”“1910年巴拿马总统门多萨继任事致清政府国书”“1911年危地马拉新选总统马奴爱尔敬致清政府国书”等等,这些档案文献,对于深入研究16至20世纪初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历史交往,具有重要的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太平洋两岸的中国和拉美国家在经贸、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关系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 拉丁美洲国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习近平主席对历史上曾连接中国与美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历史上,我们的先辈劈波斩浪,远涉重洋,开辟了‘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们要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更加紧密地连通起来,开启中拉关系崭新时代。”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