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秦王政平定江南,在今余杭区境内设立余杭、钱唐两县(包括今杭州市城区),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置杭州,州治先设余杭,后移钱唐,州县同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划钱塘、盐官、富春县部分地区新置钱江县,与钱塘并为杭州州治。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为仁和县,仁和和钱塘都为杭州州治。明代,钱塘、仁和为杭州府治,余杭县也属杭州府。清时,机构设置基本沿袭明制。
秦汉时,余杭县治设苕溪以南,周回三里。(清嘉庆《余杭县志》载:“今溪南际留仓为县署基地。”)东汉熹平年间(172—178),县令陈浑将县治迁至苕溪北面,通济桥之西半里处。以后历代虽不断毁建,但都在苕溪以北县前街(今余杭街道太炎路)。 余杭县城图(选自嘉庆《余杭县志》)
五代梁龙德二年(922),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江之两乡地置钱江县,县治设武林门内梅家桥南(今梅登高桥南)。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称仁和县,县治地址不变。南宋初,县令孙廷直将县治徙至招贤坊(今杭州市百井坊巷)。明洪武四年(1371)与钱塘县治同迁至杭州府治东侧(今杭州市河坊街),至清代未变。
03 郦道元《水经注》曰:灵隐山下有钱塘故县。万历县志也记载,“汉魏时钱塘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后徙钱湖门外。隋开皇十一年(591),钱塘县治与杭州州治同设在凤凰山麓柳浦西(今属杭州市上城区)。唐贞观六年(632),县治迁入钱塘门内(今教场路)。宋室南渡后县治又移红家桥西交华寺故址。明洪武四年(1371),县治迁杭州府治西侧(今杭州市河坊街),至清代未变。
明仁和、钱塘二县治图 (选自《杭州古旧地图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