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观点 | 李伯重:追寻今日长江三角洲经济奇迹的历史根源
来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伯重  日期:2021-09-27

 按

    本文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伯重为其英文新书An Early Modern Economy in China: The Yangzi Delta in the 1820s(《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写的发言稿。在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剑桥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剑桥中国文库”中《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汉代的谣言》两书的英文版。


      我是北京大学的李伯重,非常高兴能够就我刚出版的英文新书《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做一些交流。在这个简短的发言里,我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第二,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三,写这本书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下面,我就从第一个问题讲起。

微信图片_20210927095038.jpg

《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李伯重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早在1986年,柏金斯(Dwight Perkins)就写道:“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从英格兰开始,然后席卷欧洲其余各地和北美(包括前苏联盟国),提高了一个区域的生活水准,而这个区域囊括了世界总人口的大约23%。然而,如果中国努力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尝试获得成功,那么世界又有23%的人口将在短短四五十年间生活在工业化的世界。” 三十年后,他的预言成为现实。今天,以经济规模来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仅位列美国之后。与世界其他迅速成长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成绩仍然是最耀眼的。创造“金砖国家”(BRICs)一词的前高盛CEO——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在2011年写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我应该考虑将‘C’从‘BRICs’中拿走,因为中国有巨大的自我依赖性。当然,也有人说,如果我把‘C’从‘BRICs’中拿走了,其余国家也就没有什么故事好讲了。这两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中国是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故事。”中国的经济增长令人瞩目,堪称“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因为今日的经济奇迹,中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了新的重要地位。这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会发生这个经济奇迹?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合适的答案,是全世界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一个重要任务。


      由于摆脱了以往中国史研究中盛行的西方中心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这个奇迹的根源在于中国内部。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过程中,虽然外因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归根结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内因,即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演变所创造的各种有利于近代经济增长的要素。这些要素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造成了今天的中国经济奇迹。这种看法,不仅得到国际经济史学界的认可,而且也为西方社会所接受。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彭博新闻社2020年10月27日发表的题为《中国势不可挡地崛起为超级大国是历史重演》文章,该文写道:“中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其说是惊天动地,不如说是回归常态。中国在现代制造业和贸易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也是如此。我们抱怨中国‘偷走’了我们的工厂,为商场里充斥‘中国制造’而烦恼。但从历史上看,这个国家一直是主要制造中心和出口国,能够生产出规模惊人的贵重商品。……丝绸和瓷器都是中国的发明,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消费品,也就是那个时代的iPhone。”


      就如柏金斯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显然,中国的历史仍然照耀着它的今天。过去可以见诸许多方面。中国的今天是其过去的一种持续(the persistence of the past)。因此,要真正认识中国今天的经济奇迹,要求我们对19世纪中期西方到来之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作深入广泛的研究。


      在今天,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表现的最亮点。在1979年以后的40年中,特别是1992年以后,长江三角洲出现了飞速经济增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GDP,1978年为443亿美元,1992年为654亿美元,2009年达到了8786亿美元(以汇率计算),而如果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则高达160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只占全国总数的1%和5.9%,但其2009年的GDP却占了中国GDP的17.8%。如果把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来进行核算,那么在2009年,它位列世界第十,其经济规模仅比位列第久的意大利略小一点,而比墨西哥、韩国、西班牙、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澳大利亚、伊朗和波兰等重要经济体要大。到了今天,长江三角洲的GDP更已超过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九。


      因此,我们可以把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称为中国的最大奇迹,即“奇迹中的‘奇迹’”。然而,若回头看,我们就不会对这个奇迹感到非常吃惊。因为长江三角洲在过去的一千年中一直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因此,追溯长江三角洲今天的经济奇迹的历史根源,就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  二、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认识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中的经济表现,可以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中外学界的中国经济史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首先,以往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主要是描述的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于经济史研究而言,这些方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却难以显现经济的整体状况。其次,在以往的许多研究中,虽然所研究的往往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侧面(或者局部),但是得出的结论是全局性的。再次,以往的许多研究都以“西方”为比较对象,但是往往没有对可比性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同时在进行比较时,也没有一套客观的和中性的标准。


      以上缺陷,导致了我们对过去的经济状况的认识具有明显的问题:由于所研究的实际上只是经济的一个侧面,而诸多侧面合起来通常只能构成一个平面,因此使用上述方法而获得的对中国(或者中国某一地区)经济状况的了解,往往只是平面的,而非立体的;由于缺乏定量研究,很难判断一个经济中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关联度;由于对比较对象没有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缺乏合适的比较标准,以往的许多比较研究在客观性和可靠性方面往往存在疑问。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我们需要在原有的研究方法之外,寻找新的方法,使之与原有方法相配合,以求获得对中国(或者中国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而我所进行的GDP研究,就是在探寻新方法方面走出的一步。


      较之以往其他对经济状况的研究方法,GDP研究具有的主要优势在于:作为反映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GDP比任何描述行业或产业的指标更能反映经济全貌。经过国际学界的长期努力,GDP研究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指标,用以衡量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内的经济状况。这些指标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显示不同部门的经济状况及相互关系。同时,这些指标也比较客观和中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时期,从而使得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经济状况可以用同一标准进行比较。因此,研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的GDP,不仅可以使得我们能够“立体地”认识该地区在该时期的经济表现,而且可以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或者同地区在其他时期的经济表现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比较,从而相对准确地了解该地区在该时期中的经济表现所到达的水平。


      在西方学界,GDP研究也被用于近代以前的经济中。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世界经济千年史》(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ve)就是一部综合了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著作。就深入的区域研究而言,范·赞登(Jan Luiten van Zanden)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国民账户核算系统(SNA)的方法,对近代早期荷兰的GDP进行了开拓性的和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为其他国家的学者研究近代早期的GDP提供了一套比较客观的指标。但是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尚未见有人在此方面进行尝试。


      对于近代以前中国的GDP研究,根据时空范围的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从空间范围而言,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种是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另外一种则是首先选取中国的一个地区进行研究,在多个地区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全国的研究。从时间范围而言,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长时段(例如一个朝代或者多个朝代)的研究,另一种则是首先选取一个短时期(一年或者数年)为时间节点进行研究,然后以多个节点研究为基础,再进行长时段的研究。我个人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各个地区经济表现差别很大;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时期经济状况也有很大出入。因此,只有对各地区和各时期的GDP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才能认识中国整体的GDP的长期历史变化。


      本书的前身《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是国际学界第一部采用国民账户系统(SNA)方法,对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一个地区在一个很短时期内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专著,所选择的地区是松江府辖下的华亭与娄县地区(今上海市松江区),时期是1823—1829年。

微信图片_20210927095042.jpg

《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李伯重著,中华书局,2010年


      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我将所得的结果与范·赞登教授对1810年代荷兰GDP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19世纪初期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已经是一个早期的近代经济”的结论。不仅如此,同另外一个早期近代经济——荷兰——一样,长江三角洲的早期近代经济也没有自发地引起工业革命,但是这种早期近代经济对以后的经济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这两个地区都没有自发地产生工业革命,但是在20世纪都分别成为欧亚大陆上经济现代化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它们成功的根源,都在其内部,今日的辉煌,也是“过去的延续”。只有从长期历史变化的角度,才能真正认识后来的发展。19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经济已经是一个早期的近代经济的结论,是我们认识今天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奇迹”的重要参考。


/  三、写这本书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如前所述,本书的前身是我的《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一书。该书于2001年开始构思,2009年完稿,201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受到学界的好评。2011年,倪玉平、彭凯翔教授分别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和《经济研究》上发表长篇书评,对此书进行了深入的评介。之后,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获得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和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在此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把其中一些内容写成英文文章,提交国际学术会议,并且受邀在一些海外名校做了相关问题的讲座,和海外同行进行了直接的交流,在许多问题上得到了他们的指教。这个研究引起许多海外学者的兴趣,希望把此书译为英文,让国际学界有更多了解。于是此书的翻译开始提上日程。2012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联系出版《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的英文本事宜。剑桥大学出版社组织专家对我提交的详细英文提要和用英文写成的部分章节进行匿名评审并顺利通过,随后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请资助并获得批准。于是2013年,我请两位翻译者动手翻译。翻译工作在2016年完成后,我对译稿进行了为时三年的审核和修改。同时,在2010到2018的八年间,长江三角洲经济史研究领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进展。为使这本书能够展示最新的学术进展,我尽可能多地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大量的新章节、段落和注释。修改和增补工作于2019年完成。之后,在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编辑沟通过程中,仍然继续进行修改,最后2020年提交定稿。


      由于对中文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增补,因此本书英文版与中文版有相当的差异。应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建议,英文版易名为《An Early Modern Economy in China: The Yangzi Delta in the 1820s》(《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全书完成后,承蒙柏金斯(Dwight Perkins,哈佛大学讲席教授,哈佛大学经济系前主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前所长)、扬·路易腾·范·赞登(Jan Luiten van Zanden,乌得勒支大学讲席教授,国际经济史学会前会长)、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T. Hoffman,加州理工学院讲席教授,美国经济史学会前会长)为本书写了序言。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美国历史学会会长)、林毅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罗澜(Peter Nolan)(英国剑桥大学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发展中心主任)为本书写了推荐语。序言的中译文已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年第6期上刊出。


      如果从最初决定这本书的中文版开始,到如今已有二十年。在这二十年中,海内外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断取得重大进步。这是中国经济史学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中国经济史学者努力前行的体现。史学之路长青,中国经济史学的前进步伐也永远不会停止。


2021年9月12日 于北京大学燕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