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鉴于同时代后梁、后唐因帝王醉生梦死、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导致政权频繁更替;毗邻的福建闽国因子孙争位而国破家亡;江西钟氏军阀因父子内讧而自相残杀等深刻教训,希望病榻亲聆听训诫的子孙要牢记“忠”“孝”二字。
在结尾,还说:
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
这段更有约束子孙的意味,同时也点明了吴越国钱氏宗室家风的核心:忠、孝、仁、义。
通览全篇《武肃王遗训》,不难发现,虽然钱镠对子孙提出了10条训诫,附上这样那样的要求,但总体上对小辈们的家风表现是满意的,因为毕竟没有列举钱氏宗室自己内部的反面例子。相反,钱镠对于子孙家风的肯定赞扬以及家风对宗室成员内部影响在其他文献中也多次得到印证:
武肃寝疾,一日命出玉带五,赐王(钱元瓘)兄弟,命王先择之,王乃取其狭小者。武肃王大悦,谓王曰:吾有汝,瞑目无恨矣。
钱镠卧病在床,有一天命人拿出五条玉带(清代以前,贵族、官员腰间所配的玉饰带子),赐给几个儿子,同时又让钱元瓘先选。让他没想到的是,元瓘选了最小的一条,因此钱镠高兴的说:我有你这个儿子,死而无憾矣——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最著名的一则故事,莫过于钱元瓘主动和钱元璙谈起钱镠让自己继承国君之位的故事:
后唐长兴三年(932),丁亥,赐(钱)元瓘爵吴王。元瓘于兄弟甚厚,其兄中吴、建武节度元璙自苏州入见,元瓘以家人礼事之,奉觞为寿,曰:“此兄之位也,而小子居之,兄之赐也。”元璙曰:“先王择贤而立之,君臣位定,元璙知忠顺而已。”因相与对泣。(《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八卷》)
钱元璙是钱镠第六子,生母为庄穆夫人吴氏(即《吴越备史》)《十国春秋》中记载“陌上花开”的女主角),而钱元瓘则为钱镠第七子,生母为昭懿夫人陈氏。当时,吴氏地位远在陈氏之上,因此无论是“立嫡”“立长”,王位也应该是钱元璙来继承。钱镠考虑在军中影响、军功等因素,最终传位钱元瓘。但钱元瓘能主动提及此事,钱元璙平静应对,可见他们两人的胸怀豁达。
钱镠将重建伦理道德秩序作为平生一大治国理想,并巧妙运用家风解决继承人问题,避免宗室内部自相屠戮,是他高于同时代统治者执政智慧的显著特点。他注重将钱氏宗室凝聚成为“一家之体”,强调“化家为国”,不仅改变了吴越国时期的整个社会,更是推动吴越钱氏家族卓立于历史,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武肃王遗训》实际上是对吴越国时期钱氏宗室关系和睦的一次总结,我们在关注《钱氏家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武肃王遗训》的重视与研究。纵观整个吴越国时,宗室利益与王权利益一致,这在当时殊为难得。这样一来,钱氏宗室成为支撑王权的重要支柱,除“胡进思之变”外,极少有内耗现象发生,吴越国成为当时享国最久的一个国家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