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關於記錄南宋史事之《長編》與《宋史全文》的關係 上文言及晚宋及元人文獻引錄的記載南宋史事之《長編》文字,大多也收錄於《宋史全文》,然此《長編》與《宋史全文》之關係如何?現見宋元文獻,尤其是晚宋時期類書中,其摘抄的涉及南宋史事之文字,雖頗有稱其引錄自《長編》者,但此《長編》究竟為何等之書等,則全無記載。至於《宋史全文》一名,乃屬省稱。《千頃堂書目》卷四著錄《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鑑長編》三十六卷,[141]《四庫全書總目·宋史全文》提要對《宋史全文》與李燾《長編》、《中興聖政》等史籍的關係嘗有辨析,云: 原本題曰《續通鑑長編》,而以李燾《進長編表》冠之於前,是直以為燾之《長編》矣。案燾成書在孝宗時,所録止及北宋,此本實載南宋一代之事,其非出燾手明甚。檢勘此書,每卷標題皆有“宋史全文”四字,而《永樂大典》“宋”字韻内亦多載《宋史全文》,與《長編》截然二書。又此本《目録》前有坊間原題,稱“本堂得《宋鑑》善本,乃名公所編,前宋已盛行,再付諸梓”云云,蓋本元人所編,而坊賈假託燾名,詭稱前宋盛行耳。……其書自建隆以迄咸淳,用編年之體以次排纂。其靖康以前亦本於燾之《長編》,而頗加刪節,高、孝二代則取諸留正之《中興聖政草》,……至光、寧以後則别無藍本可據,為編書者所自綴輯。……惟原本第三十六卷内度宗、少帝及益王、廣王事蹟俱有録無書,《永樂大典》亦未採。[142]
此則提要對相關問題辨述頗詳,後世論述多據此而言,然其中亦有不確之處,嘗有學者考正云“此書雖為元刻本,著書則在宋末”,其記事“只自建隆至景定,並未記咸淳事”,而且“此書每卷首尾均有標題,卷三六末記至理宗崩止,沒有標題”,說明原書本無“度宗、少帝之內容”。[143]但《四庫提要》以下以及今人相關研究中皆未涉及此一記載南宋史事之《長編》。 元人黄溍《跋宋兩朝遺墨二首》有云:“按《續通鑑長編》:景定三年二月丁亥朔,李松壽來納款,上諭宰執曰:‘情偽難憑。’又曰:‘切須審處。’似道:‘當與之要約,如能歸漣、海之地,方可取信。’十二日戊戌,都省言漣、海已遂收復。而新史歸地在二十四日庚戌,乃因李璮是日有建節封王之命而連書之耳。璮即松壽也。”[144]此段文字也載於《宋史全文》,云是年“二月丁亥朔,李松壽納款,上曰:‘逆鄒一再納款,情偽難憑,不可苟目前之小安,貽他日之大患。切須審處。’似道奏:‘當與之要約,如能歸漣、海之地,始足取信。’”又“戊戌,都省言漣水三城已遂收復”;“庚戌,詔李璮效順本朝,請贖父過,既歸漣、海之境土,復獻山東之版圖。可特授保信寧武軍節度使、督視京東河北等路軍馬、齊郡王”。[145]按上引所謂“新史”,當指元代至正初纂成的《宋史》,其《理宗紀五》正載景定三年二月“庚戌,李璮以漣海三城叛大元来歸,獻山東郡縣,詔改漣水為安東州,授璮保信寧武軍節度使、督視京東河北等路軍馬、齊郡王,復其父李全官爵。璮即松壽”。[146]與黄溍所言相符。而其所引《續通鑑長編》文字,當源自《宋史全文》而有所節略。 又周密有云:“《長編》所載宋二十一帝,蓋自順、宣、禧三祖及東都九朝,南渡後高、孝、光、寧、理、度、少帝(德祐)并景炎、祥興也。”[147]然史載宋太祖稱帝後,追封其高祖趙脁為僖祖、曾祖趙珽為順祖、祖趙敬為翼祖、父趙弘殷為宣祖。[148]則合計兩宋皇帝(包括追封)當為二十二位,此稱“二十一帝”,乃未計翼祖趙敬,其原因當為北宋前期出現的一則涉及“宋二十一帝”的“預記”有關。[149]《宋史全文》卷一亦載宋初太祖追封四祖一事,[150]其卷三六載事止理宗崩,其“度宗、少帝及益王、廣王事蹟俱有録無書”。 綜上可知,(1)《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鑑長編》亦可省稱曰《續通鑑長編》等,其將“李燾《進長編表》冠之於前,是直以為燾之《長編》矣”,實乃元代書賈“假託燾名”。(2)引錄南宋史事的《長編》之諸書,大都屬於晚宋時編纂的類書等,而未見南宋中期以前文獻,可知此《長編》當撰成於理宗朝以後。而周密《癸辛雜識》言及《長編》所載宋二十一帝,下及景炎、祥興“益王、廣王事蹟”,則此《長編》當又經元初人續編。(3)今所見宋元文獻所引錄南宋史事之《長編》文字,往往也載錄於《宋史全文》。《宋史全文》之“高、孝二代則取諸留正之《中興聖政草》”,“至光、寧以後則别無藍本可據,為編書者所自綴輯”,其卷三六末“度宗、少帝及益王、廣王事蹟俱有録無書”,應亦編纂於宋末,而續編、刊印於元初。因此,從上述諸般跡象判斷,此記載南宋史事之《長編》,不僅與《宋史全文》關係密切,甚有可能即為一書,即《長編》亦屬《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鑑長編》之省稱,但於入元此書刊行以後,世人多省稱以《宋史全文》,而《長編》之名漸少有引用,而不為人所知。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