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白居易给杭州的“检讨书”
来源:《诗里杭州》  作者:司马一民  日期:2021-11-09

说白居易是杭州的形象大使,一点都没有夸张,他喜欢用诗词来“推广”杭州,他写的十几首关于杭州的诗词,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人读过,又有多少人因为读了他的诗词而来到杭州、爱上杭州,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新杭州人”?这个实在没法统计。

 微信图片_20211109094937.jpg

白居易


在白居易为杭州写的诗词中,有两首诗流传不广,也许是历代杭州人不太愿意传播这两首诗,担心这两首诗与白居易的完美形象不符,毕竟他们心目中的白居易是白璧无瑕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臆测。

我倒认为这两首诗从另外一个侧面显示出白居易的人格,我把这两首诗戏称为“白居易给杭州的‘检讨书’”。闲话少说,我们读一读这两首诗:


三年为刺史二首

(其一)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其二)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诗中,甘棠的典故出自周文王之子召伯有德政,传说他曾在甘棠树下处理政务,后人追思他,以“甘棠”来称颂官吏有德政;饮冰食檗,则是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第一首诗的大意为:

我做了三年的刺史,没有什么政绩可以让百姓称颂。只是在城里四处走走,随手写了十多首诗。非常惭愧的是,这些诗并不能像甘棠诗那样永久地流传下去,难道是没有对人对事的思考吗?

第二首诗的大意为:

我做了三年的刺史,常常喝冷水,不时吃苦菜,只是在天竺山,捡了两块石头当作纪念。现在这两块石头在我心中抵得上千金,当初我这样随意带走石头,会不会有损我的清誉?

先说“天竺石”。据传古时天竺山莲花峰一带盛产“天竺石”,晶莹、清润、玲珑。不过,我作为生于此长于斯的杭州人,真没有听说过“天竺石”如何名贵。几十年中,我虽然去过天竺山无数次,但从来没有留意过传说中的“天竺石”,只是在网络上见过所谓的“天竺石”图片,看上去似乎与普通的鹅卵石差不多,没有什么异样,不大可能和田黄石、鸡血石一样名贵,不知道那些石头是不是真的“天竺石”。为什么白居易离开杭州的时候会带两块“天然石”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有传白居易一直喜欢泉石,就是溪水中的鹅卵石;另一个原因是他钟爱天竺山,他喜欢那里的环境,更留恋那里的朋友。

微信图片_20211109094941.jpg

天竺牌坊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写有《答客问杭州》,在诗的前四句中便提到了天竺山。白居易在杭州时,经常出入佛家之地,尤其是天竺寺。他与一些僧人结为诗友,写下了不少诗。在即将奉诏离开杭州时,白居易还写有《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表达他对天竺寺、灵隐寺的山水人文与佛刹梵音的留恋。

因此,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会取两块天然石留作纪念,仅仅如此。然而白居易还免不了自责:拿两块石头好吗?会不会因此有损我为官的清白呢?

再来简单地说说“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白居易太谦虚了,在任二十个月,他干了两件大事:

重新浚治了唐大历年间(766-779)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井,改善了市民的用水条件;

加高西湖湖堤,修建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杭州数千顷农田的灌溉问题。

这样的德政,怎么会“无政在人口”?历代杭州百姓用“白公堤”一词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崇敬!

微信图片_20211109094943.jpg

六井

不过,在白居易看来,这些是他应该做的,为官一任本来就应该造福一方,没有啥可说的。倒是拿了两块石头,总觉得心有不安。

其实,白居易完全没有必要心有不安,他已经为这两块石头“买单”了。据《唐语林》记载:“公(白居易)罢杭,俸钱多留官库,继守者公用不足,则假以复填。”白居易把自己积攒下来的“工资”留给了杭州办“民生实事”。


相关内容
湘湖望族|护湖功臣何氏家族 2024-12-24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