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钱氏吴越碑拓展”展记⑨丨《钱唐郡元公墓志铭》解读,揭秘危氏改元姓的历史渊源
来源:临安钱镠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11-16

        ……百家姓》对我们来说从小就耳熟能详了,但其中有些生僻的姓氏关注的就少,比如“元”姓中有一支来自“危”姓就很少有人了解的了。此次吴越碑拓展就收集了宁波民间收藏的一家三口墓志铭,解读碑文可以清楚地确定危氏改元姓的原因和时间。

这三方墓志铭包括了《钱唐郡元公墓志铭》和他母亲《璩氏碑》以及他原配《徐氏碑》。


01钱唐郡元公墓志铭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30.jpg


《钱唐郡元公墓志铭》

(简称《元图碑》)

碑文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34.jpg

读该《墓志》,可知以下几条信息:

❶ 元图,原为弋阳人(现属江西上饶),姓危,吴越国武肃王钱镠改赐姓元;

 元图祖父讳亘,父讳倡;

 倡原为信州刺史,开平初年投奔吴越。

 其籍贯为钱唐郡。  

《钱唐郡元公墓志铭》元图为危(元)倡第十一子。自危氏归吴越后,考元氏第二代仅唐吴越国宰相元德昭有记载。

元德昭

《十国春秋》卷八十七载:元德昭。本姓危。字明远。抚州南城人。父仔倡。信州刺史。为淮南兵所逐。来奔于杭。武肃王待以宾礼。寻署为淮南节度副使。恶危姓。因更其姓曰元氏……始在信州。仔倡出诸子。命日者指视贵贱。日者指德昭曰。独此子非武官。及学文。师为避席者数矣。曰。子诚宰相器。勉自爱也……乾德六年三月己酉卒。年七十有八。赠太保。谥曰贞正。——宋太祖乾德六年,即公元968年,按“年七十有八”,可知元德昭之生年为公元890年。

案《唐吴越元公碑》,元图“以广顺元年(为后周太祖郭威年号)太岁辛亥十二月九日归命于董孝乡之私第,享龄六十有二”,可知其卒年为(农历)951年十二月,实是公元952年(碑铭刊为中国农历,换算成公历应在952年),推算其生年为(农历)889年。

可知元图长元德昭一岁,为元德昭之兄,元德昭应为十二或十三子。

案碑铭及史志所载,元图曾祖危凝。祖危亘。父危(元)仔倡,伯父危全讽。危仔倡及危全讽事,发生在晚唐,《新唐书》及《新五代史》、《吴越备史》、《宋史》、《资治通鉴》记载皆十分详尽。

危氏兄弟败于开平三年(909)之后,当时墓主元图已二十一岁。时年,危仔倡起家投钱塘吴越国。所以,危仔倡的改姓之事,同时也发生在元德昭和元图身上。而元图在二十一岁之前,应被称作危图。

02庐陵郡璩氏夫人墓志铭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36.jpg

《庐陵郡璩氏夫人墓志铭》

(简称《璩氏碑》)

碑文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39.jpg

案《璩氏碑》,可知元图,实为元德图。德,实是其辈份序行。《元图碑》中,载其“父讳倡”,而非“仔倡”,应该也是这个道理。璩氏生四子,为德图、德昂、德雄、德威。璩氏亡故时,德图与德昂已从仕,德雄与德威还是读书人身份。

案璩氏卒于“甲申年”,公元924年,其时长子元德图35岁。并可推算出璩氏生德图时为22岁。案《元图碑》载,“太师有二十一人,公则第十一子也”,可知元德图之前的十个兄长与璩氏无关,德韶也非璩氏所生,由此推测璩氏为仔倡的妻妾之一。

案《璩氏碑》,璩氏卒年,“长男德图,节度馆驿巡官,官富都监副知朝散大夫,前守会稽县令,侍御史赐绯鱼袋。”案《元图碑》,“公首授镇东节度馆驿巡官朝散大夫守会稽县令……洎贞明三年吴兴太守治郡,授军事衙门推。龙德七年改知富都监事”。“龙德七年”(后梁末帝龙德年号仅三载),应该是刊误,合理的说法为贞明七年(龙德元年)。


03东海郡夫人徐氏墓志铭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41.jpg

《东海郡夫人徐氏墓志铭》

(简称《徐氏碑》)

碑文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43.jpg

案《徐氏碑》徐氏与婆母璩氏去世于同一年(924),相继于三月和五月过世,徐氏还用了吴越国自己的年号——宝大。徐氏爰生四子三女,长曰道专,次曰道荣,次曰道英,次曰徐老。案《元图碑》载,有子十一人,长曰道荣(道专可能因为早夭,没有算入,文中“长曰道专”的“曰”刊刻成“昌”),有女七人,其中三女徐氏所生,其余八子四女为继室胡氏所生。

04危(元)氏世系婚姻关系

从《璩氏碑》、《徐氏碑》来看当时还称危公,而当德图过世已经改为元姓,由此可知危姓改元姓,应该在924年至952年之间。改姓的原因是吴越王钱镠认为“危”姓不吉利,于是当其父仔倡投奔吴越时,赐了“元”姓。这一改变完成于第二代元德图时期。

综上所述,经整理后,所见危(元)氏的世系及婚姻状况: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46.jpg

案《璩氏碑》璩氏去世时(924),元德图还只是赐绯鱼袋,而在他自己的墓志铭(952)里已经是赐紫金鱼袋。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48.jpg

大足石刻-腰佩鱼符袋的唐代官员石刻造

鱼袋

绯鱼袋、紫金鱼袋源于唐代,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沿袭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 唐代官员使用的鱼形符契。一般长约 6厘米,宽约2 厘米。分左、右两半,中间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有些鱼符还在底侧中缝加刻“合同” 2字,以资合符时查验之用。鱼符内侧有刻文,注明佩符人身分或鱼符的使用范围。根据《大唐六典》记载:太子用玉质鱼符,亲王用金质鱼符,一般官员用铜质鱼符。现在传世及考古发现的鱼符大多为铜制品。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50.jpg

绯衣和银鱼符

唐代鱼符分为3类:有用于调动军旅、更易守长的铜鱼符;有用于标明官员身分的随身鱼符;还有用于出入宫门、开关宫门的交鱼符、巡鱼符,如存世的“延政门外左交”、“嘉德门内巡”等鱼符。 

01调动军旅的鱼符源于古代的虎符。

唐代初年,将虎符改为银菟符。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唐高祖避其祖讳“虎”字,而采用了十二生肖内位于虎后的兔来代替。不久,即改用鱼符。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取鲤鱼的“鲤”与李姓谐音的缘故。鱼符都将左边的一半留在朝廷,右边的一半发至各府、监。但左半不止一枚,“畿内则左三右一,畿外则左五右一”,朝廷发兵、易官时依次使用,如存世的“右领军卫道渠府第五”鱼符,即朝廷所存用于该府的第五枚鱼符。不过中唐以后,易守长时已省去这道手续,直接下“鱼书”任免了。 

02随身鱼符在当时很受重视,它是为官员出入宫禁、防止诈伪而设。

随身鱼符在当时很受重视,它是为官员出入宫禁、防止诈伪而设。永徽二年 (651)开始向五品以上的京官颁发,本人去职或亡殁,便须收缴。外官远离京畿,本无佩带随身鱼符的需要,但垂拱二年 (686)以后,地方的都督、刺史也可以佩带。天授(690~692)以后,低品之官有的还可“借鱼”,将鱼符袋饰以金银系于腰间,名鱼袋。

03鱼符是官员身分尊显的一种标志。

如唐代人物画中有不少佩鱼袋官员的形象。武周时期(684~704),鱼符改为龟符,也分为两半,中有“同”字榫卯。改换的原因,同样是由于姓氏关系,为消除李氏影响而废鱼,为表明武氏正统而改用代表玄武的龟。现存武周龟符有“云麾将军左鹰扬卫翊府中郎将员外置阿伏师奚缬大利发第二”等多件。唐中宗初年,废除龟符,仍佩用鱼符。



微信图片_20211116094653.jpg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湖望族|护湖功臣何氏家族 2024-12-24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