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弘一大师与杭城之殊胜因缘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
学术纵横
 
飞来峰元代造像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11-04

石窟造像是佛教的产物,东汉后随着佛教的传播由印度传入我国。我国的石窟造像自北魏以后到唐代最为鼎盛,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西北一带。唐朝末年,由于中原战火弥漫,社会动乱,北方的石窟造像运动走向衰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割据东南,定都杭州,采取保境安民的国策,战乱较少,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吴越国几代国王均崇信佛教,大力提倡、发展佛教,广建佛寺、佛塔,开山造像,杭州石刻造像风气渐盛,至元代发展到高峰,成为南方重要的石刻造像地区。

元代杭州的石刻造像主要集中在飞来峰一带。飞来峰位于杭州市灵隐寺前,两者以冷泉溪相隔,是一座高约169米的石灰岩山峰,山上洞壑奇幻,怪石嶙峋,分布着五代至明代的造像约330余尊,是我国南方地区石窟造像的重要实例,是浙江省最大的造像群。而其中的元代造像体量高大,特点鲜明,雕制精美,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于一身,构成了飞来峰造像的主体与精华。

元朝是我国版图最大的王朝,为有效统治辽阔的领土,元朝统治者一方面依靠其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就是大力扶持佛教,把宗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朝廷的支持,在宋代已经衰落的佛教,在元代呈现出高涨的趋势。元代统治者很早就把藏传佛教作为其扩大势力,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①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以藏传佛教领袖为帝师,中央设立宣政院,由帝师(上师)主事,统领天下佛教并管理西藏地方事务。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登帝位后,即以喇嘛教为国教,并封西藏佛教萨迦派领袖八思巴为帝师,从此藏传佛教成为元朝的国教,在全国各个教派中处于领导地位,元朝历代新帝即位,必先就帝师受戒。中统二年(1261年),尼泊尔匠师阿尼哥随八思巴来到元大都(今北京),受到了忽必烈的礼遇和重用,塑造了大批的梵式造像,“凡两京寺观之像,多出其手”,②拉开了元代梵式造像的序幕。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即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元军攻入临安(今杭州),宋帝纳降。由于杭州是南宋故都,元朝统治者十分重视,除了以武力进行镇压外,还要从精神文化上消除前宋遗留的影响,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元朝在杭州设立了管理江南地域佛教事务的专门机构——江南诸路释教都总统所,由藏传佛教僧人杨链真伽出任总统。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后,又在杭州设立了宣政院的派出机构——行宣政院。

杨琏真伽为西夏人, “世祖用为江南诸路释教总统”,③还担任过行宣政院使,号称“永福大师”。杨琏真伽担任江南诸路释教总统之职约有十五年,深得忽必烈宠信。在职期间,挖掘南宋皇陵,大量修寺建塔、开凿造像,利用藏传佛教的法力祈祷元朝国泰民安,压胜南宋故都风水,镇压南宋王气,以防南宋再起。

江浙地区本无藏传佛教,正是由于元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使得元初藏传佛教及其造型艺术在杭州及周边地区的迅速流播,加上杭州自五代吴越以来汉传佛教艺术的积淀,因此造就了飞来峰造像在元代的鼎盛。

飞来峰尚存元代造像96尊,分布在青林、玉乳、龙泓和呼猿诸洞的洞口以及冷泉溪的南岸悬崖上。据现存的造像题记,文字清晰、姓名、身份可辨的造像者身份题记有12块,有行宣政院院使杨、江淮诸路释教都总统永福大师杨,指的是元初主持雕造飞来峰造像的杨琏真伽。其他还有杭州路僧录,潭州路(今湖南长沙)僧录,平江路(今江苏苏州)僧录、僧判,总统所官员,行宣政院院使的夫人,前淮安管军万户杨思谅同其妻朱氏等等。这些人既有蒙藏僧官、汉人僧官,也有蒙藏贵族妇女,及汉人军官等,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有钱有势,财力雄厚。故元代飞来峰造像较前代体量大,雕刻精美,位置显眼。而五代、北宋时期的造像一般都位于洞内,体量较小,雕刻也不够精细,双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关内容
钱茂伟|吴越文化连载一:吴越文化的起源、形成及特征 2024-11-13
【宋韵溯源】吴越国考古|王征宇、邵群、洪俊:杭州市玉皇山天真院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2024-11-05
【宋韵流觞】临安城考古│朱岩石、何利群:杭州南宋临安城皇城考古新收获 2024-10-28
刘小萌 | 满族遗老金梁与儒家忠义观 2024-10-23
馆员风采丨陈锐:马一浮六艺之教的双重特质 2024-10-2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