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6日,杭州朝晖路商业储运公司仓库施工工地发现一座元代瓷器窖藏文物。考古人员前往清理后发现,这座窖藏以瓷器为主,其它还有一些锈蚀严重的青铜器礼器。瓷器主要有龙泉青瓷,如各种不同制作工艺的大盘,仿青铜造型的觚、刻花缠枝牡丹花纹大瓶、葫芦形执壶、高足杯等等。还有景德镇窑的青花山子笔架、蓝釉描金爵杯、釉里红高足杯、枢府釉“福禄”款龙纹高足杯、孔雀蓝釉“内府”款梅瓶、孔雀蓝釉将军罐、青白釉刻花双龙纹坛等。此外还有三件霍窑白瓷的把杯和托盘,总计达53件之多。该窖藏数量多,器形和窑口丰富,再现了元代瓷器特有的风采。 以下依次为龙泉窑刻花花卉纹凤尾瓶1件,该器形硕大。瓶高69厘米,口径29.5厘米,底径17厘米。敞口、长颈、溜肩、谷腹、圈足。施青釉,釉层均匀,色泽微青褐。颈部饰20道凸弦纹,腹部有刻花缠枝牡丹花纹,胫部饰一道仰莲纹装饰带。有趣的是,瓶底部为一件倒置的双鱼洗。说明该瓶在成型时将一件双鱼洗倒置在转盘上,再开始进行上面部分瓶体的拉坯。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体厚重,形体硕大。在大件器物的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充分体现了元代龙泉窑高超的制瓷工艺。 龙泉窑觚1件,高20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7.2厘米。侈口,唇微下卷,长颈、短把、胫部外撇,呈喇叭状。底部按圈足。胎体厚重,坚致,呈浅灰白色。施粉青釉,釉面滋润,光滑,色泽淡雅。颈部有贴花蕉叶纹,把和胫部各饰四条扉棱,呈等距离分布。(龙泉窑觚图片) 龙泉窑葫芦形执壶1件,高12.5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4.8厘米。葫芦造型,流曲状,自下腹一端向上延伸,与器腹相通。与其对称按一把,带状。底部有圈足。胎体坚致,施青釉,釉面均匀,色泽偏灰。上腹饰刻花火焰纹,下腹饰刻花花卉纹。因釉层厚,纹饰不够清晰。(执壶图片) 龙泉窑大盘5件,有折沿、曲壁、花口的,也有直口的,完整器仅1件。高7.2厘米,口径34.6厘米,足径12.6厘米。折沿、菱花口、曲壁微弧、圈足。胎体厚重,施青釉,釉面均匀光滑,色泽偏暗。内底有刻花荷花纹,外围一道凸弦纹。 龙泉窑大碗9件,5件残。1件高7.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5.8厘米。体积粗大。花口微撇、深腹、圈足。胎体坚硬,厚重,呈灰白色。施青釉,釉面均匀,釉层青灰,干涩。口沿有六瓣花口,内壁花口下有六条竖凹线,延伸至底部。底部饰印花花卉纹,外围一道凹弦纹。 龙泉窑高足杯,残高12厘米,口径15.3厘米。敛口、圆腹、竹节状高圈足外撇(残)。胎体细致,厚重,呈浅灰白色。施青釉,釉面滋润光滑。内壁有刻花莲花纹,外壁口沿刻一道回纹,下腹饰仰莲纹。 窖藏出土的龙泉窑瓷器,都是元代龙泉青瓷的中的典型器。在今天,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曾经在元大都遗址,和一些元代[SITESERVER_PAGE] 的大型墓葬,包括海外遗址的发掘中,都有出土。特别是龙泉窑的青瓷大盘,是镶嵌在东南亚寺庙门楣上的艺术品。由此可见,元代龙泉青瓷是深受海内外青睐的瓷器。 该窖藏中出土的第二个品种瓷器出自景德镇窑。数量最多:蓝釉描金爵杯1件,仿青铜爵杯造型,器形轻巧,制作精美。高8.2厘米,长10厘米,宽6.1厘米。椭圆形,侈口,一端置流,流与尾的中端置对称立柱。腹部收敛,底部置三足,呈三角形分布。胎体细腻坚致,施蓝釉,釉面均匀滋润,呈宝蓝色。内外壁均绘有描金月映梅纹(插图蓝釉描金爵杯)。 青花海鳌笔架水盂,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件这样造型的元青花。山子造型,最高端9.3厘米,宽度为11.8 厘米。手工捏塑而成。笔架有四个高耸云端的山子,最高端塑一轮圆月,其它山子塑如意头云。左面塑一海鳌,口微张,内空,可注水,背部有鳞状片。胎体细腻,坚致。施青白釉,釉面滋润光亮。笔架正面山峰,海水,海鳌双眼等,饰青花施彩,呈不规则状。青花呈色清丽淡雅。 孔雀蓝釉“内府”款带盖梅瓶(2件)。通高35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2.5厘米。撇口、束颈、圆肩、鼓腹、胫部外撇,假圈足。胎体粗重,施孔雀蓝釉,釉面均匀。胎釉结合度差,釉面有蚕食状剥落。底部露胎呈土黄色。盖撇口、直腹、盖顶平,顶边缘呈缓坡状。肩部书“内府”款,釉下,楷书。 高足杯,是这个窖藏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有枢府瓷、龙泉青瓷和釉里红。这是元代瓷器中最典型的一种器形。这是马背上民族特有的器形。因此亦称“马上杯”。枢府瓷,因瓷器上有出现“枢府”字样款而得名。枢府釉高足杯26件。高约11.5厘米,口径约12厘米,足径约4厘米。撇口、圆腹、平底,高圈足,略外撇。胎体坚致,细腻,呈白色。施卵白色釉,釉面光滑,釉层乳浊。内壁有刻花云龙纹,龙细身,四爪。底部中间有一朵芙蓉花,外围一道弦纹。造型基本相同,纹饰上略有区别。龙纹有的四爪,有的五爪。内底的花纹有芙蓉花,也有宝相花。其中3件有“福禄”字样。 釉里红高足杯1件。残件,高9.5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4.2厘米。撇口、直腹圆收,平底,高圈足略外撇。可能是因为窑位的问题,釉里红呈色不佳。釉面汽泡堆积,玻璃质感强。内壁刻花云龙纹隐约可见。 青白瓷刻花海水云龙纹坛1件。出土时有很多小件器物藏于此坛。高38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8厘米。直口、弧肩、鼓腹、胫部内收,至底部外撇。胎体细致,洁白。施青白釉,釉面滋润光亮。底部露胎呈米黄色。肩部饰刻花双凤牡丹纹。下饰一道双线弦纹。腹壁刻两条海水蛟龙纹。龙纹头尾相对,三爪,作翻腾状。下饰双线弦纹,以下一圈仰莲纹装饰带。纹饰刀工犀利流畅,动感强烈,颇具艺术感染力。 孔雀蓝釉带盖坛1件。与青白瓷海水云龙纹坛一样,是小件器物的收纳坛。高32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4厘米。直口、圆肩、鼓腹,胫部斜收,平底。胎体坚致,厚重,呈米黄色。施孔雀蓝釉,胎釉结合不佳,坛体整体釉层剥落,有化妆土痕迹。盖体表面釉层保[SITESERVER_PAGE] 留尚可,可见釉下褐彩花卉纹。 霍窑以烧制白瓷而闻名。这次出土的霍窑瓷器有三件,一件白瓷把杯,两件白瓷托盘。托盘高2.3 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3.6厘米。敞口、折腹、矮圈足。胎体轻,胎质细腻,坚致,呈乳白色。口沿有铜釦痕。 霍窑把杯,高3.9厘米,口径7.9厘米,足径3.3厘米。撇口、深腹圆收、底部按圈足。口沿下一端按一把。胎体轻,胎质细腻坚致,呈乳白色。口沿有铜釦痕。3件霍窑白瓷,做工精细,素面无闻。 以上出土瓷器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器形大,胎体厚重。表现了蒙古族特有的雄浑博大,豪放鲜明的民族个性。与宋代瓷器的色泽纯净一色,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挺拔隽永的青瓷有别,显示了两个民族不同的审美情趣。 2、蓝色瓷器成为这个时代瓷器的主色。特别是青花瓷和大量蓝釉瓷器的成功烧制,极大地丰富了瓷器的色彩。蓝色不是汉族人的传统色彩,蓝色瓷器在元代出现,标志了元代民族宗教信仰与汉民族的差异。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象征。 3、在这个窖藏出土的瓷器中,有青花瓷、枢府瓷和带“内府”款的梅瓶。枢府是元代“枢密院”的简称。据《元史》记载:“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因此,窖藏中的“枢府”瓷,应该是元代“枢密院”的定烧器。这是一。第二是2件“内府”款带盖梅瓶。内府为元代掌管朝廷内部事务的重要机构。第三是青花瓷。从目前国内已经发现的元青花出土的情况来看,凡是有元青花出土的墓葬、遗址和窖藏,都是元代有权有势的贵族。由此可见,该窖藏主人是个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物。 公元十三世纪,随着忽必烈的铁骑驰骋江南,各地制瓷巧匠随之而来。公元1278年,元代王朝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为元代宫廷专门的制瓷机构。从此,中国元代的瓷器融入了蒙古族特有的风情,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了绚烂夺目的篇章。元代瓷器最大的突破,在于青花瓷和大件器形的烧制成功。而这两个成就,在杭州出土的瓷器窖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除此之外,同年在文二、文三路及杭州无线电学校发现至元纪年墓及元代瓷器。文二路元代墓葬为石砌三穴墓,出土了釉里红观音塑像,清白瓷灯盏、青瓷奁式炉等精美瓷器,此外还有大量铜钱。墓中还出土了墓志,根据记载此墓埋葬了范阳县太君夫人胡氏等4人,是由其曾孙校尉明安答儿将其入葬的。 文三路元代至元墓中出土的景德镇青花观音像呈端坐状,慈眉善眼。高19.6cm、底宽13.5cm。,双手下垂相握,左右双伺者双手托盘,观音与伺者均作俯视状,观音底座下左边有一立鹤,右边有一 跪鹿,塑像内空,施青白釉,釉不及底,底部露胎呈土黄色。通体青花褐彩并用,显示出元初青花的端倪,对元代青花瓷器研究有重要意义。 杭州无线电学校出土的枢府釉云雁碗高约18cm、口径5.8cm。敞口、深腹,圈足。碗内印有飞雁,云彩和花卉纹,并印有“枢府”款。胎骨洁白、坚硬、胎体厚重,釉层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