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3-15

“曲院风荷”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因南宋时期酿制官酒的作坊“麯院”及其周边的荷塘景观而闻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巡游杭州,在苏堤跨虹桥西北的西湖北岸建造蜿蜒曲折的园林院落,此处景观得以复兴。

微信图片_20220315095624.jpg

据此,以同音异意的“曲院”景名代替原指酒坊的“麯院”,并配以沿岸水域种植的荷花,形成苏堤北端西侧的“曲院风荷”景观单元。

微信图片_20220315095620.jpg

南宋·叶肖岩《西湖十景图册》“曲院风荷”

微信图片_20220315095626.jpg

清·董诰《西湖十景》“曲院风荷”

微信图片_20220315095628.png

20世纪上半叶“曲院风荷”老照片
根据史料记载,“曲院风荷”景观单元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为小型园林院落,后受兵乱破坏,院落毁坏严重。现景点中保存着清代的院落空间范围内经历代维修保存至今的御碑、御碑亭、建筑基址,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物证。

微信图片_20220315095629.jpg

“曲院风荷”御碑亭

微信图片_20220315095631.jpg

“曲院风荷”御碑
题刻“曲院风荷”景名的御碑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巡游西湖时品题“西湖十景”,御书“曲院风荷”景名所立。碑为太湖石所制,通高2.33米,宽1.12米,厚0.22米;碑身正面刻康熙1699年御题行书“曲院风荷”四字,背面刻乾隆1751年御题七言绝句,侧面刻乾隆1757年、1762年为该景观御题的两首“叠韵”诗。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坐落于清代建筑遗址之上,为清代风格的歇山顶木构亭,坐北朝南,面积为13.6平方米,通高5米。
金沙堤与玉带桥是清代形成的“玉带晴虹”题名景观,位于“曲院风荷”正南向约350米。金沙堤始筑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重筑,堤东起苏堤东浦桥,西至西湖西岸,是苏堤以西水域岳湖、西里湖的分界线。

微信图片_20220315095633.jpg

鸟瞰“曲院风荷”
玉带桥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位于金沙堤中段,供岳湖和西里湖间船只通行,桥身设三洞以泄水,状如带环,故名“玉带”。现玉带桥保存清代形制,为三跨梁柱式石桥,桥上建有桥亭,为清代风格的重檐歇山顶混凝土亭,青瓦红柱,形态轻盈。

微信图片_20220315095635.jpg

玉带桥
“曲院风荷”景观单元自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种植荷花的景点特色。夏日荷花盛开、清风徐来,湖面水波不兴,绿盖红衣,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多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