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武林旧事
 
杭州传统丧葬方式的变迁
来源:《民俗千秋风韵长——三江两岸民俗风情》  作者:何王芳  日期:2022-04-01


大家都知道,受中国传统“入土为安”理念的深刻影响,土葬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最主要的殡葬方式。后来,受印度佛教影响,大约在五代吴越国时,杭城又出现了火葬。南宋在钱塘门外九曲城菩提院就设有火化亭,时人称“化人亭”。至明洪武三年(1370),火葬被禁,但禁而不绝,不过,从主体上来说,直至民国时期,杭州百姓丧葬的主流一直是土葬,越来越多的墓地成为土地资源愈来愈紧张的重压之一。

1949年10月,有市人民代表提议推行火葬。1951年8月,由杭州市救济分会在江干凤山门创办了第一个火葬场,在城区开始推行火葬。1951年到1957年,重点是宣传火葬,印制和散发宣传手册,市内各电影院普遍放映幻灯片,电台、报纸播放和登载火葬消息,电话号码簿上刊登广告,举办火葬图片展览,组织居民和单位参观火葬场,市内各区设立火葬问询处等。通过各种宣传,使市民逐步认识到推行火葬的好处,认识到推行火葬是殡葬移风易俗的一大内容。1957年全市火化率达到10.02%。1958年,杭州市制定了《杭州市殡葬管理暂行办法》《杭州市火葬管理暂行细则》和《杭州市殡仪馆管理暂行细则》等规定,进一步提倡火葬,压缩土葬。1978年,规定凡本市城镇居民、郊区农民以及来杭就医或其他原因死亡的,都要实行火葬。任何单位不准制作或加工棺材,不准为土葬提供车辆物资方便。这一年火化率上升为55.57%。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报告》,杭州市人民政府于1982年7月28日召开杭州市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号召民众实行殡葬改革,建设精神文明。同时,各区、县、乡镇、街道、居民区先后建立殡改领导小组和殡葬管理委员会,在全市形成了殡葬管理网络。殡管部门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尽量方便丧户,城区各街道、居民委员会把工作做到一家一户,采取走访、登记、耐心说明等办法,使火化率不断提高。1984年市区火葬率达到81.86%,1988年市区火葬率进一步上升至99.11%,全市火化率为52.8%,2005年,全市的火化率达100%。

除了火葬的普及外,丧葬礼俗也开始发生根本变化。1951年凤山殡仪馆建成开业后,开始推行新的丧葬礼俗。采用追悼会仪式,废除拜佛礼忏、做法事、道场等旧俗,以戴黑纱、佩白花代替披麻戴孝和白衣素服,乐队奏乐或播放哀乐,代替僧道诵经念佛。同时改革土葬旧俗,规定分区分级认穴,由公墓统一安葬,废止看风水、择吉日、定方位等活动。干部、职工死亡,一般由工作单位办理治丧事宜,诸如发讣告,开追悼会,向遗体告别等悼念活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杭州城市居民在亲人死亡后,大多沿袭旧俗在家入殓、治丧。1970年以后,土葬压缩,火葬推行,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逐步深入,文明治丧、节俭办丧事的人越来越多。1983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党组《关于共产党员应简办丧事、带头实行火葬的报告》后,杭州市不少老干部、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倡导,出现了丧事简办,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的新风尚。

时至今日,在政府提倡和推行绿色葬法的推动下,随着杭州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接受新观念的人越来越多,更是兴起了各种新兴的生态葬。一部分生前观念开明的教师、医生等环保人士普遍选择了江葬、花葬、树葬、草坪葬这样一些生态墓葬的方式。

花葬、树葬就是以花(树)代墓,在指定的公墓区内为死者植一株花(一棵树),在树(花)前挖一小坑,将骨灰直接埋入泥土中,在花(树)前留下统一标志牌。在一定时期内,骨灰也就会自动化解掉融进土壤,正好可作为有机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树木生长。

杭州市在龙居寺公墓就划出最好的一片土地建造“永乐园”,用于树葬,规划面积2公顷,分设古樟园、长春园、梅园、桂园、迎春园五大园区,分别种植了樟树、龙柏、梅花、桂花、茶花、杜鹃等树木一千余棵,草皮一公顷及绿化带,同时在园区内建造石碑坊一座及配套的休息场所和卫生设施。2001年4月23日,举行杭州市首次骨灰树葬仪式,有36位逝者的骨灰实施了树葬。

“花瓣缕缕寄哀思,江水滔滔唱挽歌”。在这些生态葬法中,最典型的,规模最大的要数江葬。1989年11月21日,杭州市首次出现在钱塘江边举行骨灰撒江活动。原计划首批抛撒骨灰30盒,由于群众反应热烈,丧户前来要求参加骨灰撒江的增加到70盒。1990年3月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还在江干区彭埠镇六堡村钱塘江边江堤上,建造了一座高2米的青石“骨灰撒江纪念碑”。2008年3月杭州市第十五次骨灰撒江仪式在钱塘江上举行,有76户人家的200多人参与,至此,杭州市十五次骨灰撒江的逝者累计1014人。

人体骨灰的主要成分是钙及磷等无机质,元素成分又以钙、磷、氧、碳为主。骨灰中磷的含量很少,相对于钱塘江这样水体流动频繁的大水域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不会污染江水。至于人体生前携带的病原体更不可能进入江水之中,因为火化炉的温度高达900至1000摄氏度,任何病原体都可杀灭,因此不需要担心骨灰会污染江水,产生环境污染,可见江葬实在是一种环保和生态的丧葬方式。

伴着鲜花,将骨灰融入钱塘江,选择不占地的方式安葬逝者,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青山绿水。另外,江葬费用也较低。开展骨灰撒江活动是推行生态葬法的有效载体,既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除了杭州的江葬活动,青岛、大连和厦门等一些沿海城市,近来则开始为拥有当地户籍的逝者举办免费海葬,推动传统丧葬方式的转变。北京则由政府拨付骨灰撒海补贴资金,具备开展骨灰撒海业务资格的殡仪服务机构可申请骨灰撒海业务补贴。

当然,受根深蒂固的“入土为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的影响,现在实行江葬和海葬的人数还很少。回顾历史,从传统的土葬到现在火葬逐渐被人们接受,其间也经历了几十年。我们可以预见,江葬、海葬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也需要时日,需要政府倡导绿色殡葬理念并给予政策扶持。我们相信,江葬、海葬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总之,从当年的土葬,到随后的火葬,以至今天的花葬、树葬、江葬,丧葬风俗的进步跃然可见。今后,随着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及文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丧葬风俗必定会取得更令人欣喜的更新与进步,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相关内容
湘音汇|湘湖砖瓦业对湘湖、萧山的利与弊 2025-01-23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