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船是水乡人朝朝暮暮与之相伴的主要交通工具,那么一座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便是水乡随处可见的重要交通设施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水路交通,却又隔断了运河两岸人们的陆路往返,这似乎也是一把双刃剑。于是,在运河水系架设大大小小的桥梁,便又成了这一带民众世代的心愿。横卧运河的一座座古朴凝重的桥梁,便是前人留下的运河一大景观。谚谣所谓“村村有河,河河有桥”,正生动地反映出这样一种水乡风貌。 传统桥梁有石桥、砖桥、木桥、竹桥之分,相比之下,石桥的寿命会更长些。时至今日,经过如此之多的风霜雨雪、岁月侵蚀,还能够侥幸保存下来的古老石桥大多布满了斑斑伤痕。漫步在运河水系的古老石桥,感叹江山有幸,饱览犹存余韵,不由得会升腾起无限遐想。 塘栖古镇,昔有三十六爿半桥之称,可见那里的桥梁之多。有的古桥如今已不复存在,不过后来又会有新的成员加入它们的行列。到1982年普查,全镇居然会有57座桥,可见得桥的数量实在是有增无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穿镇而过,横跨运河的广济桥。 广济桥又名通济桥、碧天桥,老百姓则称之为长桥。桥的上下有169个石阶,全长83米,是一座7孔拱桥,这在运河古桥中也是罕见的。桥的始建年代不详,民间传说,则说是唐代名将尉迟恭所建,虽然还难以确认,却无疑是抬高了桥的身价。明弘治年间曾经重建,这倒是有史可查的。嘉靖年间桥裂,里人又捐金修葺。以后屡圮屡葺。终于硕果仅存,现在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愈发显得珍贵起来。 龙眼睛桥,其名别致。传说这里的龙要腾飞,被刘伯温射中龙眼,破了风水。看来故事纯属虚构,不过这个桥名却从此被人叫响了。还有一座功德圆满桥,则据说是为了庆贺广济桥完工,才留下了这么个桥名的。塘栖的桥无法一一数说,诸如月波桥、玉龙桥、仓桥、思古桥……说起它们的掌故来,当地的老人也都是会眉飞色舞,振振有辞的。 运河进入杭州市区,有名的古桥自然更多。首先要提到位于拱墅区北端的拱宸桥。桥名中的“宸”字,原意是指帝王的宫殿。不难想象,如此高大的拱形古桥,“站”在运河进入杭州市区的地方恭恭敬敬地迎接帝王的驾临,在当年会产生什么效应?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对这个桥名就十分赞赏。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长98米,宽5.9米,3孔石拱。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桥面呈柔和弧形,整座桥的外观敦厚朴实,气势雄伟,如今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涨桥在拱墅区中部,桥长58米,宽6.2米,三孔石拱结构,始建于北宋,民国年间改建。建国后重建,则已经成为一座公路桥了。相传古时这里通海,潮水一直涨到这里,便有了这个大名。这一带自隋至清,历来是杭嘉湖水果、淡水鱼集散地。旧时这一带河面开阔,夜间蟹火渔灯,闪烁辉映,倘若在蒙蒙细雨里观赏,便又增添了几分朦胧。当年“湖墅八景”中,有一处“江涨暮雨”,指的就是这里的风光。 潮王桥在如今的潮王路上,顾名思义,当与潮王信仰有关。当年杭州有好几座潮王庙,如今座落在河东路上一家印刷厂里的潮王庙旧址,则被认为是城北一带当年最大的一座潮王庙,始建于唐咸通年间,重建于清咸丰年间。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三“北山分脉城北胜迹·道院”有载:“石姥庙,在德胜坝,其神石瑰,当唐长庆间,江涛为患,神竭家资,筑堤捍之,竟死于事。屡见灵异,守臣上之,咸通中,封潮王,故俗称潮王庙。”说的是唐代有个石瑰,为了筑江堤保护百姓,把自己的家产都捐了出来,后来劳累过度,死于筑堤。死后仍然显灵,这才被皇帝封为了“潮王”。在《浙江通志》引《潮王庙记》里,则还记述了一段传说,说的是宋宣和年间,潮王又一次显灵,帮助韩世忠大破倭寇,后来又迫使潮水回复故道,于是被当时的皇帝加封为“忠惠显德王”。这些传说的具体情节难免有虚构成分,不过这一带民众渴望战胜自然,安居乐业的迫切心愿则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幻想有这样一个潮王来解救民众苦难,并对他顶礼膜拜,应该说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随着社会进步,民众逐渐觉醒,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家园,那已经是后话了。 纵观这里的诸多桥名,我们还可以依稀看出这里的民众爱桥、敬桥的传统。桥名有以吉祥词命名的,如望仙桥、福寿桥、祥符桥、众安桥、清和桥、丰乐桥等;有以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命名的,如龙翔桥、狮虎桥、桃花桥等;有以桥形、景色命名的,如日晖桥、井亭桥、菜市桥、映波桥、锁澜桥等。桥的造型也千姿百态,各有千秋,有的端庄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朴典雅,有的气势飞动,总是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尤其要细细数说的,则是一些古桥上刻着的诗词楹联,今天再去寻访,它们大多字迹模糊,不易辨认,不过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觉得他们很是耐人寻味。 在塘栖到五常的水路中间,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如今已经拆毁。不过当地的文化人都还记得那桥上曾经有过的楹联: 东侧: 是处一名落瓜堰; 前程九里古棠栖。 西侧: 龙飞圣地此津途; 光绪元年庆鼎新。 这桥联很通俗,却又很实在。第一句开门见山,点明了地名。这里还有一段传说。据说当年造这座桥,总是无法合龙。有个仙人抛一只瓜过去,正好落在龙门石的位置上,桥便造成了。于是人们称这座桥为落瓜桥,地名为落瓜堰。第三句说此处离塘栖九里。最后一句则说了造桥的年份。正因为它通俗,所以尽管古桥早已坍塌,这两对桥联却依旧雕刻在人们的心中。 塘栖三星村又有福来桥,桥联是 太平为环物阜民安运来; 迎新易旧物灵人杰福至。 也是很清楚地说出了这座桥桥名的涵义。还有一座花明村桥,就在福来桥附近,则留下了这样两副桥联: 北侧: 绕村桑苎阴浓渡迷白鹤; 隔岸渔樵路曲山溯金鳖。 南侧: 十里烟波停桡拟画; 一溪风雪揽辔寻诗。 与前面两座桥相比,这座桥的桥联要典雅得多,看来当年那位作者的文学素养也确实要高得多,细细吟诵之下,确实能体味到浓郁的诗情画意。只是这样的联句刻在乡间,平日里能够读懂的人毕竟还太少。倒不如邵家坝村那座福莲桥的桥联来得实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丰万载,福胜千春”。又好读,又好记,无形中就多了不少读者。 杭州城区有中河、东河、浣纱河等河道,河网纵横交错,南通钱塘江,北接大运河,西连西子湖,东出杭州湾,古桥之多,更是令人瞩目。其中的桥联,自然会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佳作。比如中河北端河上的新横桥,便有桥联一副: 流通北道千仓粟; 得来西湖万顷波。 号称“东河第一桥”的坝子桥也有桥联: 巽水启文明,留棘院楚庠,左右逢源千古盛; 艮山资保障,有仓箱杼轴,春秋利济万家欢。 还有一座横河桥,有两副桥联,分别是: 汇东西中三河以通其利; 成宋元明历代未竟之功。 流通北道千仓粟; 约束南湖万顷波。 田家普济桥的两副桥联也值得一读: 毓秀钟灵,文运大开金粟界; 赏心乐事,武林小现水晶宫。 南渡旧风光,荷送清香集鸥鹭; 北门新水利,苔披幻影伏蛟龙。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来。桥联与桥相映生辉,大都起到了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古建筑的桥梁终有倒坍的一天;而作为文化的桥联,却是可以传之久远,永留人间的。大概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对这些桥联便有了格外的偏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