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东亚佛教文化》第72期:径山住持照堂了一生平与禅学思想
来源:浙商大东亚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徐文明  日期:2022-05-12

微信图片_20220512103008.jpg

图1:径山寺全山图

照堂了一为两宋之际云门宗大师,先后师从天台宗广寿梵光、云门宗妙湛思慧,后来出世,住持福建石泉、圣泉、黄蘗等寺院,曾于晚年担任径山住持。

从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径山住持长期属于云门宗。妙湛思慧(1071-1145)在北宋崇宁五年(1106)至政和初就曾住持径山。后来多有云门宗人于此住持,有妙空智讷、月堂道昌、照堂了一等。

照堂了一为妙湛思慧门人,是两宋之际云门宗的一代宗匠,晚年住持径山,虽然为时不长,然而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据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三十二:

径山照堂一公塔铭

径山有大比丘号照堂者,讳了一,姓徐氏,明州奉化县人。方童幼时,遇群儿嬉戏,偶坐旁观,似不言者。忽闻梵呗之音,则跃而立起。其父曰:“必法语也。当令事佛。”生十四年,大云寺祝发受具,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读经数万言,穷日夜不息。已乃悟,叹曰:“如来最上乘,无挟而径造者也。吾所读者,古人之糟粕而已。”当是时,照住相国寺知海院,妙湛师思慧者,具正法眼,为世导师,道俗宗向,如佛出世,一时丛林之盛,听法坐下,常数百人。师从之数年,独能尽其学,为高弟。于是下汴绝淮,径吴中,浮浙江,上天台,入雪峰,遍见耆年老宿,表里洞然,中无疑者。会妙湛来莅黄蘖道场,领众说法,继妙湛后,而学者倍其故。师姿相奇龎,寡言笑,危坐一榻。然如古井水,有来叩者,云涌泉落,愈出而愈无穷。性介特,务自阔远,不交人事。将诣雪峰,朝议大夫曾恬与师厚善,属师致书抵福帅大资张公守。师意其为己,纳笥中弗出。久之石泉虚席,公曰:“黄蘖上首,故是强将之下。”即日移书,遣骑迎师,师谢不敏,使者五反而后受。他日公过师,师出恬书,且致不即遣之意。公喜曰:“韫椟之珍,深藏而不市,吾与师宾主无愧矣。”居三岁,改莅圣泉。会左丞叶公梦得来守福,曰:“黄蘖古佛道场,今世名缁,孰逾一公者!”饬使者具书币,以迎师至,而阖境缁素,奔走出迎,欢呼踊跃,声振山谷。盖师自石泉出世,更三大刹,积十五年。演唱真乘,启悟后觉,人人向道,以佛为归。已而后至将稍通饷谢,易置诸禅。师一日舍去,归卧雪峰故庐。泉南叶守庭珪,尊德乐道之士也,延之云门,再迁法石。庭珪代还,师亦反西湖电峰庵,即妙湛所栖,闭门终日,人莫见其面,若将终。俄被旨往径山能仁院,是岁绍兴二十四年也。径山无一垄之地可耕,而学徒数千指,师入据方丈,檀施大集,不求而办。山有芝岩方丈遗址,师尝指其处,顾谓其徒曰:“吾将室居焉。”其徒不省所谓。明年三月,示以微疾,退处明月堂,唱箧中衣,供佛饭僧。翌日丁夘黎明,索笔书四句偈,投笔而逝,趺坐如生。俗寿六十四,僧腊五十,度弟子四十人,得法者七人。乃即芝岩建窣堵波,举全躯于其中。门人正文等,因妙空佛海师讷老请余志其塔,余许之而未暇。文三过余,而请教勤,乃投以铭,俾刻之。铭曰:径山之阳,龙公所聚;听师说法,诸天花雨。相彼幻身,如空中云;脱骨芝岩,夫岂其真。道处现前,而作佛事;与龙为友,亘古万祀。

作者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国子司业、侍御史、和州知府、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历知平江、温州、临安。善属文,尤长四六,有《鸿庆居士集》传世。然而亦有人称孙觌为人二三其节,诋李纲,谤岳飞,为士林所不齿。他是两宋之际著名的大居士,与圆悟克勤交好,有《圆悟禅师传》传世。

照堂了一(1089-1155),俗姓徐氏,明州奉化人。生于元祐四年(1089),幼不嬉戏,乐闻梵音。崇宁元年(1102)十四岁于大云寺出家受具,三年(1104)十六岁从广寿寺圆照梵光法师(1064-1143)习天台教,读经数万言,日夜不息。梵光为白牛海慧智普门人,先后住持广寿、南湖延庆,为天台宗著名宗匠。政和四年(1114)春,梵光应太守吕淙之请移主南湖,了一便离开广寿,到达京城。政和五年(1115)妙湛奉诏住持智海,如佛出世,名振丛林,了一便从之数年,尽得其法,称为高足。政和之末,徽宗受到道士林灵素的蛊惑,开始排佛,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诏改僧为德士,尼为女德士,以寺院为宫观。虽然这一排佛运动为时不长,但也动摇了佛教的根基。估计在这种形势下,了一离开京城,再次游方。他从汴渡淮,到吴中,然后再后浙江,又到福建雪峰,参礼诸方老宿,受到一致首肯。

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金兀术陷杭州。妙湛或以此时离浙入闽,住持福州黄蘗,师徒再次相遇,妙湛请其为首座,领众说法,门徒倍增。

绍兴六年(1136),妙湛再移雪峰。了一到福州,临行前朝议大夫曾恬特修书一封给福州知州张守,但他到后并未转交。后来石泉住持空缺,张守便遣使多次迎请,他才答应,此时他才将曾恬之书拿出来,张守见之大喜,赞其谦退有节。石泉又称华严,后来此菴景元门人别峰云、宗杲门人石泉詠曾经住持。了一开法石泉,当在绍兴六年(1136)末。三年之后,约在绍兴九年(1139),移主圣泉。绍兴十三年(1143),叶梦得以观文殿学士、左大中大夫知兼安抚使知福州,以为黄蘗古佛道场,非了一不可住持,便请主黄蘗。绍兴二十年(1150),时张宗元知福州,以礼金改易诸禅刹,了一便辞去,归卧雪峰旧庐,不久泉州太守叶庭珪延请其住持泉州云门,云门又称定光,大慧宗杲门人西禅守净亦于其后住持。又移法石,法石长时间属于临济,自石霜楚圆门人德雅之后,方会门人皓蟾、本才门人祖珍、道行门人惠光等多人于此住持。绍兴二十一年(1151)叶庭珪离职,了一便回到杭州,归卧西湖雷峰庵,这曾是其师妙湛以前栖居之地,欲在此终老。绍兴二十四年(1154),有诏请其住持径山能仁院,明年(1155)三月入灭。据《嘉泰普灯录》卷十二:

临安府径山照堂了一禅师

上堂曰:“参玄之士,触境遇缘,不能直下透脱者,盖为业识深重,情妄胶固,六门未息,一处不通。绝点纯清,含生难到。直须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始可顺生死流,入人间世。诸人要会么?”以拄杖一画,曰:“只向这里荐取。”[1]

照堂了一留下的机缘语句不是很多,然则颇有意趣。参玄习禅之士,遇到外缘,不能透脱,一则是因为宿世积累之业缘深重,因果流转,不能作主,故业识茫茫,流浪生死;二则是现世当下之妄情执着,不能随缘顺通。六门向外观照求取,不知休息,是故心逐外境,为物所转,不能通达。纯清绝点,胸无纤尘,自非含识之类、有情之属所能轻易达到。如果真想做到对境不起、遇缘不乱,就必须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此句亦有出处。据《明觉禅师语录》卷二:

上堂云:“一尘一佛国,一叶一释迦,德山何以卓牌于闹市?”又云:“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投子因甚么脚下五色索?透关底试辩看。”[2]

入林入水一句,自明觉大师雪窦重显发明以来,成为禅门惯用机缘,白云守端、圆悟克勤、晦堂祖心等很多禅师都喜欢引用。说似容易,做到实难。自以为丹霄独步,实则脚下绊索。据《祖庭事苑》卷一:

德山卓牌于闹市。牌上书字云:“佛来也打,祖来也打。”[3]

尘尘皆佛国,无叶不释迦,德山闹市卓牌,也是平地起波,自寻烦恼。真正透关者,顺流无迁,随缘不变,一物不违,随寓而安,入世度众,在污不染。衲僧发言吐气,皆有出处,看似随意而为,实则暗袭古德,发明己意。照堂了一喜欢颂古,留下很多偈颂。今试举一二,探析奥旨。据《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二:

世尊因外道问云:“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坐。外道赞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而去。后阿难问佛:“外道有何所证,而言得入?”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续收】外道殷勤来问佛,有言不问及无言。大雄不费纤毫力,良马何曾用举鞭。(照堂一)。[4]

这是一则著名公案。外道问佛,却道不问无言,不问有言。世尊据坐,外道顿时领会,道是世尊慈悲,令我得入。阿难不解,世尊则答世间良马,见鞭影便行。大凡因师得悟,要在师徒俱高,因缘契会。如同驾行疾行,人马俱俊,配合无差,始可。若是良马,不待扬鞭自奋蹄。而驽马锥骨,未知痛痒。明师高徒,配合默契,始得如此。据《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五:

【续收】僧问洞山诠:“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狱时如何?”师云:“度尽无遗影,还他越涅槃。” 颂曰:

相好巍巍大丈夫,一生无智恰如愚。从来佛祖犹难望,地狱天堂岂可拘。(丹霞淳)。

清净行者不涅槃,破戒比丘无地狱。天台相接到西川,总是自家亲眷属。(照堂一)。[5]

洞山诠,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实是洞山二世道全。据《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

如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逆罪亦无本性,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非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6]

这一公案在禅门中亦非常流行,表面看来不合情理,与佛教戒律和目标不符,其实根本在于“于诸法中住平等故”,无二无别,平等一如,无出无入,无逆无顺,无罪无福,无因无果,不来不去。了知此理,方可灭度无遗,证大涅槃。

据《历代法宝记》,唐朝四川保唐无住禅师在与律师辩论时便引此经文,说明不取于相,是平等见,告其何为真持戒,何为真律师,折服了对方。[7]这是禅宗最早引用此句经文的记录,而此经在禅宗中早就流行了。

宋代禅师评述此句者很多,如彭州承天院辭確、保宁仁勇、丹霞德淳、大慧宗杲等。

照堂了一之颂,也是强调持戒与破戒、涅槃与地狱都是二相,不可执著,了知此理,则天台与西川无二无别,都是自家眷属。据《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三十一:

【增收】罗山在禾山游,同行矩长老出门次,师把拄杖向前一撺,矩无对。师曰:“石牛拦古路,一马勿双驹。”后有僧举似疎山。山曰:“石牛拦古路,一马生三寅。” 颂曰:

春有百花夏有热,秋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照堂一)。

不踏门前路,春归又一年。落花红满地,芳草碧连天。(鼓山珪)。

出门握手话分携,古道迢迢去莫追。却笑波心遗剑者,区区空记刻舟时。(径山杲)。[8]

罗山道闲在吉州住持很久,先到青原山,后到禾山住持。踈山匡仁于广明元年庚子(880)始住庐陵严田山,中和三年(883)住持巴山白云禅院,大顺元年(890)住持疏山。二人住持之处相去不远,故疏山对罗山机缘有所发挥。从二人机语来看,此事可能发生在景福二年癸丑(893)至乾宁元年甲寅(894)间。与其同行之矩长老,应当是大安门人慧日大师文矩禅师。

照堂了一之颂非常有名,在后世影响很大。与其类似,还有一个始自圆悟克勤门人讷堂梵思之版本,经过无门慧开之《无门观》的进一步宣扬,影响更大。据《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五: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讷堂思)。[9]

此版本前两句微有不同,基本宗旨没有差别。此颂关键,在于后两句,二人皆非其原创者。据《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二十八:

东京净因惟岳佛日禅师(二则)

举:僧问投子:“如何是第一月?”子云:“孟春犹寒。”“如何 是第二月?”子云:“仲春渐暄。”

孟春犹寒第一月,仲春渐暄第二月。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江南并两浙,春寒又秋热。[10]

如此北宋后期云门宗大师佛日惟岳才是后两句的创始者。稍后开福道宁(1053-1113)亦曾引用。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切烦恼,皆由心造,一心不生,万法无咎。若能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境双亡,能所俱泯,则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无论春夏秋冬,皆是好时节。

了一度弟子四十人,得法者七人,可惜后世所知者,只有正文一人,且除通过妙空智讷请孙觌为老师照堂作塔铭外,其他事迹不详。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