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宋韵迹忆|宋风物:杭宣古道上的独松关
来源:杭州万松书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5-13

杭宣古道上的独松关

《水浒传》里讲到卢俊义率军南下征讨方腊的情节,有这样一段描写:卢先锋自从去取独松关,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株大树,可高数十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收拾得董平、张清、周通三人尸骸,葬于关上。由此得知,董平、张清、周通三元大将战死并葬在独松关。或许小说与史实颇有出入,但书中提到的独松关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至今仍有遗迹可寻,它就在杭州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今天,我们就走进半山村,去探访这座饱经沧桑的南宋军事遗迹。半山村位于余杭区最西北面,整个村子被竹林环抱,村里毛竹产业发达,被誉为“竹乡第一村”。在满山苍翠的竹林间,一条用碎石铺砌的山道蜿蜒而过。如果不是旁边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很难想象这条狭窄的山道就是南宋时期的交通要道——杭宣古道。我们要寻访的独松关就在这条古道上。杭宣古道修筑于唐代,当时全长约100公里。古时候,这是从杭州至安徽宣城的必经之路。遗憾的是,当年的古道大部分已被损毁,只有半山村长约1500米的路段保存完好。古道两旁翠竹葱郁、溪水潺潺,历史的沧桑和眼前的野趣交织在一起。穿过古道,一座由大型石块垒筑的关隘出现在眼前,没错,这就是独松关。据史料记载,南宋建炎年间,为抵御北方敌兵,朝廷在余杭和安吉交界处的独松岭上设立关卡,名为独松关。为什么要把关卡设在这里呢?如果用一个字来解释,那就是“险”。独松岭属天目山余脉,天目山自临安境内发端,往东北一直延伸至德清境内的莫干山。独松岭处于天目山脉中段,东西皆是高山幽涧,南北有狭谷相通。如此险峻的地势,易守难攻,使得独松关成为南宋临安城北面的重要屏障。另外,这里也是临安通往建康,也就是今天南京的咽喉要塞。因此,独松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就像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枢纽开关,在一开一关间切换着战争场景。南宋德祐元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此与元军进行殊死鏖战;清咸丰十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在独松关大战清军;抗战时期,这里也曾打响伏击日寇的战斗。历经战火纷争、朝代兴亡,独松关大部分关墙以及墙上的箭楼、关内的兵营早已不见踪影,唯有这道关门和残墙在岁月沧桑中遗存了下来。眼前所见的独松关关洞深约10米,关门狭窄,仅能容一人通过。穿行其间,才切实体会到什么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抬头发现,在关洞上方开有一个约5米长、2米宽的天窗。开这个天窗有何用意呢?一来可以使关洞内透光,二来,交战时敌人进入关洞之后,关门锁闭,守兵可从上方袭击,使得敌人无处可逃。作为曾经的军事关隘,独松关早已完成使命。如今,它仿佛一位功成身退的老者,在岭上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竹海、这座村庄。站在关门前,当山风掠过,竹林呼啸,是否会想到葬身于此的水浒英雄?是否会感慨忠勇杀敌的南宋将士?是否会浮现古战场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