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江南有个欢潭村
来源:杭州网  作者:姜青青  日期:2022-05-19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18.jpg

晚春的萧绍平原上,他们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沿着萧绍官道,一直往东南行走——

从中原到这里,万水千山都没挽住他们的步履。这是八百九十多年前的一幕,确切地说,这支田氏家族正为躲避“靖康之变”带来的战火,南渡江南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再往东走三五十里,就是越州山阴(今绍兴柯桥)了,那里,曾是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后文人雅士的乐土。此时,路旁的溪流在一座小山下拐了个弯,静流成潭。仿佛一直在追随这脉溪水的他们,也停下了有些蹒跚的脚步,纷纷来到水潭前,和水就饭,原本宁静的清潭水边,顿时欢声四起。

曾经护卫宋高宗南渡的田秩(欢潭田氏二祖)蹲下身,掬水而饮,凉水却让他一个激灵。他站起身环顾四周,忽有所悟:连绵青山由东而北,又逶迤而西,犹如一弯椅背将此地环拥围抱。当他从当地土著那里得知这里名叫“天乐”后,一声感喟:天幸田氏,得其所哉!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21.jpg

△《田氏宗谱》里的欢潭地理形势图标示了义学和义仓等位置

姜青青/摄

清代《田氏宗谱》有一幅欢潭地理形势图,用一眼水池标示欢潭的所在位置。民国二十三年(1934)时,这里已用青石板和石栏杆围成一口直径3.3米左右的七边形潭池,南侧栏板上刻有“欢潭”二字,边上又刻有题记:“欢潭,详县志,田氏(宗)谱亦载之,宋岳武穆行军经此,饮潭水而欢,故名。”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25.jpg

现在我们看到的欢潭就是民国时修建的样貌,也是在此新建的“岳园”的一处水景。只是文献并无岳飞行军浙东地区的记载,所以岳家军饮水欢潭一事,或是民间传说。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29.jpg

千里之外的田氏族人在这片好山好水间繁衍生息,渔樵耕读。自宋到清,田氏家族出了12名进士、3名知府和2名御史,国学生和太学生共50多名,朝廷命官130多名。因此,人人都说欢潭风水好。可是,走过欢潭的古建老街、小桥流水之后,又让人觉得,此地风水虽好,却不尽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殊不知,一方人文也养育着一方风水。

田氏人知晓,“乐土”不会从天而降,也需以血肉之躯捍卫。田秩及其族人在寻找“桃花源”的同时,金军也在大举进攻宋朝川陕地区。田秩父亲田晟(欢潭田氏始祖)奉命率军迎战劲敌,从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北)到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屡屡重创金军主力,为守住川陕防线担起了应尽的职责。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31.jpg

他们更明了,“乐土”还需要人们日常细久的涵养。北宋范仲淹在苏州创设“义庄”,以自己的俸禄积蓄置田收租,用以赡养或资助族中穷困人户,其中就有类似“义学”的助学之义。而在欢潭,数百年以来富有的族人通过捐赠田契、收成归公而设立“义仓”,用以助贫克艰。丰年时,又通过售卖“义仓”粮食,换取资金用于聘请教师、大夫,以让孩子免费入学,人人有病得治。

欢潭村党委书记梅李栋告诉我们,当地义仓和义学等善举,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如此说来,欢潭的“义仓”和“义学”,当是范仲淹“义庄”之外的又一个典型实例。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34.jpg

至今仍在当地传为佳话的是,明末清初一位田氏十六世先祖,分三次捐出良田163亩,归于“义仓”。由此,在欢潭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义仓、义学、义诊、义渡和义葬。史上这些“共同富裕”的故事,也让欢潭赢得了“五义之乡”的美誉,当地村民最自豪的称号,莫过于此。

欢潭的“仗义”之风并不局限于自己这一村一乡。在集中展示田氏家族文化的“大司空家庙”(村民俗称“总祠堂”,晚清时重修至今已140多年),四壁列举的田氏“杰出人物”中也能看到“义”的很多故事。

譬如,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年)发生全国性的饥荒,欢潭田钜捐出家中积蓄救荒赈灾。田钜由此受到了皇帝赐冠带、授官职的嘉勉。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36.jpg

梅李栋还说了一则故事:欢潭村口原有一块碑石,上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字,这是因为某年江南遭灾,百姓逃荒,欢潭人在村口架设大锅,熬粥施救,夜以继日救助饥民两千多人。事后朝廷嘉奖,特在村口建树这块大碑,用以铭记欢潭人的义举。

小小欢潭村,竟有三处省级文保单位,“老洋房”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一座仿西式楼房,矗立在一片檐屋、花窗、马头墙的中国传统建筑中,尤其显得标新立异。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39.jpg

据楼前导览词介绍,1926年,欢潭人田问端海外留学回乡后,打算为村里建一所医院,于是变卖田产,建起了这座占地580平方米、融合了海派风格和欧式风格的三层四合院式的洋楼。田问端后来出任欢潭实验乡第一任乡长,又无偿捐出老洋房作为乡公所办公用房,老洋房南楼则捐作幼儿园校舍,后又增设了一座图书馆。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欢潭乡政府、欢潭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沿用了这座老洋房。1953年,萧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也成立于此。田问端的义举泽被一方,善莫大焉!

一个“义”字,浓缩了欢潭人千百年来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即使斯人远去,“义”字却始终不曾离弃,守望在欢潭人的一言一行中。

微信图片_20220519110041.jpg

梅李栋介绍说,欢潭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耕本土,留住乡愁,传承先祖的“五义”文化,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打造一个称之为“五义指数”的评价体系,也是欢潭版的“共富指数”:以“忠、义、和、本、清”(精忠报国、五义家园、敦亲睦族、君子务本、廉洁自律)为五个一级指标,再有若干个细分指标,涵盖基层党建、党风廉政、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学校教育、医疗养老、村民互助、生态环境以及数字化改革等方面。

水清如许,岁月静好。回到村前那口“欢潭”,心生感慨:有民风如斯,欢潭这“风水”怎会不好?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