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800年前的庆春路,曾是国家高等学府聚集地
来源:《南宋史和都城临安研究论文集》  作者:顾志兴  日期:2022-05-23

我一直认为,南宋京城临安的文教区的形成和布局,是有区别的。即是教育机构是有意的布局,集中在其时前洋街今庆春路一条线上,而文化设置除秘书省是有意择地而建外,当时的书籍流通市场则是按照市场规律自然形成的。从鼓楼的太庙巷起经御街至贯桥一带西折入前洋街(今庆春路一带),其分布地点很像英文字母“L”,像我国传统的倒曲尺型“L”形。几乎所有京城的文教机构皆在这个范围内。这对南宋灿烂的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523160518.png

△ 《咸淳临安志•京城图》局部

南宋建炎三年(1129)七月,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杭州从一个州级政府,上升为府,辖九县:钱塘、仁和、余杭、临安、富阳、於潜、新城、盐官、昌化。绍兴八年(1138)三月,高宗下诏以临安府为“行在所”,确立了杭州的国都地位。高宗要在临安“内修政事,缮治甲兵,以定基业,非厌雨露之苦,而图宫室之安也”。关于这道谕旨,《乾道临安志》卷一、《宋会要辑稿》方域二等,皆有所引述。此后首都各项事宜的建设皆提上议事的日程。其时杭州不大,就是隋朝杨素筑城留下的腰鼓形(南北长,东西狭)的一个州级城市。南宋建都杭州后从选择皇宫,安置中央机关等事中都体现出随形而建,因地制宜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当时财力有限,不可能与民争利,大拆大建,皇宫利用旧日杭州州衙,中央机构如六部衙门均如此,一直到文化教育设置大都如是。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和高宗的节俭思想。

01太学

太学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培养高级的管理人才。自汉武帝设置国子学以来,后之各朝皆有太学、国子学之设。高宗建都杭州,设置太学自是题中之义。

杭州旧有州学,在通越门,今凤山门一带。《乾道临安志》卷二述之。《咸淳临安志》卷五十六《府学》:“绍兴元年,始以凌家桥西慧安寺故基建,士犹病其湫溢。”一直到嘉定九年(1216),教授袁肃、黄灏以先于府,上之朝,拓而大之,始扩建。临安府学在今劳动路杭州孔庙,后元明清仍之,延续四朝,其地不变,清末废科举办学堂,废府学名,孔庙成为祭祀之地。=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四月二十一日应起居舍人杨愿,曾有请以临安府学增修太学之议。十一月高宗命礼部议。十二月下诏权于临安府学扩展为太学,其增置屋宇约可容生员300人。命临安府措置修盖。其时若在府学增筑太学,势必大拆民居,一则财力所限,二则扰民。次年一月,事情起了变化,高宗复下诏,以籍没之钱塘县西岳飞宅为国子监、太学。太学生以300为额。利用空置闲屋改建太学,自比在府学大拆民屋为宜。太学址在纪家桥,前洋街北(后称太学街),即今延安路与庆春路交汇处,今存清水红砖楼为其区块遗存标志性建筑。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学校考三》,其时太学置祭酒、司业各1员,博士3员,正、录各1员,养士700人;内舍生百员,外舍生570员。翌年秋试入学,报名应试者有5000人南宋太学为杭州历史上的第一所最高全国学府。

微信图片_20220523160521.jpg

△  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岳飞故宅)

新落成的太学,综合有关记载,太学舍宇宏大壮丽,其格局大致如下:西部为孔庙。孔庙大成殿,祀孔子像,十哲配享。两边庑廊彩绘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像,春秋两季于此举行祭孔礼,仪式庄严隆重。大成殿的匾额“大成殿”为高宗御书,正门则称“大成殿门”。绍兴十四年(1144)高宗驾幸孔庙,祗谒先圣孔子。止辇于大成殿门之外,步行人内,执爵奠拜,高宗“注视貌像,翼翼钦幕”,表示了高宗对孔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信图片_20220523160523.jpg

△  杭州孔庙

大成殿之东为首善阁、崇化堂。此为太学教学区。高宗亲书“首善之阁”匾额悬于上方。高宗书法甚佳,政余之暇,在宫中抄写《周易》《尚书》《毛诗》《春秋》《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据说吴皇后亦喜作书,每逢高宗写字休息时常代笔抄写。孝宗淳熙元年(1174)命在太学内建“光尧石经阁”,并命有司将高宗所书以上经书上石精刻,至淳熙四年(1177)完工,于翌年六月十五日举行仪式,将石经贮放在“光尧石经阁”内。这些石经大部分至今尚完好,现保存在杭州孔庙内,有专阁保存。

崇化堂是太学的讲堂。有宋一代陆续藏有高宗、孝宗、宁宗、理宗的幸太学的诏书。还藏有理宗亲书的赞伏羲、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中华先贤的《道统十三赞》。这十三赞后亦上石,其碑今保存在杭州孔庙内。

高宗巡幸太学时,曾与官员、生员,一起在崇化堂讲堂听高闶讲《周易》。

崇化堂之东为太学生的斋舍(寝室),是太学的生活区。太学初建时,生员名额初定300人,经马端临考证实为700人。后随着事业的发展,至南宋中期增至1700人。故而斋舍亦不断增筑,有记载说先为10斋,即是服膺、禔身、守约、习是、存心、允蹈、养正、持志、率履、诚意。后续建7斋,称观化、贯道、务本、果行、笃信、时中、循理。后随生员的增多,又增3斋,称节性、经德、立礼。前后相加共20斋。前17斋斋牌为米友仁书;后3斋斋牌为张孝祥所书。南宋著名学者杨简、王十朋曾分别入住过循理和果行2斋。高宗巡幸太学时,曾巡视过养正、持志2斋。

02国子监学

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同时兼有主持官府刻书的管理和刊刻任务。高宗在下诏建太学时,同时明确国子监亦建于此处。吴自牧《梦粱录》卷九《诸监》“国子监”条下有明确的记载:

国子监,在纪家桥太学之侧。设祭酒、司业、丞簿等官。专掌天子之学校,训导生员之职。总掌国子太学事务,生员出入规矩,考课试遵训导,天子视学,皇太子齿胄,则讲仪释奠等礼也。监厅绘《鲁国图》,东西为丞簿位,后有书库官位。中为堂,绘《三礼图》于壁,用至道故事。有圃亭,扁日芳润,丞钱闻诗扁以隶古。书板库在中门内。

吴自牧的这段记载,详明地叙述了国子监的内部结构和两大任务:一是掌管学校教学事务,二是负责全国官刻书的刻梓。故在国子监内专有“书库官位”及贮放书板之“书板库”的库房之设。

03武学

武学在太学之东。武学主要培育高级军事人才。绍兴十年(1140)三月,置子弟员百人。《咸淳临安志》卷十一《行在录·学校·武学》云:“武学,在前洋街太学之东。绍兴十六年,宜谕宰执,今有司讨论祖宗典故,仍诏临安府修建武学,创武成王殿,祀太公曰诏烈武成王。以留侯张良和三国时武侯诸葛亮配祀,历朝名将从祀。”教学科目主要有历代兵法和步、骑、射等军事科目。历代皇帝巡视太学祭孔时,同时也巡视武学。孝宗、宁宗均曾“就谒武成王,行肃捐之礼”。理宗于淳祐元年(1241)正月,巡视武学,并为御书“武学”匾额。

武学有讲武堂,有斋舍六。

04礼部贡院

据《咸淳临安志》卷十二称:礼部贡院在观桥西。“其贡院建置岁月,未有所考。”民间传说,据《宋状元录》载:在太学建筑规模初定,有两道士过门注视,其一云:“好一个去处,将来必出大魁,卿佐接踵,只恐不出宰相耳!”另一道士笑曰:“若向东一处,却大胜此,状元、宰相皆有之。”两道士之言传入内廷,鉴于太学营造将成,不容更改,遂将道人所指处,建造贡院,此说见丁丙《武林坊巷志》引《宋状元录》。

这样我们看到南宋京城临安的主要教育区从西向东分布在今庆春街(旧称前洋街)的一线上。即是前述之英文字母“L”和曲尺形的“L”短横线上。其主要原因是太院觅址在此,而后逐步形成的,是政府规划形成的。

(作者系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


相关内容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