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故物沧桑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故物沧桑
 
凤凰山寻古
来源:思衡  作者:  日期:2010-11-05

在距今28年前,亦即"十年动乱"刚结束,有人在《西湖》杂志上撰写风土小品,以一个字为标题,篇幅不大,文字和淡,说古道今,堪称耐读。如其中《山》的一篇开头云:"说到杭州的山,我就想起苏东坡在《表忠观记》里说过的几句话:'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其实,东坡的这几句话是根据旧传谶记中'龙飞凤舞到钱塘'的话来的,只是略加修饰,就成了描写杭州山峦最生动的句子。"我想,当初他们说"龙飞凤舞",无非是想说杭州的山非常生动,真像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西湖总叙》中所说"舒岡布麓,若翔若舞。"但是后人却把"龙凤"二字一一坐实,从西湖南岸诸山中找出两座山来,说这一座山像龙,就叫龙山,那一座山像凤,就叫凤山,于是杭州就有了具体的龙山和凤山。

龙山一名卧龙山,又名龙华山,离旧城十里,差不多在钱塘江边,所以南宋杨万里在《到龙山头》一诗中云:"海天低到水,江日晚明帆。'但另有一说,玉皇山也是龙山的一峰,由此向东,直到白塔岭止,都叫龙山。凤山通称凤凰山,在龙山北面,山之东为唐朝州政府、吴越国使院、南宋行宫所在地,所以名气要比龙山大得多。凤凰山除了主峰之外,山后的八蟠岭、东边的回峰、右翼的中峰以及西南的月岩,也都包括在内。

南宋的行宫我们现在叫故宫,原是在吴越国使院的旧址上扩建的,据说规模很大,富丽堂皇,堪称世界之最,只可惜经过元初(杨琏真伽)和元末(张士诚)两次破坏,如今已荡然无存。元至大元年(1308)郭天钖来杭旅游,在《客杭日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晚,睛,登吴山,下视杭城,烟瓦鳞鳞,莫辨处所。左顾西湖,右俯浙江,望故宫苍茫,独见白塔(按即杨琏真伽所建的西番塔)屹立耳。"当然,这只是站在城隍山上远眺,过了半个多月,他又身临故宫,看到的就越发令人叹惋。他是这样记载他的所见所感的:

"是日,游大般若寺,寺在凤凰山之左,即旧宫地也。地势高下,不可辨其处所。次观杨总统(按即杨琏真伽)所建西番佛塔,突兀二十余丈,下以碑石甃之,有先朝进士题名,并故宫诸样花石,亦有镌刻龙凤者,皆乱砌在地。山峻风寒,不欲细看而下。"

但是在故宫遗址的那一边,亦即凤凰山之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御花园,却还大体上保持着昔日的容貌。清桐西漫士著《听雨闲话》一书,其中有一则云:"华竹楼尝经凤凰山麓,得牙牌于樵子家,广一寸二分,径二寸,额镌芝草,一面折枝荔枝,一面玉楼春词,制作极精,字画亦古致可爱,按词系北宋魏国公贾文元昌朝所作,题额子明,即其字也。当是汴京宫人,携此南渡,坠失于荒烟漫草间,经山樵拾得者。"南渡宫女坠失牙牌的地方,显然就是现在的所谓御花园;现在固然看上去只有一片荒烟漫草,但是众多的古迹却也因此得以保存——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爱惜人类劳动的证据。

万松岭在凤凰山与云居山之间,在唐代就以"夹道多巨松"出名,这是条古道,是江干通向西湖的捷径,当初李白游杭州,从他的《与从侄杭州刺史游天竺寺》诗看来,好像也是取道于此。万松书院,因为院内供奉着宋刻孔子石像,所以又称至圣书院。另外还有配祀四人,就是子思、颜回、曾点和孟轲。

由书院登凤山往西南走,就到见湖亭,顾名思义,从这里可以望见西湖。再往前走,就到御教场。这是山上的一块平地,约三十余亩,据说是南宋妃子习武的地方。所以又叫女教场。教头是谁?就是那个有名的宪圣吴太后,她是宋高宗的王后,博涉书史,兼工翰墨。高宗亲书六经,倦时就由吴后续写,二人笔迹相似,他人难以分辨。金兵入侵杭州,高宗从海上逃跑。金兵想拦载御舟,吴后就用箭射死金兵。既然有此身手,教教妃子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在御教场南边,就是将台和排牙石。将台是一块大岩石,"雄峙数仞,周遭皆壁垒"。据说宋孝宗曾在这里检阅过江操。排牙石则更奇特,一块块岩石从平地隆起,分列两旁,有如旧时长官升座,诸僚属以次参见,这在古代叫"排衙",所以又有排衙石之称。站在这里可以凭高眺远,但是也有人觉得地位太高,反而于观景不宜,如明人袁宏道就说过这样的话:"余谓西湖之景,愈下愈胜,高则树薄山秃,千倾湖光,缩为杯子,北高、御教场是其样也。"

凤凰山一带的山,都是由石灰岩构成,所以洞壑极多,有的露出在地上的,因势像形,就出现了许多景观。在浦氏日记中提到的众多洞壑和岩石,现在固然全都存在,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月牙洞和皇宫墙。月牙洞就是月岩,据许承祖《西湖渔唱·月岩》云:"石高数丈,宛然片云攒立,峰有隙如镜,径二尺余,中秋子夜蟾魄与隙相映,若合壁然,故名。"名人的题字极多,有"高大光明"、"光影中天"、"无影相"等等。无影相为北宋大书法家蔡襄所书,可见它从北宋就已存在。白玉宫墙也是一块洁白的岩石,三面回环,总有一丈来高,故曰宫墙,但是"白玉"二字,好像故意靠得很近,所以给人以"皇宫墙"的错觉。

圣果寺又称胜果寺,初建于隋朝,到吴越国时,钱镠还在寺旁石壁上刻过三佛(即弥陀、观音和势至)及十八罗汉。三佛又称三佛石,因为是刻在岩石上的。佛像高约三丈,还建有飞阁,现在阁已倒坍,但是痕迹还在;十八罗汉虽不完整,但大部分还可以找到。唐末和尚处默有《至胜果寺》诗云:"到江吴地尽,隔岩越山多。"因为寺前被两座山挡住,中间只留出窗户那么一块,可以眺望钱塘江,就连对岸萧山西兴一带地方,也历历如在几下。处默诗不仅写景独工,还为后世判定吴越两国分界留下了一个证据。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分界线,一般以为是在嘉兴御儿乡,但实际上并不固定,至少有一个时期,钱塘江是两国天然的分界线。关于此事,清人毛奇龄在《西河诗话》中有过考证。

在圣果寺左边石壁上,还刻有宋高宗书写的"忠实"二字。通明洞前面还有一个忠实亭,我见到时亭子已经倒坍,石碑还在,上直书"忠实"二字,裸立着。"忠实",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忠诚老实",字也写得一副老实相。西湖边有不少名人的题字,属于皇帝的除了清代的康熙、乾隆之外,最古的恐怕要算宋高宗了。高宗是个懂得书法的人,所以这"忠实"二字肯定是他亲笔所写。否则,就连这个也不忠实了。至于字写得拙实,这与他的地位有关系,岂有教臣民忠实的,自己可以随随便便?岩石原来都是天生的,而题咏和摩崖石刻却是人为的,也就是茅盾在《风景谈》中所说的"第二自然",因为这些风景有"人类的高贵精神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所以反而要比第一自然可贵些。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为古迹,其实,又哪里是一个"古"字可以了得;若论古,山上的任何一寸土地都比它们古得多。所以可贵的还是那个"迹",字迹、诗迹、画迹之外,还有足迹、事迹也都包括在内。这些迹,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文化积淀,或曰精神文明。凤凰山上的古迹特别多,所以我也就特别爱到那里去。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百品之最: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刻 2020-12-18
杭州古地图的变迁史 2020-11-0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诂经精舍 2020-10-20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之紫阳书院 2020-10-19
杭州清代四大书院·崇文书院 2020-10-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