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宋韵迹忆|宋风物:宋朝的“方舱医院”
来源:杭州万松书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6-02

宋朝的“方舱医院”

距离新冠病毒的出现,已经过去了3年时间。中国的抗疫行动,也让我们见到了科学防治的力量。在中国历史上,瘟疫也从来不是一位“稀客”,那么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瘟疫的呢?

北宋元祐四年,苏轼来杭州当了市长。他刚一到任,就碰到了瘟疫大爆发。杭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求医问药的穷苦老百姓。而有些药铺竟然在这个时候抬高药价,大发瘟疫之财。面对瘟疫和黑心药商,苏轼便开始了他的抗疫行动。

苏轼首先就想创立一座公办医院。这一点古人和我们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那为什么传染病来了要先修医院呢?首先,杭州人口众多,人员流动越强,传染速度越快。其次,假设医院能够及时收治所有病人,那么疫情将会迅速得到解决。所以,建设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其实就是为了及时收治病人,起到隔离的作用,避免疫情传播愈演愈烈。

可是开设医院需要大量资金,钱要从哪里来呢?他和属下商量后,决定采取募捐的办法。他从府库里拿出2000贯平时省下的办公经费作为基金,这2000贯大约相当于白银770两。用这笔资金来筹建一座医院是远远不够的。苏轼回家后,把情况同夫人一说,夫人大力支持,带头就卖掉自己陪嫁的金银首饰参加募捐。苏轼又拿出自己的积蓄五十两黄金交了上去。在知府大人的大力号召下,大家你一砖,我一瓦,终于筹足了资金,在杭城中心的众安桥附近办起了医院,这个方舱医院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安乐坊”。据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公立医院”。

安乐坊建成便立即投入使用,收治贫困的确诊病人。而这些病人的收治也很有条理,并不是将他们一窝蜂地安排在一起,而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轻重分别安排病房,防止交叉感染,直到这些患者痊愈后,才可以离开。慢慢地医院还开了几个分坊,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取药。医生们也没有坐在安乐坊里等病人上门,而是进行上门治疗服务,每日大街小巷地串门,将药剂和食物送到患者家中,几乎做到了不遗弃一个穷人,让杭州的老百姓都能在天灾中活下来。

在苏轼的努力下,这场瘟疫慢慢地得到了控制。而这一次解决瘟疫的过程,尤其是“安乐坊”的创建及其运作模式都引起了朝廷的极大的关注。朝廷觉得这种官办的医疗救助机构,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便大力支持和倡导。于是各地纷纷效仿建起了公立医院,“安乐坊”也更名为“安济坊”。

在历朝历代的抗疫中,宋朝的救济工作无论是覆盖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这不仅是因为有像苏轼这样的地方官员,更是因为宋朝经济繁荣发达,医疗体制先进,政府有实力向民间进行医疗救助。而这些防疫救助的经验,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

【1】《梦溪笔谈》 北宋 沈括

【2】《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李焘

【3】《苏东坡全集》 北宋 苏轼

【4】《宋会要辑稿》 清 徐松

【5】《元丰类稿》 宋 曾巩

【6】《苏轼50两黄金捐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公私合办的医院》,北京日报

【7】《杭州大瘟疫:苏东坡创建大宋版的“火神山医院”,扭转了局势》,搜狐历史,与君歌娱乐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