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原有社会秩序的破坏是惊人的,战后的复员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支持下,战后浙江省的复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却远不圆满。国民政府很快又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发动内战之中,加之党政官员的大肆贪污腐化,致使国民党未能经受住战后复员工作的考验。 战后杭州市立医院病床缺乏 病人自备床铺来医院诊治 1946年春天,浙江大学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复校工作。5月11日,贵州遵义教育文化界举行了欢送会。5月中旬,浙大复校工作全面展开,师生依依惜别贵州,踏上了东归之路。至年中,终于全员返回杭州。 1946年10月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杭州福利院难童就餐情景 1946年11月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眼科专家为杭州儿童检查眼睛 交通运输业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是战后复员的先行工作和重点。1946年,国民政府征用日俘修复了京杭国道和沪杭国道。浙赣铁路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修复的工程量相当于重建整条铁路。1946年4月,浙赣铁路开始动工修复,经铁路员工的努力,1947年9月修通杭州至上饶段,计有机车54辆,货车599节,钢梁160孔,耗费钢轨4万吨,枕木56.3万根,此外还有其它机具约6万吨。1948年2月,铁路修复至南昌;到1948年12月,杭州至株州全线恢复通车。 浙江省政府在战后比较重视对水利工程的修复。有鉴于钱塘江海塘年久失修,险象环生,1946年浙江省组织了钱塘江海塘抢修委员会及抢修工程处,同年8月将柴塘抢修完成。此外,省政府利用救济物资在冬闲时节发动民工对其它工程也作了修复,到1947年5月,金华江、曹娥江、浦阳江、东西苕溪等大型防洪和各县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均得到了一定的修复。 1945年10月始,全国相继筹建了15个善后救济分署。1946年1月,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杭州办事处和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浙闽分署(后改为浙江分署)在杭州成立。1945年11月,随着“联总”的第一批援华物资运抵上海,善后救济工作即全面铺开。“联总”向中国提供的赈济物资主要是食物和衣物两类。食物以面粉、米麦、罐头食品、奶粉为主,衣物有新、旧衣鞋、棉衣和毛毯。这些稀缺的生活必需品皆为中国人民迫切急需,受到了举国一致的期待和欢迎。这项规模宏大的善后救济活动给中国无数历经无穷苦痛和灾难的战争幸存者带来莫大的希望,帮助了数以百万计的贫苦人民度过难关。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浙江分署业务总报告 医药救济是一项重要的善后救济工作。为预防战后疫疾的发生和蔓延,各医疗队迅速开展了医疗救济及防疫工作,发放医药卫生物资。分署还为贫民发放了免费医疗证,可到指定医院诊所就诊问医,各医院诊所由分署统一给予物资或财政补贴。 农业生产的恢复是国家安定之根本。分署从1946年冬开始向贫苦农民无偿发放化肥、种籽和一些小型农具。为协助农民复垦农田,余杭等地还利用美国引进的拖拉机进行了机械化垦荒。浙江沿海地区开展了渔业的善后工作,为渔民配发送了木材、渔具,帮助其进行远洋捕捞、近海水产养殖等经营活动。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最大限度地征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内战,致使国家经济形势日益恶化。由于粮源紧张,粮价暴涨,一般居民连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也难以维持。1947年5月2日,杭州的许多粮店迟迟不开店门,以待米价上涨,愤怒的市民捣毁了300多家粮店。在杭州打米店风潮的影响下,嘉兴、瑞安、绍兴、富阳、永康等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捣米风潮。 浙江大学复员专车抵达杭州 1946年5月 日本的赔偿物——江亚轮抵达宁波 在当地受到欢迎 冬季在施食站门前等待救济的上虞县乡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