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阳区环山乡环一村,屹立着一座抗日英烈亭和一块英烈纪念碑,1945 年 8 月初,就在抗日战争胜利前 13 天,新四军苏浙军区第 4 纵队第 11 支队在此处与日军发生激战,史称“芳泉激战”,为了纪念此次战斗,同时为了缅怀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999 年 12 月当地群众自发集资建成“芳泉激战”英烈亭和纪念碑。其中,英烈亭为六角垂直式石亭,采用温岭所产红石,亭高 9 米;亭中立有一块黑色花岗石石碑,碑高 2 米,宽 0.8 米,正面刻有“环山抗日英烈纪念碑”碑名,石碑背面刻有战斗经过及牺牲英烈姓名。 抗日英烈纪念碑亭 1945年,中共路西县委为接应新四军两渡富春江,打通浙东和浙西两块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路西抗日根据地建设,在富阳境内建立了窈口、场源两个区委、区抗日民主政府。其中场源区委、区政府建立在上抗日英烈纪念碑亭官大盛村,其覆盖范围涉及富阳场口、常安、东图、龙门、环山、大源等地。场源区委、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积极开展筹粮筹款以支持抗战主力、加强乡村政权建设、组建抗日武装、组织群众抗日团体、建立统一战线等工作。 8月,新四军两渡富春江之际,苏浙军区第4纵队第11支队在环山附近地域宿营,研究部署之后的行动,其中 2 营的宿营以芳泉村为中心。约过半小时,2营宿营地方向传来枪声和手榴弹的激烈爆炸声,跟随2营的通信员神色匆忙地报告说“: 2营在快到宿营地时,遭遇不明敌人,营长负伤,教导员牺牲,4连连长华剑牺牲……” 在这危急时刻,第4纵队决定由刘锡文(时任第四纵队第十一支队队部作战参谋)赶去任2营代理营长职务,并落实两件事:一是迅速查明情况,对方是顽军还是日伪军,是不是浙东纵队哪个部队;二是组织各连协同击敌,以免各自为战,授敌以柄。 此时,2营部队主要配置在凉亭附近,为了摸清情况,刘锡文在第一时间开展火线喊话,刘锡文问“: 你们是哪个部队?”隔了片刻,对方用生硬的类似广东口音反问“: 你们是哪个部队?”接下来的问话,对方全部以鹦鹉学舌的方式回应,而刘锡文从其生硬的话语中推断出对方是日本鬼子。于是一边向上级报告,一边组织火力向答话敌人的位置猛打,并组织右翼分队配合凉亭正面分队猛击敌翼侧。在二营猛烈火力的打击后,敌人火力渐渐稀疏以至沉寂。为了消灭敌人,减少伤亡,二营决定以退为进,在给敌人威慑后,主动放弃地形上不利于我军的凉亭,悄悄撤出阵地,此时的敌人还在原来的位置上盲目射击,而二营早已尾随主力经龙门镇向大章村进发。 据战争亲历者回忆,此次战役中,我军共毙日寇30余人,打伤的更多。芳泉激战后 13 天,8 月 14 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谈到芳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时,环山乡村民叶邦健说:“他们牺牲仅13天,敌人就投降了,可惜啊!他们就差13天,就能看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 如今,英烈亭传扬着英雄们的革命精神,场源区委史料陈列馆讲述着这段历史,在新时代,英雄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富阳人民奋勇前行,在红色火炬的指引下,富阳区将进一步用“活”本土红色资源,讲“好”本地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