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机器制造麻织品的历史很短,解放前,工商业及军需方面所用的麻布、麻袋等物,十之七八都依靠外国供给,占用了社会有限的财力。全面抗战爆发前,原中国银行打算在上海开办中国麻厂,曾花巨额资金从英国购买了一套黄麻纺织机器。由于战争和当局的腐败,建厂计划终成泡影。上海解放后,那套机器已由上海轻工业处接收,却仍闲置在上海怡和、茂泰及中纺五厂的仓库里,无暇问津。 浙江解放时,社会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浙江开展最急需的工业建设。 杭州市毗邻区县的气候、土地适宜种植络麻;原有数万麻农种植15万亩麻地,年产50万担络麻,制麻原料充足;杭州地处交通要道,水陆运输便利,浙江及湘赣诸省物产以稻、盐、茶等为主,麻袋需求量大等。浙江有络麻,上海有机器,两地协商,调拨机器来杭,建造和经营大型麻纺织厂。 △络麻丰收 1949年9月,京杭大运河南端东岸,杭州北郊拱宸桥蚕花港一带开始筹建浙江麻纺织厂。这里曾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租界地,称为“杭州的洋关”。浙江麻纺织厂在大调动、大协作的紧锣密鼓中拉开了序幕。 △浙江第一家大型工厂——浙江麻纺厂的建设,吹响了浙江工业化的号角。图为浙江麻纺织厂工人。 与此同时,制麻公司组织技术力量,从上海“请回”那套沉睡着的黄麻纺织机器。这套黄麻纺织机器,给浙江麻纺织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创业者奏响了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新乐章。 △浙江麻纺织厂工人宿舍 10月,第一批保存较完好的218吨机器首运回杭。次年元旦过后,余下的机器及零部件经初步整理后,也陆续分批运抵杭州。 1950年8月,中国人依靠自己力量建造起来的亚洲最大的黄麻纺织基地——浙江麻纺织厂正式投产。从第一张蓝图的拟定到首批麻袋的问世,前后不到10个月。1951年,该厂生产麻袋596万条,基本上满足了国内需要,并有少量出口,结束了麻袋依靠进口的历史。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