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武林旧事
 
杭州钢铁厂:浙江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化的钢铁企业
来源:名城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0-10

工程简介

1957年4月2日,浙江建筑公司(浙建集团)第一工程处(浙江一建)承建的浙江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化钢铁企业——浙江钢铁厂(后称杭州钢铁厂,现为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一建人住破庙、睡茅棚,奋战不到7个月就建成了82立方米的1号高炉。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27.jpg

杭钢半山基地鸟瞰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解决浙江钢铁供应不足所造成的需求矛盾,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勒紧裤腰带定要建个钢铁厂,于1956年9月成立浙钢筹备处,厂址选在杭州东北部的半山。
工程建设
挥镐担土,移山开河争做建设社会主义的“愚公”

工地没有电灯、自来水,更没有现成的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福利设施,来自一建的500多名职工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开荒拓土”。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30.jpg

建厂初期工程指挥部、施工管理处办公室外貌

1957年4月2日,基建的序幕由疏通河道拉开。工人们连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挥镐担土,开挖河道,手工建成了全长3150米、深3米的连通京杭大运河和工厂的内河水道(俗称杭钢河),建成了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32.png

肩挑手提的繁忙施工现场

“黑夜当白天,雨天当晴天,一切为了抢时间!”工人们的口号响彻工地。充满干劲的他们仅用24天的时间,就靠肩挑手抬运走40多万平方米土石,搬走了厂址上的胡南山。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34.png

杭钢集团原科技工作者任慰慈回忆建设场景

“建造这座工厂的工人真的了不起!”杭钢集团曾经的工程师任慰慈回想起往日建设场景,忍不住激动起来,“那时候哪有现在的机械化水平,只有用肩膀扛、粗绳拉,唯有咬牙坚持和日夜赶工,饿了吃梅干菜,困了睡现场,我对每一位参与者都是由衷地敬佩。”

炼钢先炼人,铸铁先铸魂匠心 诠释钢铁是怎么练成的

建筑工人采取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的革命办法,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加速了工程进度,在短短半年中完成了平时至少需要两年的工程任务。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37.jpg

第一炼钢车间外景

炼钢车间的大梁是大型薄腹梁,跨度达18米,重8.4吨。安装时,在只有10厘米厚的大梁上还要加上钢筋,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蜂窝”和露筋。在浇捣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诸葛亮”会,讨论采用小钢钎和剥钎的捣实法,顺利完成了任务。热风炉炉壳安装中,工人们试用了一手推砖,一手用碗倒浆的新操作法,加速完成砌砖任务,仅一个月完成三只热风炉的安装。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38.jpg


《人民日报》报道建设者加紧安装1号高炉

1号高炉热风炉的烟囱高达40多米,是当时杭州最高的一支烟囱,施工要求很严,灰缝不得超过4毫米,轴心偏差不得超过2‰。省级先进小组——何玉昌泥工组充分学习了鞍钢砌筑经验,顺利完成砌筑工作。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41.png

《杭钢志》中平实记载着:他们既争速度,又抓质量。经浙钢工地指挥部等综合检查,评定为92.75分,施工质量达到一级水平。

1958年2月26日7时7分,提前一个月建成的1号高炉炼出了第一炉铁水。5月17日上午10时30分,1号转炉炼出了第一炉钢水。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44.jpg

炼铁车间255立方米3号高炉建设中

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工人还采取了改变设计、简化设备、削减非生产性投资等办法,并积极提供合理化建议,共为国家节约了120万元。如改变了沉淀池、高水位池以及除尘器的设计后,就比原计划节约了55万元。

时间就是钢铁 誓为钢铁争分秒携优异建设成果亮相全省“群英会”

1959年10月,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何玉昌,代表浙江一建泥工青年突击队参加了全省“群英会”。他以《高举总路线的红旗,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为题,展现了浙建铁军不畏牺牲、不怕挑战的过硬作风。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47.jpg

工人在红旗二号炼焦炉施工

1959年3月,突击队接到了砌筑杭钢红旗二号炼焦炉16米高烟囱的24小时紧急任务。突击队喊出了“时间就是钢铁,一定为钢铁争分秒”的口号。有了决心,办法就来了。突击队采用每五公尺留四小孔的办法,省下一道工序,又用横拐搭在烟囱砌体上作内脚手架,让砌筑与校正二组交叉冒雨作业。最终,八个人仅用7.2小时就将烟囱筑起,提高工效五倍多,刷新了全省烟囱制造记录。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52.png

图为工人炼钢场景。钢出炉后突击队随即开始抢修

“别人能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难道我们不能叫平炉吐钢吗?”钢铁厂的平炉常坏、修比建难的挑战摆在眼前,突击队再次启动战斗模式。为了早出钢、多出钢,突击队不等平炉10天后冷却再修,而选择在平炉出钢后,立即在高温下抢修。砌筑时一个人钻进炉内砌好一块砖后,立马出炉,另一个人继续往里冲。一个个手脚都起了泡,脸也焦黑,经过“一人一砖”的一昼夜奋战,炉子全部修好,第二天,开炉生产。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756.png

技术人员在现场研讨砌砖工法

高温之下,何玉昌还不忘观察炉膛,找到了平炉常坏的原因,将顶砖平砌改为侧砌,在炉口加砌了一层砖,使炉龄大大提高,获得了杭钢领导和炼钢工人的一致赞赏,授予其“共产主义劳动"的大红锦旗。

成就经典

1958 年,建成了浙钢第一座高炉和第一座炼钢转炉。这一刻,浙江没有钢铁生产的历史终止,浙江的钢铁工业就此起步。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800.jpg

“杭钢云”外景

步入新时代,杭钢集团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传承和发扬“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杭钢精神,做大节能环保、做实数字科技、做精钢铁智造、做优现代流通,努力打造现代绿色智能大型企业集团。昔日的“十里钢城”已蜕变成云计算数据中心、数字经济小镇,杭钢工业遗址公园也将改建成文化、艺术、设计综合体。
岁月鎏金,这里不但炼出了浙江省现代工业的第一炉铁水,更炼出了意志如钢、情比金坚的杭钢人。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802.jpg

1957年

微信图片_20221010103804.jpg

2022年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2024-12-23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