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起,浙江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 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是一个农业省,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生产工具和技术水平都很落后。到1952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为30.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39亿元,农业产值20.11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63.9%,手工业占13%,工业占23.1%;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92.5%,重工业占7.5%;机器工业、工场手工业、手工业比重分别是49∶14.9∶35.9。就机器工业来说,主要是一些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食品制革和造纸等行业,几乎没有重工业,基础工业特别是原材料工业、能源生产和交通运输都十分落后。 全国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这对浙江来说是十分需要的。但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敌视并企图颠覆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干扰的反动政策。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主要靠地方投资建设。浙江的“一五”计划纲要规定:要积极地改造和发展地方工业,有计划地发展手工业,以增加对农业生产资料及日用品的生产,发展地方工业应为农业和人民生活服务。 △“一五”时期,治理污泥淤塞的西湖作为杭州城市建设项目,列入了国家投资计划。图为建筑工人在修葺苏堤。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基地的论断,随之国家对浙江的基本建设投资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使浙江的工业建设发生了重大转折。1956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到3768万元,比上年增加2.6倍。主要建设项目有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杭州肉类加工厂,以及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杭州闸口电厂的扩建工程。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进一步增长到12433万元,占“一五”期间五年投资总额的59.3%。除扩建华丰造纸厂外,新安江水电站、衢州化工厂、杭州钢铁厂、绍兴钢铁厂、杭州制氧机厂、江山水泥厂等一批重工业骨干项目开始动工兴建。 △1956年1月,我国第一台每小时30立方米制氧机在杭州通用机器厂试制成功。5年内,全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5.08亿元,其中农业占8%,工业占41.3%,交通邮电业占18.3%,教科文卫占14.5%,商业占9.1%,建筑和公用事业占8.8%。在工业内部,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机械和电力4个部门,共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4.1%。投资规模虽小,但投资方向比较合理,投资效益比较显著。全省新增固定资产4.2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4.3%。 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到1957年底,浙江的“一五”计划任务胜利完成。这一年与1952年相比,国民收入由22.53亿元增加到33.5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由30.5亿元增加到48.03亿元,5年中平均每年递增9.5%,其中农业递增6.1%,工业递增15.1%。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