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史林春秋
 
史学人生|倪士毅教授
来源:浙大历史学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0-26

编者按:浙江大学历史学科具有优良的学风和深厚的学术传承,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名家张其昀、钱穆、张荫麟、刘节、陈乐素、谭其骧、向达、方豪、夏鼐、贺昌群等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构筑了近代“新史学”的重要典范。改革开放之后,沈炼之、徐规、胡玉堂、陈桥驿、黄时鉴、梁太济、仓修良、金普森、杨树标、丁建弘、楼均信等学者弘扬求是创新精神,在史学领域继往开来,奠定了浙江大学历史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新时代,新征程。秉持着做好新时代历史研究的目标,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推出“史学人生”栏目,讲述名师校友的史苑故事。回望名家生涯,开启璀璨明日。本期推送的是倪士毅教授(1919年10月一2018年1月)。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233.jpg

《史地论稿》序

倪士毅

二00七年五月中旬

名山云影,东川潆洄。1919 年秋,我出生在浙江省乐清县北白象镇万南村(旧名万家垟)这个僻静的农村里。我幼年受父亲的熏陶,背诵过《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以及“四书”等。8岁时入本村私立求益初级小学念书,毕业后升入白象小学高级部,也称乐清县立第六小学。这是一所闻名乐清的小学,校长是堂叔倪悟真先生,他学识渊博,办学热心,督课甚严。1932 年秋,我进入温州中学初中部,1935 年升入高中部(即省立第十中学),当时的语文老师陈逸人先生教学有方,他讲授古文,娓娓动听,我深受影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温州中学迁移至青田水南。我毕业后曾在温州中学图书馆工作了一年半。至1940年我考入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文学院史地系。翌年夏天,跋涉万里赴贵州省遵义浙大总校,先在湄潭就读一年,至三年级转至遵义。遵义为黔北重镇,川黔要冲。浙大迁此以后,校舍简陋,师生生活十分艰苦。当时史地系张其昀教授任系主任,史学教授有张荫麟、陈乐素、钱穆、谭其骧、顾谷宜等,都是国内名流学者,史地系成为驰名全国的学系。我从史地系学习毕业后,即进入浙大史地研究所史学组,师从陈乐素教授研究宋史。乐素师是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哲嗣,他治学谨严,对宋史研究深湛,我在他的教诲下,得益匪浅。1945年抗战胜利,次年,浙大迁回杭州,我也随校回来。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236.jpg

1956年7月,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全体教师合影(左1为作者)

我于1947年夏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浙大史地系担任助教兼浙大同学会会刊编辑。至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浙大文学院与之江大学合并成立浙江师范学院,我在该院历史系任讲师,讲授“中国通史”和“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

1958 年浙江师范学院又并入新成立的杭州大学,于是我也转入杭州大学任教。同年九月,调入杭州师范学院(今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担任历史系副主任,讲授“史学原理”和“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等课程。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238.jpg1961年,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史教研室全体老师合影(前排左2)

至1961年7月,我又重新回到杭大历史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中国目录学史”“浙江地方史”“宋史专题研究”等课程,并担任宋史硕士生导师,直至 1987 年春退休。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聘任我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240.jpg1975年,与沈炼之教授(左)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853.jpg1977年11月,与毛昭晰教授(左)、魏得良教授(右)在青海塔尔寺

我自20世纪80年代起参加的学术活动,有1980年的中国史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1981年的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的中国古都学会,1987年的纪念蔡囊诞辰975年学术讨论会,1980年、1991年的岳飞研究会,1990年的台湾苏杭诗词研修会,1995年的台北市第二届宋史学术研讨会,1998年中国东南区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等。并担任过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理事、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地名学会副会长,以及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等职务。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306.jpg1984年,与杭州大学历史系部分老教授合影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308.jpg1988年,在书房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310.jpg1989年4月,与陈训慈教授(中)、宋晞教授(左)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312.jpg1990年3月,与苏步青教授(左)等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314.jpg1995年12月,在台北市参加第二届宋史学术研讨会与浙江大学校友合影

我自研究生毕业后开始从事历史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正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政治运动频繁,又经常下乡劳动和工作,随后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那段时间里我所处的环境没有条件从事历史科学的研究工作。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社会逐渐安定下来,这时我已是个花甲老人了,才回到书斋生活,潜心于历史学术研究。无奈20多年的大好    年华已付之东流,盛年不重来,岂不惜哉。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317.jpg2000年6月,杭州市岳飞研究会代表合影(前排左5为作者)

我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迁居西溪路杭大新村,迄今已有40多年了。西溪是南宋以来著名的旅游胜地,相传宋高宗南渡临安(杭州)时,初拟在此建立皇宫,曾说“西溪且留下”,留下镇之名由此而来。西溪水网纵横,又多芦汀沙溆,现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我对西溪故居眷恋至深,我的大部分文章都作于此间。

二00七年五月中旬

于西溪路杭大新村寓所

倪士毅教授简介

微信图片_20221026161319.jpg倪士毅(1919年10月—2018年1月27日),浙江乐清人,1940年9月—1944年7月在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学习;1944年9月—1947年7月在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学习;1947年8月—1952年1月任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助教兼浙大毕业同学会工作;1952年2月—1958年1月任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1958年2月—1961年8月任杭州师范学院(今浙江师范大学前身)历史系讲师兼副系主任;1961年9月—1987年3月任杭州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4月退休。曾任中国古都学会首届理事、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浙江省地名学会副会长、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等。

学者忆倪老

倪君治史有年,博洽会通,又专研宋史,尤望今后对浙江地方史能作断代或专史的研究,则对于宣扬爱国主义教育和推动我省的“四化”建设,将更有所裨益了。

——陈训慈(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中央大学史学系讲师、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

倪士毅同志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多年,任课多年,从他所编著的《中国古代目录学史》看来,他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很丰富,而又善于利用,他这部书是几经修改写成的。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叙述了我国目录学的发生、发展,而有重点地把《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为链条,把发表过程串联起来,便于读者掌握历史的概貌。他还注意到古籍的整理、研究和不同时期学术发展的趋向(如今文、古文之争,汉学、宋学之辨等);还注意到它们和政治、经济的关系,说明经济是基础,而政治对古籍的整理,对目录学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严重地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则为目录学在汉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唐宋经济相继有所发展,加以唐宋特别是宋着重科举取士政策,促使印刷术的迅猛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清乾隆时期,集中学术界力量,编纂了《四库全书》,借以夸示太平盛世,同时,利用编纂之名,查禁并销毁有关反清内容的著述,而在文字狱的阴影下,反过来促使考据学的兴盛,有利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以上这些史事都不同程度上在倪著中反映出来。

倪士毅同志这部著作,作为教材 ,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书,是不失为佳作的。

——陈乐素(著名历史学家)

1988年秋,我硕士毕业后,负笈北上求学,等到1996年回到母系任教时,倪先生早已荣休有年。因其宿舍离学校颇近,多登门求教,常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今天回忆起往事,犹恍如昨日。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中古史纪念|田余庆先生的“治学段子” 2024-12-20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唐五代江南史研究的广阔天地——张剑光教授访谈录 2024-11-26
学缘中的恩情与亲情——深切缅怀恩师金普森先生 2024-11-22
张帆:中国古代史史料的类别与特点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