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武林旧事
 
为什么是笕桥?
来源:《鹰从笕桥起飞》  作者:孙昌建  日期:2022-10-31

2014年有一部口碑甚佳的电视剧,后来被称作是良心之作,剧名叫《北平无战事》,它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笕桥机场的一出戏。这部戏一开始就很抓人,说的是一群国民党的空军飞行员要起义……

笕桥机场大门

微信图片_20221031161954.jpg

后来有人问我,戏里为什么要选笕桥?我说我不是编导,我只能说这是根据编剧的需要。然后我又自己问自己了:为什么是笕桥?当时国民政府为什么要选笕桥作为中央航空学校的校址?为什么民国时期空军节是8月14日?

01 民国时期的笕桥

笕桥地处杭州的东北郊。这里自古繁华,名人贤士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据杭州地方志所载,民国二十六年前,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笕桥就已是一个商业集市,民居密集,街市兴旺,商业街从现在的笕桥火车站(货运)起至迎宾桥,长达2000米,街上有“九车十八当”,仅油车铺就有9家,当铺18家,酒馆、茶店、密铺和饭庄林立。另据90岁的笕桥原住民易志根老先生回忆,在1938年前,笕桥镇上名气不小的商店有不少,南货店、百杂店、酱油店、棉布行、米店、茧行以及豆腐店、肉店、鱼行、菜馆饭店和茶馆等一应俱全,计有百家之多。(见《杭州抗战记忆》一书,杭州出版社2015年版)

02 “笕桥”之名

在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的《游箱根》中有“家家争调水,曲笕引修竹”一句,这是诗人在日本箱根所见。笕桥的“笕”字,本义就是指连接起来引水用的长竹管。杭州多水,多河溪渠,也就多桥,比如笕桥的邻近就有丁桥、石桥、康桥等,很多地名中都带“桥”,有的以某一桥而名,有的则是笼统而名。据《杭州地名故事》考据,“笕桥”本作“茧桥”,说那一带自古养蚕成风。至于“茧”为何变成了“笕”而不是“剑”,就无法考据了。一般来说,同音字会由难而变易,不会仅音同而转变成另一个字的,否则我们也可以管它叫“剑桥”了。

03笕桥机场和中杭厂

在中国的现代史上,笕桥的有名还是因为它的机场。这也是写作本书的缘起。自杭州有机场以来,无论是民用军用,就一直是在笕桥,直到2000年民用机场才搬迁至萧山。中外关系史上有名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就曾经到过杭州,为此杭州建了一系“机场路”。而从历史上说,笕桥在太平天国时就屯兵了。一些书上所称的“大营笕桥”,就是指当时军队驻扎的一个营盘。这个大营笕桥在清末时驻着清军的八十一标马队,还有炮营校场等。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杭州的革命军有一部分也是从笕桥出发打到城里去的,因为这里是沪杭铁路的必经之处。

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资公司也诞生在笕桥,这就是紧靠航校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简称“中杭厂”,这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座真正的飞机制造厂。

04 为什么是笕桥

这里要先说一下,办空军的思想自孙中山开始就有了,这可带出中国空军发展的一点轨迹。

大约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在为中国空军的发展做着开创性的工作,当时比较著名的有张作霖父子的东北航校、北京袁世凯的南苑航校,以及由孙中山先生奠基创办的广州航校,等等。中山先生偕宋庆龄在美国就看过有着“中国航空第一人”之称的冯如的飞行表演,并力邀他回国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孙先生后来将那架飞机命名为“乐士文”,这就是以他夫人宋庆龄的英文名字命名的,孙中山夫妇在“乐士文”前的照片在不少的博物馆、纪念馆里都可看到。孙先生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航空救国”,这也是笕桥中央航校建校的宗旨,这四个字也是印在航校同学录和各类纪念册最前面的。我在台湾的冈山见过中山先生题写的“志在冲天”,这也是台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录片《冲天》一片的片名来由。在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形势,蒋介石提出了“无空防即无国防”的思想,将发展空军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这两句话虽然是当下的习惯用语,用多了就显得稀松平常,但在20世纪的30年代初,的确是那样一种状态。

此前中国各地的航校,说白了是属于地方军阀的,中央政府是指挥不动的。从国防陆海空的层面上说,中国军队理所当然地以陆军为主。因此空军的雏形脱胎于陆军也是中国特色的现实。1929年1月,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航空训练队从该校的第五、第六期学员中选员培训,当时叫航空班。1931年7月1日,航空班又改名为军政部航空学校,这一年的年底,航空学校便正式迁往杭州笕桥。1932年6月,中央航空学校正式成立,并开始向社会公开招生,蒋介石亲任校长。这一年进校的首批学员后来是当作第二期毕业生的,第一期毕业生还是从南京来的航空班学员。第一期毕业生共97人,第二期毕业生共48名。

当时比较成功的是黄埔军校的办学经验,所以国民政府是将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当作第二个黄埔军校来办的,由蒋介石亲任总校长即是一个证明,这可见他对航校的高度重视。如果追溯蒋宋夫妇跟杭州的关系,包括他们参谒岳飞墓、游西湖等,就能看出他们当年每次到杭州来大都跟这个航校有关系,都是来航校参加毕业典礼,或来训导讲话的。

醒村36号别墅(美龄楼)

微信图片_20221031161958.jpg

那为什么国民政府将中央航空学校的选址定在了杭州笕桥呢?

这是当时国民政府多方考虑的结果。应该说,中国的航空事业较之世界先进国家起步还是晚了,而且一开始也基本是军阀们各自为政,训练思想和设备等都比较落后,有的只实际飞行二三十个小时就毕业了,完全是一种初级的扫盲水平。因为,当时军阀拥有空军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国防,而是为了相互之间起到震慑作用。“九一八”事变之后,政府及仁人志士对发展航空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民众有钱没钱砸锅卖铁纷纷捐款以购“爱国飞机”。今天的笕桥醒村爱国馆中还有天厨味精厂捐飞机的照片,那得要卖多少味精啊!宋美龄亲自担任国家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就是想用她个人的影响力来让人们更多地文持中国空军的发展,所以醒村内的美龄楼绝对不是一个“花架子”,她当时在笕桥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

其实杭州笕桥也并非中央航校唯一的选择,当时还有备选地洛阳和南昌。今天很多人可能也会问,为什么不是北上广呢?比如北京就有南苑航校之基础,上海在当时就已经是国际大都市,交通相当之方便,广州也有航空学校的基础。其他诸如南京,本是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此前的航空班也办在那里。那么为什么不办在这四个地方呢?

我以为这些都是今天的假设,在当年可能完全不是这样的思路。在上面讲到的这些背景下,国民政府办中央航空学校,更多的应该是以下的考虑:

第一,北伐成功后,的确是打击了各地军阀的势力,但各地的军阀还没有完全跟蒋介石一条心。从这个角度出发,此前有航校基础的北京、东北和广州,显然是不适合办“中央航校”的,因为那多少还有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

第二,如果是沿海一带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虽有交通之便利,但同时它也少了一些屏障,福建沿海等地也是同理。虽然那时抗日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但台湾处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那里有日本的空军基地。所以,如果选在沿海一带是很危险的。(事实上,杭州也没能规避这一危险,“八一四”笕桥空战的日本飞机,就是从台湾基地起飞来轰炸的。)

第三,长江以北的,虽然也有不少便利之处,比如河南的洛阳,国民政府也考虑过,且在那里办过分校,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像第五期和第六期就是从洛阳分校迁回杭州的,原因是那里的风沙大大,影响训练。

第四,南昌的地理和水士条件跟杭州相似,交通也方便,当然也是在考虑之中的,但国民觉从政治因素考量却认为并不适合,因为江西的井冈山曾是工农红军的根据地。

而浙江是蒋介石的家乡,杭州又交通便利,城市生活条件较好,离上海也近,沪杭铁路区浙赣线都在笕桥设有车站,而蒋本人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浙江学生报考航校。再加上笕桥本来就曾有兵营驻扎,边上又有乔司机场可作备用,所以当毛邦初把杭州、南昌和洛阳三个备选地交给蒋介石时,他选择了杭州笕桥。

05 航校故事

1931年底,国民政府将清代的校场改为机场,并建中央航空学校于此。1931年至1937年期间,航校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今天的笕桥航校旧址内,部分建筑,如航校大礼堂、军官宿舍,保存完好。那一块地方,现在被叫作醒村,也是沿用了30年代的叫法。后来据台湾地区“空军司令”、笕桥航校二期生赖名汤回忆:“当时全国高等学府的环境与建设,北方算清华最好,南方就算航校最好。我们教职员宿舍也全部是西式洋房,分甲乙丙三种:甲村住的是美国顾问,其中包括飞行主任教官、组长等;乙村为一般教官;丙村为年轻单身教官,或初婚教官住所。”

赖名汤还说:“我们受训期间,也有轻松的时候,每逢星期天多整队开着校车,浩浩荡荡,往游西湖;同学们年轻活泼,制服漂亮,军官穿白色服装,所到之处,皆为人人钦羡的队伍,女学生亦以交空军朋友为荣,因此,后来许多二期同学都与杭州姑娘结婚。”

据当年家住杭州横河桥的在海内外与金庸齐名的著名作家高阳回忆,抗战胜利后当时杭州城里的年轻女子,以嫁给航校的空军为荣。当年笕桥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学徒朱亚泉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他们这些工人去城里看电影看戏,影院戏院知道他们是中杭厂的工人时都不收他们票的。高阳在大陆的最后一站,就是从报社考进笕桥航校做文职人员。笕桥的中央航校1937年后迁往昆明(后来又迁到印度,有部分学生在美国受训)。抗战胜利后,航校又迁回笕桥,直到1948年底迁到了台湾的冈山,高阳也就是在那时离开老家杭州的。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飞过天安门广场的有17架飞机,共有25名飞行员参加了检阅仪式,其中16名飞行员都毕业于笕桥中央航校,他们或为中共地下党员,或为起义投诚人员。

1931年建起的航校、军用机场等一直用至1948年底,在这18年中,笕桥都是国民政府的空军基地,旁边乔司也还有备用机场。1956年,国家民航局在原笕桥军用机场的基础上开始筹建民航站,开辟民航机场。1957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架民用飞机从这里起飞,揭开了笕桥机场民航飞行史的第一页。1960年5月25日,在民航杭州站的基础上,扩编成立了民航浙江省管理局。一直到2000年,民用机场迁至钱塘江南岸的萧山,“笕桥”这个词在人们的口语中渐渐少了起来。2000年杭州民用机场搬到萧山之后,曾有些人提议要改掉机场路这个路名,说这个机场路会有歧义,去萧山机场的路才应该叫机场路。殊不知这一条路跟1972年尼克松访华大有关系。而如果追溯到抗日战争,追溯到“八一四”空战,这仍是“机场路”一名所特有的意义。地名是历史的积淀,就像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姓氏,不是说想改就能政的。

今天的笕桥,早就不是校场、航校了,航校的醒村爱国馆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就是为了纪念抗战的那段历史。民间和社会力量,也在推动着笕桥纪念馆、博物馆这一类事业的发展,笕桥老街的改造也正在进行中。今天当我们讲起笕桥中央航校的历史,历数航校的抗日英雄时,我们仍是崇敬有加。高志航、刘粹刚等无数英烈的名字,无论是教官还是学员,他们为国捐躯,为中国空军书写光辉,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伟大的诗篇,那是写在天空中的,又是写在大地上的。

这也是写作本册小书的缘由。鹰从杭州笕桥起飞,鹰起飞了大多没有回来,鹰起飞了便永远飞翔在天空。

为什么是笕桥?这是历史的选择。


相关内容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2024-04-24
【余杭风物遗迹】古桥沧桑(一) 2024-04-24
校史寻踪|浙江大学堂学生退学始末记录(1903年4月17日) 2024-04-24
再叙国立浙江大学的龙泉之缘 2024-04-24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2024-04-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