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较早,解放前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浙江从1949年5月开始,到1956年12月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5月至1953年9月,对私营工商业主要是实行利用、限制的政策,同时,也有改造。第二阶段,从1953年10月至1956年底,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私营工商业在公私合营以后,生产上、经营上都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图为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胶厂制驴皮胶的工人在冲洗胶渣。 △杭州市大同电化厂改为公私合营后,工厂有了盈余。图为该厂碱水组的工人在工作。△杭州市大同电化厂改为公私合营后,工厂有了盈余。图为该厂碱水组的工人在工作。从1954年开始,全省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进入了公私合营阶段。全省从需要与可能出发,采取积极而又逐步进行的方针,有重点地合营一批较大、较重要的私营企业;同时加强对以加工、订货形式为主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领导,创造向公私合营发展的条件。这样,以大厂带小,以先进带落后,使公私合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到年底,全省扩展公私合营工厂46家,累计达到122家,年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8.2%。这些工厂生产发展,盈余增加,初步显示了公私合营的优越性,发挥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在私营企业中,已有79.39%接受了国家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955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对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年底,全省累计公私合营的工厂273家,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工业的产值合计占工业总产值的67.4%。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批发占全省商业批发金额的92%。 1956年1月,受北京市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消息的影响,省内很多地方发生了要求加快对资本主义改造速度的请愿。资本家纷纷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出现了“锣鼓喧天鞭炮鸣,家家挂红庆合营”的景象。年底,全省公私合营的工厂(经改组合并)已发展到2290家,占全省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6%。商业方面,公私合营和合作社营发展到135348家,占全省商业、饮食业总户数的84.8%,私营批发商分3批全部改造处理完毕。交通运输业方面,1000辆私营汽车和130艘轮船也改造为国营或公私合营。 △杭州市私营工商业者纷纷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图为1956年1月,染织布印染工业的资本家们向杭州市工业局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杭州公私合营报喜。 浙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经过7年多艰苦复杂的工作,终于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把资产阶级分子中的绝大多数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伟大历史转变。在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中,不仅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7年间,全省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1.4%,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是1949年的3.8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