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康有为是晚清时代社会转型前期非常著名的一个重要人物,出生于1858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海南人,人称“康南海”。康有为是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古代工部是掌管工程营建一个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 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20岁左右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91年后,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赫赫有名的梁启超、陈千秋等人,可见康有为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了。 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陈述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逃往日本,直到辛亥革命以后的1913年才回国。 康有为以他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他倡导维新的思想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作了实践上的指导。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那康有为与桐庐又有何渊源?嘉欣园又怎么会由康有为来设计的呢? 嘉欣园园门 嘉欣园坐落于富春江镇俞赵村,是当时村里的富商俞英耀的私家庄园。 俞英耀,字子联,出生于1871年,是清末明初桐庐乃至严州地区的知名乡绅和儒商,曾任桐庐县商会会长,桐庐县城的绸缎庄、布店、南货店,不少是他的产业,被称为“子联店王”。说明他店开得多,开得大,会经营,生意做得好。他还首创了桐庐至杭州的轮船公司,任董事长。俞子联为人非常慷慨直爽,喜好书画,且爱结交文人墨客,故有儒商之美誉。他在大上海的北市今闸北一带经营药材生意。1898年,俞子联在“强学会”募捐大会上,慷慨捐资3000大洋,活动的发起人湖广总督张之洞非常感激,并介绍与康有为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颇为投缘,从此结为好友。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首领,博学多才,善书法,他生平著述很多,其中《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享誉中外。 康、俞二人结为好友以后,康有为还带俞子联到北京,认识了不少朋友。俞子联也力邀康有为到家乡桐庐来游玩。康有为曾三次到桐庐的俞赵,都住在俞子联家。 康有为非常喜爱桐庐山水,他第二次到俞赵村。一天俞子联陪康有为游览严子陵钓台,回来时见村口有一座山,山势雄奇,便问俞子联这是什么山。当康有为得知叫“凤凰山”时,不觉暗暗吃了一惊。原来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前曾占过一卦,说他一生动荡,死后将埋骨于凤凰山。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关联?康有为当即提议俞子联一起到山上去仔细踏看。凤凰山山势如凤凰展翅,康有为越看兴趣越浓。俞子联则一语双关地说:“有凤来仪。”康有为哈哈大笑,说:“此处为风水绝佳之地,他年作古,必将埋骨于凤凰山麓。” 踏勘凤凰山回到家后,康有为便提议俞子联建造庄园,他们二人对庄园作了详细规划,康有为提出庄园要体现中西结合的风格,并为“嘉欣园”画了规划图。根据《诗经·大雅》“嘉乐君子,显显令德”之句,取堂名为“嘉乐”;又取堂名和《楚辞·九歌》中“君欣欣兮乐康”之意,两句诗合在一起,取名为“嘉欣园”,并参考胡庆余堂的内部装饰进行营造。于1921年动工兴建,历时3年竣工。按康有为设计的“嘉欣园”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完整私家园林,由于时局动荡,俞子联无暇顾及后续工程,只建造了主建筑“嘉乐堂”。 嘉乐堂大门 应俞子联要求,康有为于巳酉年(1909)三月春,为“嘉欣园”题字,落款是这样的:“俞君子联好行其德,晚筑园百余亩,杂植嘉花美木以自娱。巳酉三月南海康有为题”。 1951年,嘉欣园被征收。这座中西合璧的“渔山樵水之庐”主体建筑嘉乐堂,是一幢五间三进双层建筑,虽由民居而严陵区政府、乡政府,学校,校办厂等,身份和用途多次改变,保存基本完好。前几年,政府对嘉欣园作了一次全面的整修。现在的嘉欣园已成为一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对外开放,供市民、游客参观学习。 航拍下的嘉欣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