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武林旧事
 
泥沼滩和牛车——以前的钱塘江岸原来如此啊!
来源:杭州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2-21

微信图片_20221221102308.jpg

微信图片_20221221102310.jpg

我们今天所见的钱塘江及其沿岸与几十年前完全不同。20世纪上半叶之前,钱塘江没有如今这样高而宽的堤岸,有的是辽阔平缓的江滩,靠岸边的近处是芦苇,离岸边较远的近江心处是沙砾。因为钱塘江潮水涨落很大,潮水退去后,河道两岸的淤沙形成几里地距离的广阔江滩。船只不能靠岸,只能停留在江心水深处。从水里的船上到岸边,隔着一大片滩涂。滩涂泥泞难行,甚至有很多浮沙虚空之处,不小心陷入就会难以自拔。乘船的客人和船上的货物只能靠牛车来回运送。而且,钱塘江在江沙与海潮的反复冲击之下,江道摆动频繁,主槽还曾多次改动。清嘉庆八年(1803年),由于江道摆动,原先位于北岸的赭山,居然从北岸的海宁县跑到了南岸的萧山县,而原先的江道则变成了一片辽阔的滩涂。但近五十年来,由于大规模填涂围垦,钱塘江沿岸地貌完全改变,江道一缩再缩,一望无际的滩涂,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钱塘江里的牛车,车轮全是木制的,有的两个轮,也有的四个轮。而拉车的牛,有两头一套的,也有不少是套四头牛并用的,因为滩涂中拉车非常艰辛,一头牛的力量难以承受。以前杭州的望江门外海潮寺就是一个船码头,船行到这里的江面,就在江心抛锚。于是就有牛车过来把船上的货物拉到岸边,而乘客要离船上岸,可以根据花钱的多少而有几种不同的方式:舍得花几文小钱的,可以挤在货物中间或上方,坐在牛车上越过泥泞的滩涂到达岸上;阔气的,可以雇一个背夫,脚不沾地地让人驮着上岸;花不起钱的,如读书人和农人,就只能卷起长袍或脱下长裤下水,跟在牛车后面小心翼翼涉过没膝的江水和泥泞的滩涂。

微信图片_20221221102314.jpg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莱昂(David Nelson Lyon,1842—1927)1870年来到杭州进行传教活动。他在杭州传教多年,他的一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儿子来会理出生在杭州,1895年到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基督教青年会,后又到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组织青年会,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他的孙女简·莱昂解放前曾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莱昂后来写了一本小册子——《1870年杭州日记》(Hangchow Journal 1870),详细记录了自己初到杭州传教时的生活及其点点滴滴琐碎之事,其中对于钱塘江以及有关经历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莱昂告诉我们,钱塘江在杭州城的南面,江边有一条叫“钱王坝”的海堤,是一千多年以前吴越王钱镠为使杭州城乡免遭潮汐的侵袭和危害而修筑的。莱昂甚至还煞有介事地介绍说,钱塘江的名称来自这条名叫“钱王坝”的海堤。莱昂到杭州未久,而且与当地人言语不通,他不过是把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展示一遍而已。其实钱塘江因流经古钱塘县而得名,而秦始皇统治时即已设置会稽郡,治下有钱塘县。吴越王钱镠修筑海堤虽有其事,不过是在唐以后的五代时期,比钱塘县的设置要晚得多。

当然,莱昂不仅记录了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他的日记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亲身见闻。他在有一天的日记中记录了到萧山办事、往来于钱塘江边的故事,为我们描述了当时钱塘江两岸的情形。沈弘教授翻译成中文如下:

对于一个新的传教士来说,今天是一个非常令人难忘的日子……我和多德先生早上九点出发去大约十英里之外的萧山办事,随身带上了枪,以便能打野味。我们走路来到钱塘江边,乘免费的渡船来到对岸,再换乘用水牛在泥浆地里拉的牛车。然后我们又走路到西兴,在那儿再乘一条脚划船去萧山,及时赶到那儿跟中国内地会的尼科尔先生共进午餐。下午三点,我们开始返回,但那位船夫的手脚很慢。我们付了他二百四十个铜钱作为路费。从西兴我们沿着江岸的石堤走。我们看见石堤下面远处有成群的野鸭,但天色已晚,我们没时间去追逐它们。急忙赶到码头之后,我们发现已经没有牛车带我们越过那段泥沼地。我们花了一块银元雇四个人将我们背过泥沼地,来到用竹竿撑的渡船处。这是我第一次坐这样的渡船!多德先生在渡船上向乘客们讲道。我一句也听不懂。当地人似乎赞同他的说法,但这只是礼貌而已。我们到达对岸时,天刚刚擦黑。紧赶慢赶,我们终于在城门关闭前进了城。回到家时,我们又累又饿,但为我们不必因城门关闭而被迫睡在露天感到庆幸。

莱昂这一天的日记告诉我们,当时的钱塘江两岸有大片的滩涂,滩涂上有成群的野鸭和其他鸟类。往来于钱塘江两岸要乘渡船,不过当时已经有免费的义渡,即使花不起钱的穷人也可以乘坐,这可算是早期的公共交通了。除了钱塘江,大片的泥沼地也令人无法行走,必须乘坐水牛拉的牛车。这种泥沼地里的牛车在20世纪20年代仍然存在,并且被外国人当做独特的景观拍摄下来。

慕雅德在他的《新旧中国:来华三十年的个人回忆和观察》中也写到钱塘江边泥泞的滩涂。他乘船到达西兴时,潮水已经退落,他们不得不利用牛车越过泥泞的河滩到达停泊在钱塘江边的渡船上。这种牛车摇摇晃晃,很不平稳。他必须向前靠在宽栏杆上,以免自己后仰摔下牛车。坐在他们旁边另一辆牛车上的一个中国人,因为看到外国人忘乎所以,鲁莽地只顾盯着他们看,一下子仰面朝天摔到了烂泥里,引得周围没有同情心的同胞们一阵轰笑。这钱塘江边泥泞不堪的滩涂让作者印象深刻。

在钱塘江边泥泞的滩涂上,水牛拉着古老的木轮车,载着各种各样的货物,一路滴沥着水,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就这样,从春到夏,由秋到冬,一趟又一趟,牛车碾出深深的辙印,缓慢地行走在历史的深处……

在治理和控制钱塘江海潮的过程中,钱塘江水道一再收缩,沿江一带挖深并砌石筑码头,后来又用上输送带、吊机一类码头装卸工具。钱塘江岸的滩涂,滩涂上古老的牛车,亦如数个世纪之前那么遥远。同样消失了的,还有栖息在滩涂上的候鸟,大自然充满生机的野趣。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2024-12-23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