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简介 杭州制氧机厂大门 1961年,浙江建筑公司(浙建集团)第一工程处(浙江一建)在杭州东新路388号建成中国首个空气分离及液化设备生产基地——杭州制氧机厂,占地140亩。 1956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筹建新厂,职工抬着新厂规划图模型,群情欢腾。 1956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杭州通用机器厂(杭氧前身)必须在两年内试制完成1000m³/h成套制氧机,新建厂房的重担便交到国字号大军——浙建一处的手中。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前排右一)、副省长吴宪(前排左一)为第一、第二机械加工车间破土动工。 项目于1957年8月正式启动,总投资额为2695.6万元,包含9.46万平方米厂区、1.64万平方米生活区的建设。1958年8月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副省长吴宪为第一、第二机械加工车间动工铲下第一锄土。1961年3月,工人们按时建成新厂房,杭氧以崭新面貌“大气行天下”。 工程建设 做“大厂”的建设者 更甘做拓荒者杭氧厂址施工前旧貌 厂址新凉亭最初是一片荒凉田野,土质大部分为淤泥质亚黏土,奠基施工过程中,工人们直接把工棚搭在了泥泞的田间,吃、住、干一体,深一脚浅一脚地搬运建材、打下地基、搭建主体。兴建中的第一机械加工车间当时,建设新工厂的热浪激励着所有的工人,施工现场没有“下班”和“休息天”。还有不少杭氧的工人来现场参加建厂劳动,共同为中国空分设备事业的进步而“拓荒”。 做时代的创业者 更勇做挑战者中国当时在空分设备领域处于创业阶段,为了保证生产不受影响,指挥部决定采取基建和生产交叉进行的方式,工程采用分单项建设的形式,钣焊车间首先动工,建成一个投产一个,边建设、边生产。 一建人在高空吊装厂房大梁 “我在杭氧工作了五十年,厂房的质量无可挑剔!”原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善彪对老厂房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告诉我们,为提高设备运送效率,厂房顶部要安装行车,这对建筑的高度、跨度、承重力都提出严峻挑战。 杭氧老厂房生产车间及屋顶行车 最终,东跨26米高、载有两部30吨位行车的杭氧钣焊车间在东新路屹立70个年头,生产出不计其数的制氧设备。 做最好的执行者 更做好履约者保质保量、如期交付是工程人全力以赴奋斗的目标,对上世纪的工人们也不例外。1958年8月1日,铸铁车间顺利竣工,创造了我省基本建设快速施工的最高纪录,这是工人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副省长吴宪亲赴新厂区参观并剪彩。仪式上,江华指出,铸铁车间的高速度建成并投产,说明了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你们力争高速度的精神是值得全省职工学习的,你们高速度建设车间的经验值得大大推广!” 《浙江日报》报道铸工车间快速建成在这样的鼓励下,工人们乘势而上,当天便掀起第一、第二机械加工车间的建设热潮。面对新的任务,工地党组织发动“人人动脑筋 个个献计策”的技术革新运动,技术人员改进了施工方法,使工期缩短了一个半月;当时木材市场供应困难,木工和技术骨干创新应用快速脱模等十大举措,最终车间的混凝土构建只用了0.74m³的新板,省下足足96%的木模板;青年技术员周利民提出了四条合理化建议,使400人完成了1000人的任务,节省出5000多个劳动日。 杭氧老厂房烟囱现貌 泥工青年突击队长何玉昌在1959年参加全省群英会时回忆道,建设杭氧烟囱时,浙江一建的泥工班用17.5小时完成了16米高的烟囱建造任务,工人们成为全省纪录的创造者,并在那个年代一直超越自我、续写新的记录。 杭氧东新路厂区鸟瞰图 厂房建筑于1961年3月按时建成,由七幢大小形制不一的厂房连向组成,单层厂房为砖墙双坡顶,大型厂房为三层通高,弧形屋顶,内部为钢架或混凝土大型梁柱结构。 1961年12月18日,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吴宪为主任的国家验收委员会对工程进行正式验收。图为验收来宾合影。 “工厂迁建效果好,成绩显著,符合‘多快好省’。”这是1961年底,以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吴宪为主任的验收委员会对厂房进行验收时作出的评价。 成就经典
杭州制氧机厂是中国最早形成批量生产空气分离设备的专业厂家,在老厂房中诞生了一台台“催化”工业发展的空气分离设备。 杭州制氧机厂转型升级为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现如今,“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空分设备制造企业之一。2009年,整体搬迁时,6幢形态各异的老厂房被最大限度保留了下来。杭州制氧机厂转型升级为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现如今,“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空分设备制造企业之一。2009年,整体搬迁时,6幢形态各异的老厂房被最大限度保留了下来。观众在杭氧老厂房内参观昔日“老”厂房 如今“新”地标!通过空间重塑、功能再造,老厂房已变身武林之星博览中心,成为杭州工业遗产保护的典范项目和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 1961
2022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