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讲文件如何转化成档案都比较简单,一般来说,文件完成起草、签发等工作后,归档就成了档案。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档案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下面以民国档案《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为例,讲讲文件是如何变成档案的,档案与文件存在着哪些区别。 壹《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是浙江省档案馆保存的一卷民国档案。 
△浙江省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 该卷档案形成于1948年,是民国省政府一份文件归档后形成的案卷,共计16页文件。档案内容是省政府对杭州市上报的《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的一个批复。省政府的批复文件并不长,共2页,全文如下: 

△浙江省政府《关于对<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的批复》 杭州任市长:亥筱财税戊电及附件均悉。案经十二月廿三日本府委员会第一五八八次会议决议:“杭州市参议会修正之营业税清查办法,准予备案”,等因在案,特电知照。附件存。 主席 陈O 法印 批复文件非常简短,总计不到70个字。一份2页的文件,归档成为档案,为什么会变成16页呢?另外多出来的14页是什么? 一是杭州市政府的上报材料。 


△杭州市政府《关于报批”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的代电》 杭州市的上报材料共3页,1页正文及按规定将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报省政府备案审批的2页附件,即《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 用现代的标准衡量,杭州市的报告与省政府的批复都是正式的红头文件,归档理所当然。 二是浙江省政府的文书处理材料,即省政府在收到杭州市的上报文件之后,办理该文件形成的材料。 在办理该文件中,形成了三组文书处理材料:
第一组是省政府法制室的审查意见,包括秘书室文件处理单和法制室的审查意见。 
△秘书室《文书处理单》 从《文书处理单》我们知道,省政府收到杭州市的报告后,经省政府第1587次会议讨论决定,交由省财政厅负责审议,提交审查报告,再由省政府会议讨论决定。 

△省政府法制室对杭州市上报的清查办法的《审查修改意见》 省政府法制室对于杭州市的“清查办法”,就第一、第二、第五条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报财政厅和杭州任市长,听取意见。 第二组是职能部门浙江省财政厅的《审查报告》。 
△秘书室《文书处理单》 



△省财政厅《审查报告》 省财政厅的《审查报告》是一份“密件”,由于营业税清查涉及面广,关系到杭州所有企业的纳税问题,所以,在未通过省政府会议讨论决定之前,该项决策信息是需要保密的,而一旦政府讨论通过,就成为政府公开信息了。《审查报告》共有4页内容,前2页是审查意见,后2页是对杭州市上报材料的“修正条文”。人们通过“修正条文”与上报的“清查办法”的比对,就可以发现杭州市的清查办法在上报省政府审议过程中,作了哪些修改。 第三组是省政府第1588次会议的《审议决议案》。 

△浙江省政府第1588次会议《审议决议案》 省政府第1588次会议《审议决议案》即省政府的会议记录,是省政府形成批复意见的主要依据,如果一旦省政府的批复文件出现错误,产生法律纠纷的时候,就要凭省政府的《审议决议案》做最终的法律裁决。 现今,我们有一些文件,对于行文依据往往含糊其辞,如“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根据领导的重要批示”等等,实际是不严谨的,一旦出现纠纷,“有关文件”和“领导重要批示”又成为雾里看花,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一个16页的小卷,若按责任者和成文时间划分,实际是由5个单位在不同的时间产生的5份“自然形成的文件材料”所组成。人们通过这5份材料,就能完整地看到省政府“批复”文件产生的全过程,谁在什么时候对某个政策的出台产生了如何的影响,档案中一目了然,这就是档案的魅力所在,也是人们把它看作历史基石的关键。 贰
通过对《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的剖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1、归档的档案与发布的文件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档案中包含了许多未曾公开过的内部文件和信息,它们反映了正式文件形成的全过程。搞研究,查档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利用那些“未曾公开过的内部文件和信息”,有时候,它们甚至比正式发布的文件的价值要高得多。 2、了解了档案的形成过程,我们就知道了档案的内容不同于普通的收发文,它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许多政府的决策和公开信息,可以为公众所周知,但是,决策过程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则未必可以公开。一份红头文件可能没有任何秘密,但是,形成该份文件的归档材料,可能就是不带密级的机密材料。 3、掌握档案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制订政策和标准,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档案案卷要编制卷内目录,如果不掌握档案的形成规律,《杭州市营业税清查办法》这么一个最简单的案卷,要区分出卷内有几份文件,都将费上九牛二虎之力。又比如,以件为单位,搞数字化扫描。如果没有相当的档案业务能力和水平,要将历史档案划件扫描,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再比如,档案的开放审查,如果我们具备档案的基本技能,就能抓住重点,比较准确地对文件信息的敏感程度作出判断。 总而言之,在现实生活中,将文件转化为档案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不仅现在如此,历史上也是如此。我们了解档案归档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档案利用者,遵循档案的形成规律,顺藤摸瓜地找到需要的档案资料,而且也有利于档案管理者,按照归档的流程,完整地收集归档文件,有序地整理档案,科学地管理档案,并指导和帮助利用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档案。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