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武林旧事
 
【城纪精选】一块界碑里的电信往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仲向平  日期:2023-04-10

本文导读——

我不知道别人在童年时有没有过这种感受,当第一次使用电话时,凭空而来的声音让我无比的惊讶:它是从哪里来的?人可以躲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吗?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传呼机、手机迅速一代代更新,通话的清晰度和稳定性也更加日趋完善,而视频通话更是让天涯成为咫尺。

在这个背景下,去看杭州早年的电信发展让人感慨:正是那些有眼光,有专业技能,有发展思维的人,把这项技术惠及到了普罗大众。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甚至还会有精彩的故事发生,因为故事正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真相之一。

杭州的地理可以呈现出多种的面貌,把这些面貌交织在一起,才是那个真实的杭州:一座活色生香的城。(李郁葱)

79f0f736afc37931f1b467b4dfc6414f42a91158.webp.jpg

正文从这里开始——

一块界碑里的电信往事

在杭州惠兴路“杭州电信陈列馆”的大门西北角,竖立着一块“浙江电话有限公司墙界”的石碑,书法雄浑,字迹清晰,刻工精美,是杭州所剩不多的公共建筑的一块界碑,堪称文化名片,弥足珍贵。

这块界碑,最早于1909年出现在了杭州吴山脚下华光巷浙江电话有限公司的墙角根。

2cf5e0fe9925bc31e2e9865b6add7bbbca13704e.webp.jpg

焦俊 绘

石碑见证了杭州电信的发展历程

清末民初,稚嫩的杭州电信业在外力驱动和内部需求的双重压力下艰难起步:

1883年3月,清政府委派杭州官绅筹办杭州电报局。同年,苏浙闽粤电报干线架至杭州,在东河万安桥宿舟河下上岸,通向杭州电报局;

1907年,商办浙江铁路公司开办了杭州市内电话,设10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用户仅30余家;

1922年,杭州开始兴建长途电话,两年后,浙江长途电话杭州总局成立;

1927年,杭州设立军用长波无线电台,次年,国际无线电报开通,通信手段齐全的杭州已然成为领先全国的“电信城市”之一。

在此发展过程中 ,界碑上的这家“浙江电话有限公司”也进行了调整转型和升级。我们不妨以上海《申报》的文字作为时序,梳理一下这家电话公司的变化过程:

1912年12月19日,《浙江省城商办电话公司招新股广告》称:“近因营业发达添招新股十五万元以备扩充之用……”

1917年5月21日,《电话公司之股东会》说:“……装户计增四十余户,红利计九千九百余元……”

1920年3月23日,《电话让归国有之决议》宣布:“杭州电话公司因北京交通部筹设长途电话,须将本公司收归国有……”

1929年12月8日,《电话公司更名》决定:“……名称已改为浙江省电话局杭州市分局,将来各市县电话办法,即依此类推。”

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由商办而国有,“浙江电话有限公司墙界”石碑,见证了杭州电信的发展历程,也留下了杭州电信的历史记忆。

e824b899a9014c08ec8966122179f4027af4f4e0.webp.jpg

西大街小教场:张静江的电信事业

王云五主编、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民国张静江先生人杰年谱》载:“(1928)七月,建设委员会成立无线电事业管理处……一面接收军事机关移交总司令部驻沪无线电机制造厂,吴淞、杭州、崇明三长波电台及北平、汕头、广州三短波电台,加以切实整理,一面着手筹建全国无线电台……”

年谱中提到的杭州长波无线电台,在1927年10月由军事委员会创设,次年12月由张静江的中央建设委员会接管。1929年1月,改装短波移交交通部接收,更名为交通部杭州短波无线电台。台址设在杭州西大街(现武林路)小教场。今天此地还有一条“电政街”的老地名,就是因为当年街东端设有电报局的电报机房而得名。

1928年春的一天,张静江为组建无线电事业管理处上报政府开会商讨,谁知道过去了一个星期杳无动静,张静江便直接打电话给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催促,谭马上以“张公人杰亟待”的理由,敦请各部部长迅即到会。经过张静江的努力,全国无线电台网络逐渐成形。

张静江取得了中央政府的明令后,立即召开建设委员会会议,宣布了筹建全国无线电台网络的三项宗旨:设立国立电台和工商通讯,皆以便利民众为前提;对外,要建立国际电台,办理国际通讯。把收回国际通信权作为第一要务;人才要自己训练,机器尽可能自己制造,力求自给。

张静江在此问题上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他说:无线电有如人的大脑神经网络,切不可依赖外国发展。否则,这个人就极易为外国所控制。我有一个“三自方针”一一人才自训、机器自制、力求自给。当然,“三自”并不是拒绝外援,要向先进国家学习技术,必要时可以同他们合作。

张静江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德国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签订了合约,借助对方的技术建立短波无线电台,收发报扩展到商电、官电、新闻电、公益电、气象电等领域……

1929年6月6日,西湖博览会隆重开幕,已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张静江,凭借自己在囯民政府中的元老地位,发动国民政府各部院参与西湖博览会。

如此前后多年,张静江所设想的全国无线电网络和全国各地的电报通讯初具雏形。这位浙江湖州南浔的“跷脚二先生”,在他的西湖葛岭“静逸别墅”里,也可以眺望湖山,稍稍地喘口气了。

10dfa9ec8a13632772630e09bd8d56e608fac70f.webp.jpg

里西湖北山:普及推广电信知识

1929年6月6日,万众瞩目的杭州西湖博览会开幕,短短几个月时间,二千万人次涌入展会。其中,西博会组委会力推的交通部电信所和特种陈列所,为杭州乃至全国的电信事业作出了积极的普及推广工作,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西博会上,各路电信专家各显神通,不遗余力地宣传介绍电信知识和业务。西湖博览会为全国民众打开了一扇电信之窗,让人类电信科技文明的成果深入寻常百姓家。

设立于北山大佛寺、留余草堂、坚匏别墅一带的特种陈列所,整个建筑装饰工程是由国立杭州艺专著名教授刘既漂设计的。这里面有一个中央建设最高机关的“中央建设委员会陈列室”,除了水利和电汽展陈,室内特别注重的是无线电事业,所以关于无线电的各种机械,陈列特多,并且在室内特设收报处,廉价收费。还在室外装置无线电播话器,随时放音。而这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就是中共红色特工“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

由于这个陈列室恰好设在特种陈列所山上的最高建筑内,于是“最高陈列最高”,成为西湖博览会的一段佳话。

除此之外,西湖博览会还在北山街招贤寺和多子塔院设立“交通部临时电信所”,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买了五十门自动电话,不幸因轮船出险,货件沉没,复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再寄,热心赞助。博览会所用无线电话发音机、收音机、发声机共数十件,也均向西门子公司订购最新式之机件,并由德国工程师来杭安装。尤其是安放于里西湖博览会桥上的大放声机,声闻数十里,为中国之所仅见者。

电话、电报,收音、放音,又是陈列室、又是电信所,西湖博览会为中国的电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这一切的“总导演”,就是曾任中央建设委员会主席的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

d50735fae6cd7b894c14fe782426b4add8330eda.webp.jpg

北山街坚匏别墅:红色特工钱壮飞

1929年6月6日,西湖北山坚匏别墅。西湖博览会“八馆二所”之一的特种陈列所开张了。

由国民党中央建设委员会在西湖博览会特种陈列所开设的三大陈列室,属于重点筹办展示单位。这里专门设立了无线电台等装置,负责场内广播音响和电报拍发,并特别减收电费,以利公众发电报。

担任这一“科技时尚”工作的负责人叫钱壮飞,公开身份是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秘书。为便于工作,主办方还特意为他挂上了浙江省建设厅秘书的头衔。

钱壮飞一贯勤于职守,善于钻研,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上海,钻研无线电业务;在杭州,负责筹办特种陈列的事务;深得“上级”的信任。

坚匏别墅号称西湖“第一山地园林”,这里陈列有全国各地电台内外景照片,有无线电机制造厂自制的精确度不亚于舶来品的500瓦特及15瓦特无线电发报机,有100瓦特发电机及马达,有自动收报机和广播收音机等,皆展示了中国当时无线电发展的最好水平。

钱壮飞用无线电广播在西博会现场播放音乐,歌声悠扬,颇为清晰。

更绝的是,他创意了一个“网红”案例。也就是在西湖博览会期间开设老百姓的廉价电报业务,每拍一字只收两分钱,收报后当场拍发,以证明无线电之神速。因此拍发电报者纷至沓来,许多人是首次“尝鲜”,新奇不已,普通大众也享用了无线电发送消息的神奇和快乐,所以特种陈列所是网红打卡地。

钱壮飞的努力工作,受到了国民党一众大咖要员的肯定和青睐,孔祥熙、宋霭龄、吴稚晖、蔡元培、于右任和奥地利皇太子都竖起了大拇指。

尤其是钱壮飞的顶头上司徐恩曾和陈立夫,对这位“中国最早使用无线电自动收报机”的部下赞赏不已,信任有加。

但是,又有谁知道?钱壮飞这位江南才子的真实身份却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龙潭三杰”之一,日后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西湖博览会后,钱壮飞回到上海,转赴南京,担任了国民党新成立的“中统局”局长徐恩曾的机要秘书。也就是在这一年秋天,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第一部秘密电台,周恩来和邓颖超等则亲手编制了一部密电码,代号“豪码”……

d058ccbf6c81800aa2c972cf9d37c5f0838b47d4.webp.jpg

惠兴路10号:浙江省电话局大楼。

踏着厚厚的梧桐落叶,走近杭州惠兴路10号:浙江省电话局旧址,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这里诞生了杭州乃至浙江电信史上的无数第一,是杭州电信史的一个历史缩影。

这幢方正大气、高阔轩敞、品质一流的大楼,今天已经度过了九十二载的岁月变迁,却依然端庄大方。这幢大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杭州电信事业开创的初期。1929年12月,杭州商办电话公司业务下滑,难以为继,接国民政府交通部指令,浙江省长途电话局出资33.68万元接收了商办电话公司。由此,长途电话、市内电话趋于统一,并更名为浙江省电话局,随即在惠兴路中段兴建大厦,安装自动交换机,而这一切的操盘者,就是浙江省电话局局长李熙谋。

1930年6月,惠兴路大厦落成,浙江省电话局由将军路迁入新址,门牌为惠兴路24号。

岁月变迁,曾经的惠兴路24号变成了现在的惠兴路10号,但大楼的高雅端庄、大气开放的气质却一直没有改变。

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达4.711亩,有一大一小两幢楼房,二层小楼为青砖实叠本瓦,建筑面积110.88平方米:四层七开间大厦为钢骨水泥结构,建筑面积1747.48平方米,有房74.5间。整幢大厦建筑结构完整,建筑质量上佳,建筑立面简洁。

这幢大楼由上海的英国建筑师设计,中规中矩,手法严谨;建筑外观上壁柱排列整齐,屋顶檐下山花、盾徽、璎珞等浮雕精致和谐,装饰感由上而下逐渐丰美:整体建筑风格采用了西方公共建筑的现代主义风格,一眼望去,仪态端庄,漂亮美丽。在当时的杭州公共建筑中,浙江省电话局大楼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

浙江省电话局大楼的建成,离不开当时的浙江省电话局局长李熙谋(1896一1975),李熙谋字振吾,浙江嘉善西塘镇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即中国第一代高校南洋公学,后为交通大学)电机专业;后考取浙江官费留美生,191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嗣后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27年夏,任浙江大学工学院首任院长。次年兼任浙江省第一任电话局局长、省广播电台台长。在任期间,建立了全省长途电话网,辟设杭州市自动电话,设置各县电台。

从李熙谋的学术背景可以看出,他是当时最优秀的学者。由这样一个学者型官员主持建造的电话局大楼,自然在风格上与中国传统建造不同,打上了西方工业化时代公共建筑的浓郁印记。

如此大规模的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在当时的杭州并不多见。建筑充分发挥了钢筋水泥结构粗矿、豪迈的风格特点。尤其是外立面壁柱一字排开,整整七个开间,与门前的小路两相对照,显得高大雄浑,气势十足。大楼正门更是典型英伦风格,窄小、典雅、纹饰精致大方,此楼不仅外观独特,造型雅致,内部功能也非常实用。大楼层高高,一楼更是高达4米多,开窗多,通风采光良好;建筑整体厚度大,用料足,坚固、隔热、承重;既适合办公,也适应安装各种精密设备。

正是在此美仑美奂的大楼中,杭州乃至浙江的电信事业度过了它的前网络时代。

9e3df8dcd100baa1cae7e9ae6b124f18c9fc2eec.webp.jpg

仁和村“双剑楼”:电信专家赵曾珏

李熙谋之后,浙江省电话局的灵魂人物便是赵曾珏。他从1932年上任局长,一直干到1937年底日寇侵占杭州。

赵曾珏好像天生是为电信事业而来的。1925年1月31日,上海《申报》刊登一项消息:“南洋毕业生赵曾珏将赴英实习”,并配发了“赵曾珏君肖像”。文中说:“赵曾珏,字真觉,年二十四,为本埠巨绅赵芹波之长公子……去夏毕业,得电机科第一名,被选为斐托斐荣誉会会员,去冬膺英国著名电厂茂伟公司之选,将于今春赴英实习……”

一位大学生出国实习,竟然上了中国最大报纸的版面,可见赵曾珏的“面子”之大。

1929年,赵曾珏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电信工程硕士学位。回来后在浙江大学任教,讲授电报学、电话传输学及无线电工程等课程。1932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加快浙江各地的电信建设,赵曾珏被任命为浙江省电话局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在短期内完成全省长途电话工程。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半功倍。

上任伊始,赵曾珏确立了建设浙江省长途电话,以传话清晰、通达全省各县市为初步目标,而把将来能接通全国及与世界各都市通话作长远目标,建设标准参照国际长途电话咨询会议所定标准,并将杭州作为全省的交换中心,完成全省各区八大干线建设,直达杭州。

赵曾珏是从“书中自有黄金屋”里走出来的。所以,他也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他在杭州当局长时,特地在杭州学士路龙翔桥畔开办了“杭州无线电报传习所”,招收学员。1934年3月的招生启事上这样说:“本所创立迄今已逾两届,查毕业生现在各地公私电台服务者已达四十三人……本所招收第三期夜班男女生(学额)四十名,(程度)初中学力……”

赵曾珏尽管是一个“理科生”,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爱之弥深。他一生景仰三个人,“吾国历史中,余所最钦仰者三人。一为王安石,其政治之见解与其实行之政策针对时弊,适合我国之需要,初不能以成败论之;二为岳飞,千城之选而兼擅文学之长,余每读其满江红词,忠勇爱国之精神实足为吾人之楷模;三为文天祥,赴义成仁,守节不屈,忠烈之气,浩然千古,实是愧死汉奸!”

1945年,赵曾珏被任命为上海市公用局局长。1949年,他来到美国。1986年,85岁的赵曾珏回到杭州,重游西湖。他还特地去了位于劳动路旧仁和署的旧居双剑楼。故园依旧,百感交集,这幢楼是自己在杭州工作时亲自绘图设计和建造的。

赵曾珏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少慕钱江潮壮阔,长怀秋月媚平湖。此生为忆莼魚老,笑问剑楼忘我无。”双剑楼是赵曾珏在担任浙江省电话局长时修筑的“蜗舍”,取名为双剑楼,以纪念自己服务电信、服务杭州的十载生涯。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2024-11-15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