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辉煌的杭州革命史,工人运动无疑是重要的一章。杭州是最早出现产业工人的城市之一,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期”。在此期间,杭州先后创设丝绸厂、布厂,火柴、碾米、造纸、皂烛、玻璃、制伞等手工业企业也陆续在杭州开办。这些企业都雇有一定数量的工人,尤其是纱厂、布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杭州的产业工人队伍日益壮大。 拱墅东街东园巷一带机坊、染坊、市场、店铺林立,福华、天成、纬成、天章、虎林等丝织企业中集聚了众多产业工人,拱墅地区遂成为杭州现代丝织业的发祥地和集聚区。 为争取权益而斗争 五四运动时期,与上海工人大罢工相呼应,以纬成公司丝绸工人为首的杭州工人开始罢工。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正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1919年11月1日,浙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刊物《浙江新潮》在杭州创刊发行。1920年11月,俞秀松、宣中华、刘大白等又在杭州成立“悟社”,专门研究社会主义,并不遗余力地鼓动工人与资本家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巨大能量,工人运动转变为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和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争取政治权利的革命力量。 1926年3月,杭州虎林公司工人为增加工资开展罢工,并派代表四处联络。全市各大丝绸厂随即实行同盟罢工,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在中共杭州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罢工领导机构——临时职工联合会成立,联合会提出增加工资、承认工会等18项交涉条件,还组织工人上街游行示威。最后资方同业公会被迫答应了工人们提出的全部要求。 1928年3月,杭州首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并在湖墅等地设立办事处,指导工人运动。彼时杭州的工业以丝绸、棉纺织为主,拱墅又是工厂相对集中的地区,党的活动重点也就放在丝织、棉纺行业中的庆成、纬成、天成等厂。这些厂内不但保持了党的支部组织,而且斗争不断。 通过罢工斗争,党的威信在工人中日渐提高。 20世纪30年代的拱宸桥地区 纱厂工人的九次罢工 原杭州第一棉纺织厂(简称杭一棉)是一家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厂,这里诞生了浙江近代工业和产业工人队伍。从清光绪十五年(1889)创办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工人们为了生存和尊严,曾先后进行过九次罢工斗争。 【第一次罢工】 杭一棉的前身为“通益公纱厂”,1912年改名“鼎新纱厂”。近代中国社会,产业工人须承受资本家残酷的剥削和社会沉重的压迫。拱宸桥边各大工厂工人劳动条件之恶劣、劳动强度之大、劳动时间之长和劳动报酬之低,骇人听闻。“鸡叫出门,鬼叫进门”成为工人生活的形象写照。纱厂工人劳动没有间歇,连吃饭也不停车。1905年,纱厂一般工人工资每日(工作12小时)二角左右,15岁童工每日仅得七八分。老、病、死、残带来的威胁,像幽灵一样缠绕着工人。 1915年,鼎新纱厂为了赚取银行利息,故意拖欠工人工资。工人们怒火中烧,决定推选代表和资本家交涉。纱厂负责人竟勾结警察把工人代表抓进杭州第三区警署关押起来。饥寒交迫的工人们愤怒了,进行了第一次大罢工,全厂600余名工人包围了杭州第三区警署,要求释放工人代表并按时发放工资,罢工持续了两天。当时正值生产销售旺季,资本家眼见工厂停产损失巨大,只好请求警察释放工人并发放先前拖欠的工资。纱厂工人的第一次罢工取得了胜利。 位于运河边的杭州鼎新纱厂 【第二次罢工】 鼎新纱厂的工头“汪癞痢”,因“卖力”管理、欺压工人而获老板赏识,被提升为副厂长,工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经过事先秘密商议,1917年9月的一天,趁“汪癞痢”一人来车间督工之机,早有准备的纱厂工人们立刻关闭大门,把纱筒从四面八方向汪掷去。汪四处逃窜,想躲进厕所暂避风头,冷不防清洁工人也劈面给他一勺大粪,弄得他狼狈不堪。事后,资本家布告开除带头“闹事”的工人。工人们已体会到了集体行动的力量,立即以罢工来对抗。资方见汪激起众怒,转而辞退“汪癞痢”,以平息事态。 【第三次罢工】 1929年,纱厂由上海三友实业社接手,并更名为三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造厂,简称三友实业社杭厂。1931年,三友实业社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在搜查时,对一名身体不适的女工百般凌辱,激起公愤。第二天,全厂2000余名工人为捍卫人格尊严,全部停工,向资方提出复工条件,其中包括撤换抄身婆,保证以后不再无理搜身,厂方向工人道歉等。资方见此事引起众怒,就撤换了四个民愤极大的抄身婆,并向工人道歉。 【第四次罢工】 全面抗战爆发前,三友实业社经常性开工不足,老板就安排工人每天上半天班,但只发原来四分之一的工资(简称二五工资),引起工人们的极大不满,于是工人们开展了第四次罢工。国民党警察署逮捕了工人代表,由于工人们团结斗争,国民党警察署只好释放工人代表,“二五工资”也从此销声匿迹。 20世纪30年代三友实业社杭厂大门 【第五次、第六次罢工】 1945年8月,“三友实业社杭厂”更名为“杭州第一纱厂”。在战争中饱受日本侵略者残酷压迫的工人们在欢庆胜利的同时,提出了“不增加工资不复工”的口号。遭拒绝后,厂里约400名工人开始了持续三天的罢工,最终迫使资本家增加了工资。同年年底,工人们提出年底发双薪的要求,遭到厂方拒绝,他们再次举行罢工,厂方派出工务代表和工人代表谈判了几次,都未能达成统一。厂方担心罢工的时间越长工厂损失越大,只能基本同意了年底发双薪的要求,纺织工人们的第五、第六次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 【第七次罢工】 抗战胜利以后,工人们依旧面临着严酷的现实,他们对国民党的统治日益感到失望和不满,意识到只有斗争才能争取社会的和平民主,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1946年7月29日,因物价上涨,杭州第一纱厂和长安纱厂两厂工人向厂方提出四点要求:一、增加工人工资35%;二、发给每个工人白布13尺;三、女工产假发一个月的工资;四、每天工作时间从12小时改为10小时。厂方没有答应工人的要求,工人们进行了第七次罢工。后经国民党杭州市社会局劳资评断委员会调解,8月16日给出了调解意见:一、工资暂不增加;二、每个工人发白布13尺;三、女工产假发一个月工资;四、为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每天工作时间仍为12小时,但厂方增加发放每个工人基本工资十二分之一的津贴。罢工基本取得胜利。 杭州第一纱厂整经车间 【第八次罢工】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国统区经济危机日渐加深,物价开始上涨。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激起国统区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1947年4月27日,杭州第一纱厂工人首先进行罢工,要求补发工资差额。5月2日,以各业工人为主体的打米店风潮爆发,湖墅一带的粮店均被捣毁。 在这次打米店风潮中,杭州有300多家大小粮店被毁,风潮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行动之激烈,堪称空前。打米店风潮震动了国民党中央,浙江省有关当局更是惊恐万状、手忙脚乱。引起打米店风潮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党政府限制、冻结工人工资指数。他们出此一招,是为了减轻经济危机,以便把内战继续下去。因此,这一风潮也是浙江工人反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突然爆发,使当局措手不及,打乱了国民党的阵脚。国民政府行政院专门对粮食问题作报告,规定各省粮食可以自由运行,“遵照平价办法自动议价”,同时国民党当局不得宣布“指数解冻”,重新按生活费指数发放工资。 【第九次罢工】 1947年9月25日,第一纱厂工人们向厂方提出工资折实(按照物价指数结算工资)和公布底薪的要求,厂长负责人自恃有国民党的罢工禁令,傲慢地不予理睬。工人们气愤极了,经商量决定,先采用开空车消极怠工的方法进行抗争,待时机成熟时,再全体罢工。 第二天,只见车子呼呼转,却不见产品出来。工头不知有计,走过来关车。工人们趁此机会,一面围着工头论理,一面通知全厂工人把1万多枚纱锭、600多台布机停下来。 罢工开始,1500余名工人自动组织起来,分别守住大门和电话,把整个工厂封锁起来,还扣住厂长和工头。几天后,厂长偷偷地溜走了。随后,大批荷枪实弹的警察冲进厂里,局势进一步紧张。工人们团团围住警察,向他们开展政治攻势,不仅取得了大部分警察的同情,还扣住了几名最蛮横的警察。厂方见硬的不行,就派人进厂和工人谈判,答应工人只要放出扣押的警察并复工,所提的条件就可以接受。厂方权衡再三,被迫表面上答应工人们的要求,并给每个工人发放白布一丈三尺,罢工期间的工资照发。复工后,厂长向政府和保安司令密告了罢工积极分子名单。 10月5日,国民党杭州市政府发出布告,称“工人的罢工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宣布对拱宸桥地区实行戒严,并派出一个连的军队开进工厂进行镇压。军队进厂后,杭州第一纱厂进行停产整顿。军队逮捕了罢工积极分子12人,并将他们关入监狱;同时对所有工人进行重新登记,要求每个工人必须要有商店老板或保、甲长等“有头有脸”的人担保,对登记合格的工人发给由国民党杭州市政府颁发的证件;同时又以登记不合格为借口,开除参加罢工的81名工人。此次罢工虽以失败告终,但是为我党积累了工人运动的经验。 监视纱厂工人的工头 拱墅是我国近代工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的工人罢工斗争是全国工人运动的一个缩影,这些罢工斗争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 (资料和图片来源:《藏在运河里的红色杭州》)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