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杭州解放,百废待兴。彼时的杭州,工业基础薄弱,快速发展生产以解决城市生产生活问题,成为摆在新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贯彻浙江省委“积极恢复与重点发展生产”的方针,杭州市军管会工业部召开了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号召大家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工业献计献策。就在这次座谈会上,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杭州办事处反映,有一套黄麻纺织设备闲置在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五棉纺织厂的仓库里,可以调拨杭州供建厂使用。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兼杭州市军管会主任的谭震林对这个建议十分重视。在与上海市军管会主任陈毅取得联系后,谭震林向中央请示,很快得到毛泽东的批示:“全国尚未解放,在自力更生原则下建厂,同意。” 1937年《杭州市公司行号年刊》中记载的“麻织品业”行号清单 黄麻纺织设备迁杭设厂工作就此快速展开。 浙江是产麻大省,杭州有着种植和生产黄麻的悠久历史与现实基础。当时解放战争尚在进行中,军事供给需要麻袋,而国内生产的麻袋供不应求。麻袋生产不仅有利于增加利税,同时还可解决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1949年9月,位于杭州的麻纺织厂在党中央和省、市党委及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开始筹建了。 1950年5月15日,工厂被正式定名为浙江麻纺织厂(简称浙麻厂),受浙江省工业厅直接领导,翟翕武出任第一任厂长。这是浙江解放后自主新建的第一座国营大型工厂。 浙麻厂建厂初期部分人员合影 凭着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的干劲,工人们以高昂的热情,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苦干巧干,只用了10个月就建成了第一条生产线,刷新了新中国工业建设速度。1950年8月1日,浙麻厂投产运行。1951年,浙麻厂生产麻袋596万只,基本满足了国内需要,并开始出口,结束了我国麻袋从英国和印度进口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浙麻厂上缴的利税占到杭州市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到1985年,浙麻厂共为国家创造了13.2亿元的利税,所创利税总额可再造40多个同等规模的黄麻纺织企业。浙麻厂生产的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等52个国家和地区。 浙麻厂曾在国内黄麻纺织行业内创造了数个第一:最盛时浙麻厂年产麻袋近1亿只,占全国麻袋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浙麻厂拥有当时国内唯一的黄麻纺织科研机构,该机构先后研发出黄麻簇绒地毯、麻塑混纺纱线、工艺装饰布及工艺品,还研发出了黄麻高支纱,是当时国内唯一黄麻高支纱生产机构。 浙麻厂的女工们 在计划经济年代,浙麻厂还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占地800多亩的浙麻厂有幼儿园、职工子弟学校、医院、消防队等。如今,拱宸桥以北、大运河东岸地区早已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宇,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里曾雄踞着纺织行业的“航空母舰”——浙江麻纺织厂,而它的建造与发展,不仅改写了我国麻袋依靠进口的历史,而且培养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代黄麻纺织工人。 (资料和图片来源:《藏在运河里的红色杭州》)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