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美感教育在近现代杭州的实践
来源:《民国杭州艺术教育》  作者:吕学峰  日期:2023-07-12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浙江成为了最早受到侵略的省份之一。因为地理位置上靠近最早开埠的上海、宁波,杭州从很早开始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1896年,继宁波、温州之后,杭州也被辟为商埠。与此同时,各国的传教士们纷至沓来。到杭州进行传教活动的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教会组织,其中基督教教派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如来自英国的圣公会,来自美国的浸礼会、南长老会、北长老会等,而天主教教派则主要来自意大利和法国。这些教派的传教士来到杭州以后,除了进行常规的传教活动外,还建立了一些教会学校,从而将西方现代教育直接“嫁接”到中国教育之中。这些学校包括全日制小学、中学和大学,还有一些儿童院、识字班和圣经学校。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浙江成为了最早受到侵略的省份之一。因为地理位置上靠近最早开埠的上海、宁波,杭州从很早开始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1896年,继宁波、温州之后,杭州也被辟为商埠。与此同时,各国的传教士们纷至沓来。到杭州进行传教活动的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教会组织,其中基督教教派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如来自英国的圣公会,来自美国的浸礼会、南长老会、北长老会等,而天主教教派则主要来自意大利和法国。

这些教派的传教士来到杭州以后,除了进行常规的传教活动外,还建立了一些教会学校,从而将西方现代教育直接“嫁接”到中国教育之中。这些学校包括全日制小学、中学和大学,还有一些儿童院、识字班和圣经学校。

这些有别于旧式学堂的新式学校,早期的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基督教北长老会创办的“育才女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美国基督教北浸礼会差会创办的“杭州惠兰中学堂附属小学堂”(今建国中路第一小学前身)、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英国圣公会创办的“私立信一小学”(今马市街小学前身)等。这些学校基本上都照搬了各传教士所在国的教育模式和课程结构,设置有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比如于1903年创办的杭州惠兰中学堂在开设国文、英文、算学、理科、历史、道学等六门主课的同时还开设了三门副课,即音乐、图画、体育。虽然并未把艺术课程纳入必修课范围,但学校显然已关注到了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之重要性。为了唱诵赞美诗,教会学校普遍开设了音乐课程,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中国本土学堂也随之陆续开设了艺术课程,受到学子的欢迎。当时将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称为乐歌。光绪二十四年(1898),杭州部分新学堂已经开始设立乐歌课。

1899年,杭州创办了养正书塾,同时开设音乐课,这是杭州发现较早的近现代新式艺术教育现象。其后,杭州新学堂普遍设立音乐课或乐歌课。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音乐文化普及的重要契机,伴随而来的是西洋音乐的基础知识、西洋乐器(钢琴、风琴、小提琴等)在杭州的逐渐传播和普及。光绪二十九年(1903),《浙江潮》第六期刊登署名匪石的《中国音乐改良说》一文,主张设立音乐学校,在普通教育中加设音乐课、举办音乐会等,从理论上对艺术教育兴起的必然性进行了一番系统叙述。

杭州近现代学校艺术教育的法定地位是由清政府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确立的。光绪二十九年,张日熙、荣庆、张之洞等联名奏呈重订学堂章程,史称《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在全国实行的完整的近代学校体系。它对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在此之后,杭州的中小学堂教育渐趋规范且有章可循。

微信图片_20230712110843.jpg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堂学制5年,课程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数、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8科,亦可加设图画、手工等科目;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课程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数、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9科,亦可加授手工、农业、商业等科目;中学堂学制5年,课程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12科。”此前“浙江各地兴办的学堂因无统一的规程,不仅所设课程各异,程度也参差不齐;章程颁布后,各省的中、小学堂始有章可循”。至此之后,浙江尤其是杭州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的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逐渐开始普及。

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蔡元培被委任为临时政府教育部的教育总长。在此百废待兴之时,教育改革被视为头等大事。1月19日,教育部即向全国各省颁发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其中明确“民国既立,清政府之学制,最必须改革者”。1912年7月10日至8月10日,教育部召开了中央临时教育会议,讨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政策与改革措施,如教育宗旨、学校系统、各级学校法令等。在会议上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会后,教育部于1912年9月2日公布了《教育宗旨令》,其核心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该指令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平均发展”的方针,其中艺术教育以“美感教育”之名第一次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同年9月至11月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校教育制度的法令和规程。在这些法规中,均涉及了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内容,大力推进了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美感教育”,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在各地推进。虽在袁世凯复辟期间受到过复古风气的影响而一度遭到冷遇,但可以确信的是:在当时美育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属于国民政府统治核心区域内的浙江,素来走在全国的前列。民国初期,浙江省历任教育行政长官依次为蒋梦麟、陈布雷、张道藩、叶溯中、许绍棣,均是民国社会能量巨大的知名人士。他们对本地区教育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特别要提到的是,民国早期浙江的两位教育司长沈钧儒、沈钧业,他们都曾留学海外视野开阔,为浙江美育教育的推展提供了不少新的理念和思路。

杭州市的正式建市在民国16年(1927)。1927年2月,北伐军攻占浙江全境,同年7月27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成立,浙江进入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月,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地方建制:撤消道制,实行省、县两极制,规定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特殊情形者可酌设市。于是,浙江省政府划出杭县城区及西湖全境,即东南沿钱塘江至闸口一带,西至云栖、天竺,北至拱宸桥、笕桥,另设杭州市。这是历史上杭州建市之开始。据历史档案记载,当时杭州市总面积约910平方公里,总人口数量380031人。全市共划分为六个区,即城区、西湖、江干、会堡、皋塘、湖墅等。到了1936年,划区进行了再次的调整。杭州市被重新划分为十三个区,即城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六个区,西湖区改称第七区,江干区改称第八区,会堡区改称第九区,皋塘区分为第十、第十一两个区,湖墅区分为第十二、第十三两个区。杭州的教育区划与之关系密切。

民国成立后,在对旧式私塾学堂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浙江的新式小学大量出现,而中、高等教育等较民国前亦有了长足进步。在浙江各市县学校美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杭州无疑是走在了前列。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