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兰台讲堂丨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兰台讲堂丨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韩李敏  日期:2023-07-13

钱塘江大桥档案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档案文献遗产,是浙江省档案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有关钱塘江大桥档案还保存着许多故事。

历经五年的档案捐赠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543.png

青年茅以升

1975年,茅以升托人将钱塘江大桥的档案赠送给浙江省档案馆,并附上了一封捐赠信,全文如下:

浙江省档案馆:

钱塘江桥为浙江及各省劳动人民的一项巨大成就,我曾参与工程,始终其事,藏有当年设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整理为三卷:(1)工程报告(2)专刊、汇稿(3)工程摄影。兹特赠送你馆,以供参阅,如蒙接受,即祈查收、整理,并示复为荷。

此致敬礼!

茅以升

1975年9月6日

浙江省档案馆收到茅以升的捐赠档案,感到非常的突然。

当时的档案馆觉得钱塘江大桥的档案应归属铁路部门管辖,不属于综合档案馆管理的范畴,于是,就与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上海铁路局得知此事,立即作出回应,要求将钱塘江大桥档案交给上海铁路局保管。

1978 年 9 月,浙江省档案馆应上海铁路局的要求,把茅以升捐赠的钱塘江大桥档案转交给了上海铁路局。

茅以升得知这个情况后 ,认为这样做不妥当,违背了他的个人意愿。于是转告浙江省交通厅,要求将钱塘江大桥档案从上海铁路局去要回来。

1980年,几经辗转,钱塘江大桥档案再次回到了浙江省档案馆,并附上了1980年9月17日茅以升给浙江省档案馆的第二封捐赠信:

“钱塘江大桥档案三册,已由上海铁路局取回,仍由你馆保管,正是我的愿望,甚为欣慰。”

历经5年辗转,茅以升的捐赠意愿终于得以实现。

茅以升捐赠的三册档案,主要由四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1)反映1933年8月至1934年12月钱塘江桥筹备期间的档案。有建桥计划书、招标简章、工程说明与筹备报告、工程的概算与预算。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546.png

钱塘江桥工程图纸

(2)钱塘江桥工程图纸,共53张,主要有地质图、地形图、工程施工图,是工程的核心部分。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548.png

1937年钱塘江大桥建成时的照片

(3)钱塘江大桥工程摄影。摄影底片86张、照片75张、印刷出版的《钱塘江桥工程摄影》等,主要内容有全桥概观,桥墩、钢梁、引桥施工时的系列照片,它具体、形象、真实记录了工程建设的进展、施工情况。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551.png

茅以升亲笔手迹

(4)茅以升撰写并出版的有关钱塘江大桥的文字、著作。如《 钱塘回忆——建桥、炸桥、修桥》《钱塘江桥工程记》(1946年5月)《抗战以来的钱塘江大桥》(1946年)《钱塘江大桥概述》(1947年11月)。

茅以升说过,“过去我为人民修建了钱塘江大桥,现在我又把大桥的全部资料献给国家,这才能说真正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给我的历史任务。”茅老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这种强烈的档案意识和境界,他的严谨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档案进馆后即发挥重大作用

02

茅以升捐赠的钱塘江大桥档案进馆以后,不久即发挥了重大作用。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 必须探明杭州市的地下水情况,而钱江大桥附近是最好的钻探位置。于是他们就想起找钱江大桥的工程地质档案。几经转折,1981年6月8日,他们找到了浙江省档案馆。省档案馆就从茅以升赠送的钱塘江大桥工程档案中提供了“桥基地质探验图”(第七图)图纸一张。省建筑设计院的同志如获至宝,欣喜万分。他们说“如果找不到这方面档案,要重新钻孔取得地质资料的话,需要花费资金十五万元左右,而这个数目仅仅指在平地上施工,要在钱塘江江面上施工则还不够。找到了这份档案,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大量资金。” 他们还说“这份档案材料很重要,如果光从经济上来估价,那还是低估了它的珍贵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555.png

国家档案局编印的《档案工作情况》

1981年7月10日,国家档案局编印的《档案工作情况》转载了浙江的《档案工作情况反映》,并对此加了近500字的编者按,加以宣传报道,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反响。

1981年6月19日,浙江省档案馆以书信形式,将钱塘江大桥档案在为杭州探明地下水位工程中发挥作用这一情况报告给茅以升。7月3日,茅以升随即回函,予以肯定和鼓励:

“钱塘江桥桥基地质钻探资料,由于贵局整理运用,得在杭市探明地下水位工程发生作用,极表欣慰。……并向贵局的出色工作,表示敬意。”

茅以升并在信中告知,上海铁路局保存有较完整的钱塘江大桥的水文地质资料,如有需用,可以联系查阅。

钱塘江大桥档案发挥重大作用的利用案例,至今都成为全国著名的档案利用典型案例。

茅以升亲临省馆视察
03

1985年5月23日,是一个永远值得回忆的日子。

那天一早,我像往常一样,准时到单位上班。一进大门,即获得茅以升先生上午要来省馆视察的消息。

当时的茅老已经九十多高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中国档案学会顾问。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559.png

1985年5月23日上午,茅以升视察浙江省档案馆,与部分干部职工的合影

茅老捐赠档案时,就明确要求将大桥档案整理好,保管好。但是,10年过去了,大桥档案并未经历任何的整理。茅老所说的三卷档案,实际是三个大的文件夹,是茅老对档案的初步分类。

为让茅老看到档案的新面貌,我立即亲自动手,对三夹子档案重新进行了组卷和整理,利用原基础,将三夹子档案整理成13个档案案卷。并按要求,拟写了标题等,组织馆里最优秀的档案整理装订专家,对档案进行了重新装订,请馆里书法最好的老同志,给每卷档案书写了案卷标题。

当茅老看到整理后的档案,非常地高兴。他说 “你们工作做得很好,档案保管得这样好,我很放心,这些档案今后还是很有用的。”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602.png

茅以升先生在库房查看档案,左二为馆长娄德生,左三为作者

浙江省档案馆馆长娄德生向茅老汇报了档案馆建筑和馆藏档案情况,并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桥档案和钱塘江海塘工程局(茅老曾任该局的局长)档案的保管和发挥作用的情况。

茅老关切地询问了档案馆有关情况,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档案库房。当他目睹档案库房良好的保管条件后,欣慰地说  “档案放在这里保管好。” 

14箱大桥档案今何在
04

钱塘江大桥工程档案数量很大,茅以升捐赠的大桥档案是整个工程档案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是工程档案中的核心部分,也是茅以升建设钱塘江大桥的心血的结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86张摄影底片和茅老的亲笔手稿,因为它们是最原始的档案。

众所周知,1937年,因抗战的原因,钱塘江大桥被炸毁后,茅以升率领桥工处撤退至兰溪,完成了大桥的竣工图。此后,又迁往湖南湘潭、贵州平越等地。当时桥工处仅剩三人,唯一的公物就是茅以升整理出的 14箱钱塘江大桥工程档案资料。这14箱档案资料一直伴随着茅以升,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解放以后,14箱档案资料去了哪里?其中主要是些什么内容?有人撰文说,茅以升捐赠给浙江省档案馆的就是这14箱档案资料,这是大错特错的。

茅以升捐赠给浙江省档案馆的钱塘江大桥档案是他个人的收藏,与14箱工程档案没有半毛关系。

1949年解放以后,原管理钱塘江大桥的“桥工处”,将14箱档案资料全部移交给了上海铁路局,据当年留下的移交图表清册显示,其中有各种图纸约 2000 张,报告、计算书约 253 本,可谓数量庞大。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照片、底片、电影胶卷等等。

完整的钱塘江大桥工程档案保存在上海铁路局,这是没有争议的。据1982年《档案学通讯》发表的《钱塘江大桥档案的整理工作》一文,系统介绍了大桥档案80年代初在上海铁路局的保存、整理、分类状况。但是,该文未提供任何具体数据。

40年来,14箱档案究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永琪先生撰写的《钱塘江大桥文献寻访悲喜记》给我们递交了一份较为客观可信的答案。

第一,有关工程的图纸及历史资料,目前主要保存在杭州铁路工务段档案室。由于大桥一直处于使用状态,这些早期的技术资料与后来新增形成的技术档案,按照工务技术资料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连续编目保管。由于铁路桥梁的重要性,这些早期的技术图纸大多被标注为“保密”级,不对外提供利用 。

杭州工务段的档案资料非常完备,但却未见解放初移交清册中的约 300 张腊布底图,也许这些腊布底图仍然保存在上海铁路局。而其他晒蓝图纸与清册是否完全吻合,因经过重新整理,已无从查考。桥工处 1948年2月所编纂完成的钱塘江大桥工程总结原件还留存在工务段,这份总结是当时撰述的有关大桥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汇总,信息量很大,与茅以升后来修改撰写的《建桥回忆》相参照,对于研究大桥工程及茅以升在解放前后的认识变化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第二,照片档案,保存在上海铁路局。

 20 世纪,中国的工程记录摄影仍属幼稚时期,与其他政治、社会、战争、生活方面留下的大量影像相比,数量明显稀缺,存世的工程影像,特别是实时记录的影像就更显珍贵。历史上,只有京张铁路的建设,聘请外国人留下少量影像资料外,就剩钱塘江大桥工程,留下了 20 世纪中国有影响的大工程中数量最多、记录最为全面、手段最为先进的影像档案。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606.png

茅以升(右)陪同杭州兴业银行董事长徐新六(中)参观钢梁组装

目前上海铁路局保存了钱塘江大桥工程建设底片 4000 余张,全部为120 相机胶片,现已进行扫描数字化保存。还有部分抗战前在杭州冲洗出来的照片,不过规格尺寸都比较小,所记录的内容、场景相当丰富全面。这与茅以升捐赠给浙江省档案馆的底片、照片的规格完全相一致。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608.png

《钱塘江桥工程摄影》第一辑

当年,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茅以升专门选择了部分照片,编印了《钱塘江桥工程摄影》,第一辑1936年5月出版,收录了大桥工程 18个月工期中的影像 52 幅 ;第二辑1937年5月出版,收录的是第一辑后 12个月的影像,共收录照片 62 幅;同时还出版了一个英文版,是第一、二辑的精选图集,共收录照片105 幅。本来计划待工程结束尚有第三辑,因抗战爆发桥梁炸毁而作罢。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611.png

《钱塘江桥工程摄影》第一辑

第三,电影胶片。

茅以升为了真实记录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不仅使用照相技术,留下照片档案,而且,购置了摄影机,用当时最先进的电影技术,拍摄影像。采用胶片电影手段记录工程,真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举,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茅以升在《钱塘江建桥回忆》一文中提及这套电影片“长约 2500 公尺”。杭州工务段保存的 1948年2月大桥工程总结中,第七章杂录之第四节“工程电影片”的记述中披露了详细数据,当时保存的电影胶卷为60卷。

这 60 卷电影胶片,按时间顺序依次摄入的场景内容,被分类剪接成轴,计分为 12 类 :(1)基础木桩工程 ;(2)混凝土工程 ;(3)浮运沉箱工程 ;(4)钢板桩围堰工程 ;(5)气压沉奠工程 ;(6)钢梁安装工程 ;(7)特别事项 ;(8)护墩工程 ;(9)南岸引桥 ;(10)全桥概观北岸引桥及公路桥面 ;(11)开口沉箱 ;(12)混凝土桩。

此外,尚有开工典礼片1 卷,开工及竣工 1 卷,道门朗公司制造钢梁 1 卷。可以说每一卷即为一个专题,划分科学有序,作为工程教育电影,无疑可称“杰作”,民国时期没有任何一项工程有如此详尽、专业的影像记录。

微信图片_20230713194614.png


《钱塘江桥开幕典礼》电影胶片

这批电影胶卷,原来保存在上海铁路局。

“文革”之前,茅以升将该批电影胶卷调往北京,计划制作影片,后因“文革”而停止该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1981年,茅以升委托铁道部科学院所属的科技情报研究所(挂电影室的牌子),将该批胶片制作成纪录片。1982年,54分钟的《钱塘江桥工程》影片制作完成,署名由上海铁路局科技委、铁道部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出品。

后来由于电视兴起,铁道部电影室就下马了,转向改做闭路电视业务。电影室制作的影片及所有素材,都存放在铁科院一座食堂的二楼。后来铁科院改制,拆了食堂盖高楼,电影室的旧物、胶片全部作为废品处理了。茅以升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茅以升的女儿)好不容易从铁科院找回了一盒35毫米电影原片,铁盒上用毛笔书写“钱塘江桥开幕典礼子片”几个字样,其他60多盘钱塘江大桥素材胶片就全部被处理掉了。1982年完成的《钱塘江桥工程》纪录片,由于并未正式上映,当年留下了两份拷贝,一份保存在上海铁路局,一份交给了铁科院情报所。上海铁路局的拷贝至今尚存。

回顾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历史,证明科技档案很有用,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具有历史价值。但在科技档案的管理上,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及机制,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科技档案如何做好鉴定、保护、管理和开发开放,要走的路还很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