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毛主席指示: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10-27

微信图片_20231027101512.png

光绪年间所立“永禁冒用”碑,体现了对张小泉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

杭州张小泉剪刀有着三百多年生产历史,素以质量好、品种多、式样美而驰名中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张小泉剪刀就被列为宫廷用剪,近代又多次在南洋劝业会、国货展览会、西湖博览会、巴拿马博览会等中外商品赛会上获奖。

张小泉剪刀的原料同一般剪刀的用料一样,但它的制剪工序却很复杂:从试钢、试铁到上油,再扎绒、刻花,要经过72道工序。制作张小泉剪刀只有注重这些工序中的每一个细节,才打造出它的优点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经营分散,手工生产方式落后,加之资本家的剥削,生产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抗战爆发后,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摧残下,剪刀的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至1949年,大部分剪坯炉灶被迫停业,全市只有十多只炉灶,勉强维持生产。另外,作坊分散,资金短少,设备简陋,劳动效率很低,生产不正常。张小泉剪刀的生产发展也面临困局,1949年年产量只有40多万把。

经党和政府的扶持,1952年,杭州市93%的剪坯炉灶组成了5个联营工场,由政府供给原材料,包销成品,杭州剪刀的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3年,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剪刀工人纷纷组织起来,走上合作化道路。合作社的规模由小到大,至1956年初,全市有93.2%的剪刀业手工业者参加了合作社。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消灭了剥削,从事剪刀业的工人成为了企业的主人,大大发挥了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剪刀生产的快速发展。

1953年,剪刀年产量达到186万把,超过了历史最高产量160万把。以1953年的产量为100%,1954年上升为123.08%,1955年为128.5%,1956年为182.08%。

但就在这时,张小泉剪刀出现了质量下降、品种减少等问题:里外口合缝不平直、刀锋过陡、刀头易断、容易生锈,一把杭剪用不上3年就坏了。花色品种上,也只经营一般日用的5个品种,新疆牧民要的羊毛剪,浙江麻纺厂要的纱剪,黄岩果农要的桔剪,卫生部门要的医药用剪,都无法供应。

1955年4月6日,毛主席饭后散步到了中南海瀛台,去看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举办展览的展品。在察看过程中,他有时提出问题,有时指示工作。他指出:手工业很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要大力发展,党委要鼓励干部做好手工业的工作,手工业有许多好东西,像王麻子的刀子和张小泉的剪子,便利了群众生活,一定要帮助他们发展。1956年3月,毛主席又在《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再次指出:“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微信图片_20231027101515.png

张小泉剪刀厂老厂房

毛主席这一指示传到杭州后,张小泉剪刀生产更是得到各级重视,杭州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在国家和浙江省的支持下,采取了措施,加快发展张小泉剪刀生产。

当年4月11日,杭州市人民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改进剪刀生产保持产品特色的意见》。意见指出了剪刀生产上的质量差、品种少等问题,主要是轻率地改变原来的生产经营制度,改变了劳动组织;对剪刀规格质量和技术操作的要求,不能完全体现过去好的制造经验;生产中的检验没有过去严格了;产销协作方面与市场脱节。要求必须积极设法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花色品种,正确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观点,并采取4个方面的措施加以改进。意见的下发,带动各界重新恢复名产品老工艺,恢复杭产品的声誉。

1956年8月,为了全面发扬张小泉剪刀的优良特点,全市组织了3个剪刀生产合作社和27家公私合营张小泉剪刀店近千名工人开展劳动竞赛,还成立了张小泉剪刀花色品种技术研究组,研究和总结了杭州剪刀制造的特点,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剪操作规程和各式剪刀的规格,将已断档二三十年的张小泉各式剪刀逐步恢复起来。1956年品种增加到69种,1957年增加到76种,1958年增加到136种。品种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改观。

微信图片_20231027101518.png

20世纪50年代的剪刀整理工艺

微信图片_20231027101522.png

20世纪50年代的剪刀抛光工艺

微信图片_20231027101526.png

20世纪50年代,老工人在刻花。以前“张小泉”3字就是通过手工刻花做上去的。

同时,在国家和省里的资助下,剪刀制作开始从手工化走向机械化。1956年11月,由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出资,省市手工业联社资助,张小泉剪刀厂新的机械化工厂在杭州市大关桥花园内动工兴建。新的厂房设有制坯、冷作、白工和电镀等车间,除了镶钢工序仍用手工操作外,其他普遍利用机器来代替手工操作。

1957年,新厂房竣工,3个合作社先后迁入。1958年4月,制坯、白工和电镀3个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剪刀合作工厂。同年8月,经过合作工厂的申请和政府批准,转为地方国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从此,完成了剪刀业从个体生产、经过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任务。1963年改名为杭州张小泉剪刀厂。

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建立后,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减缩工序。成立了由干部、群众参加的技术革新小组,全厂干部改革原始生产工具,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全厂就有57个项目革新成功。将过去制作剪刀的72道工序一下子简缩到22道,其中18道工序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同时,对电镀、热处理等工艺进行了改革,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劳动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从此,张小泉剪刀生产丢掉了昔日的“一只风箱一把锤、一块磨石一只盆、一把锉刀一条凳”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过的大发展。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杭州张小泉剪刀厂,除了重视产品质量和产品花色品种,还开始重视对产品后续服务。从1961年8月起,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实行出厂产品包换包修制度。专门设立了调换修理门市部,并且委托经销单位承接调换和修理。所有出厂产品一律刻印记号,实行包换包修。凡刻上“泉”或“近”字记号的剪刀,出厂后如果发现断钢、口铁、缩钢头、眼边断裂等问题,任何时候都可以调换;凡是销钉过松过紧、眼沿脱落、开口过头等问题,实行免费修理;凡是落缺、用钝等也可负责有偿修理。

1962年1—7月供应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省市的张小泉剪刀,比外调数量最多的1961年还多20%。这批外调的剪刀花色品种共有28种,也比往年多,其中有精巧的家用剪、发剪和裁剪,还有专门供新疆和内蒙古牧区使用的羊毛剪等等,在全国制剪行业中居于首位。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理解毛主席对剪刀生产这一指示上,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认为要大力发展张小泉剪刀这个传统产品,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赋予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使张小泉剪刀富有时代特色,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这样才能一万年也不会搞掉下来。

微信图片_20231027101528.png

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技术革命后,张小泉剪刀厂改用弹簧锤锻制剪刀。

微信图片_20231027101531.png

1984年5月2日,杭州市张小泉剪刀工业公司成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小泉剪刀生产恢复了生机。以改革开放为先导、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以现代化管理为目标,加快了张小泉剪刀的发展。“张小泉”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世界五大洲。1988年跨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成为全国刀剪行业唯一的国家二级企业。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