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弘一大师与杭城之殊胜因缘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
武林旧事
 
令朱自清难忘的江南梅花
来源:《西湖寻梅》  作者:  日期:2024-03-01

光绪二十四年(1898),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苏北的一座小城东海县出生。五岁时,朱自清随父母迁居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号称“江北的江南”,虽不及三吴都会的杭州,但也可谓风月无边、花团锦簇。可是朱自清的家里人似乎都不甚爱花,所以他对花所知甚少,只知道蔷薇什么而已。印象比较深的,还是街巷里走动的卖花姑娘,自己也因此爱上了花。朱自清自己也清楚,他爱的恐怕不止是花。

微信图片_20240301104053.jpg

朱自清

1927年初,朱自清离开了著名的白马湖,举家来到了北平,住进清华园。这一年二月,曾经在白马湖春晖中学时的同事加好友丰子恺的第二本画集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里面的一幅《卖花女》,一下子勾起了朱自清对江南的怀念,这种回忆一直萦绕着他。也是这一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他想起了《采莲赋》,想起了《西洲曲》,“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不论是田田的荷叶,还是逼仄小巷里飘来的栀子花香,都充满了江南的味道。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梅花罢!

在去白马湖之前,朱自清曾在杭州一师任国文教员。那时的一师和后来的白马湖都是新文化运动在江南的重镇,人文荟萃,灿若霞霓,乃至后来再没有任何一所中学能有如此辉煌的光彩。也在一师任教期间,朱自清领略了杭州的梅花。少年时,由于钟情于新文学,对喜欢用旧体诗吟风弄月、歌花咏草的诗人名士,并无闲心赏花。在一师时,他的一位同事是一位拥有深厚旧学根基的新诗人,看花极有兴致,朱自清便时常和他一起去孤山看梅,不过仍旧没有很高的兴致。当时孤山的梅花不多,更无临水而开的,根本领会不到“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雅趣。孤山也太过热闹,记得有一次他与这位朋友在放鹤亭喝茶,来了一个方面有须,穿着花缎马褂的人,用湖南口音和人打招呼:“梅花盛开嗒!”因为他的湖南口音将这个“盛“字说得特别重,倒是把朱自清着实吓了一跳。所以他对孤山的梅花没有太多印象,倒是这个“盛”字深深地印在朱自清的脑海里。

微信图片_20240301104055.jpg

灵峰探梅

其实,他的那位朋友也不是喜热闹的人,看花爱择清净之地。他听说灵峰寺有三百多株梅花,由于远在深山,去的人少,所以兴致很高,便约了朱自清和另外一位同事同去。当时去灵峰的路不似今天方便,他们是在湖边雇了船到岳坟,然后从岳坟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到达灵峰寺的。灵峰寺规模不大,周庆云补种的那三百株梅就在大殿西边的小园中。东墙下有三间净室,最宜喝茶看花;在北边小山的亭子上,湖山风景尽收眼底,甚至还可以看见钱塘江。此时的梅花并没有开,只打了些珍珠般的花骨朵,繁星点点,倒比孤山上“盛”开的更有风致。当时,寺院的僧人正在做晚课,暮鼓声声,梵音阵阵,和着袭袭梅香,陶醉了这三个青年。他们徘徊于梅花丛中,久久不忍离去。但是天毕竟黑下来,又无月色,深山不留人,他们只好向庙里要了一个旧灯笼下山去了。周围一片漆黑,远远看去,这灯笼就像林间漂浮的一点萤火。这三个青年在山上几乎迷路,被人家守夜的狗追着咬,很是狼狈。终于回到了岳坟,朴实的船夫仍然在等他们,相信这三个书生模样的青年不会枉了他的等待。从这天开始,灵峰的梅花就深深印入了朱自清的脑海里,那样一个醉人的黄昏,那样一个紧张的黑夜。



相关内容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走近西湖》论文集|仲向平、顾国泰:百年名店的书香风雅 2024-11-05
一周一档丨浙江省立战时大学的发展始末 2024-11-0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