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笔管闻名遐迩,是制造“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的重要材料。过去南湖西岸一带(今中泰乡)盛产苦竹,民间又叫做文武竹,因为它文可作笔管,武可作箭杆。南湖的笔管以色、圆、直,独步天下,行销全国。因为南湖在余杭,就叫做余杭笔管。苦竹细长而均匀,一亩竹山可产几万斤。每年秋冬,农民把它砍下山来,用细砂带水将每一节表皮砂去,漂清后晒白,用笔管刀把竹竿一节一节切下来,除去节头,然后量材选料,按质分类。高低档次可分为楝、选、元、亨、利、贞六等;按粗细要求分为上正、上上、上匀、小楷、指全五个品种;按长度分为细全、青方、粗全、甲全、平管、简管、三料、四料、短套、长料等十个规格。细全、青方是主品,长度分别为17和14厘米;三料和四料的长度分别为22和24厘米。细全、青方是用来制作各种规格的中、高档毛笔的;粗全制作低档毛笔;甲全用来制作算盘杆;平管制纱筒;筒管制烟管、短箫;三料作戏曲用的鼓棒;四料作纱厂的绕线工具;短套制笔套管;1米长的长料制箫和麻筒。现在有的粗甲全则用来制圆珠笔杆。 笔管经挑选、分类、分档后打捆,每捆数量4000支。余杭笔管的特点是:节长形圆,颜色洁白,无瑕斑,厚实坚韧,不易破碎,不易虫蛀。余杭笔管质地优良、品种齐全,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远销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南、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市。名扬中外的湖州善琏毛笔,其笔杆就是由余杭提供的。据《余杭镇志》记载,1933年全镇笔管产量达6万捆,计2.4亿根。后来由于大片竹山变成了森林果木,笔管生产大为减少。 笔管庄奉秦朝名将蒙恬为祖师,每年三月十六日是蒙恬祖师生日。是日,全行业歇工,选一庄聚会,上挂祖师神像,以猪头三牲供奉,会餐一顿。 凡笔管庄皆年初二即开工。不同于别的行业的是六月三十老板和伙计讲生意,以定去留,留用的还可歇下一月再上工。因为八月秋凉后(砍竹卖竹的时候)是笔管行业的旺季。 摘自《余杭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南湖文化》 文/ 任耕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