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建德市梅城镇千鹤村妇女用自己的汗水写就了“千鹤妇女精神”。 1953年,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千鹤村妇女在党的领导下,“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她们打破传统旧俗,走上田间地头,投身农业生产。男女社员实行分工、合理安排女劳动力的农活,突破历史束缚执行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千鹤村创办了全县农村第一个幼儿班,从生产力上解放妇女,打破禁锢,极大地激发了妇女的劳动积极性。随后几年,全村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各项工作领跑全县。 1955年,毛主席在审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对《千鹤农业社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夏收夏种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的报告看得特别仔细,从标题到内容,改得密密麻麻,连标点符号都作了修改,并亲笔写下了512字按语:“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要发动妇女参加劳动,必须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并将文章标题改为《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肯定建德县千鹤发动妇女投入农业生产的做法。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妇女工作的批示中,字数最多、分量最重、内涵最为丰富的一篇。他把发展中国妇女这一伟大的人力资源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起来,把妇女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重要论述后来被选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千鹤妇女精神”也成为中国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代名词。 毛主席对千鹤妇女的批示件 收录在《毛主席语录》第257页的按语 1952年9月7日,建德县庵口乡妇女互助组长统计表
千鹤女子民兵连首任连长钱海珍(右一) 带领女民兵在江边巡逻 千鹤大队妇女和男社员一道,劈山拦河溪改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