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杭州宋史论坛2025年第三期…
书讯 |《杭州文史》第40辑
讲座预告丨胡可先:白居易的杭…
文史探秘·杭韵传承——杭州市…
 
特别关注
 
杨素修杭州城的经过
十年结缘《杭州文史》
杭州自来水厂创办前后
解放时期笕桥开往菜市桥的航船
武林旧事
 
杭州工业遗存丨杭州通益公纱厂旧址:大运河畔的隆隆机声
来源:文保中心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4-10


杭州通益公纱厂旧址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006.png

杭州通益公纱厂旧址位于拱墅区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拱宸桥西堍桥西历史街区内,东临京杭大运河。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011.jpg

通益公纱厂旧址老照片

图:拱墅文旅

通益公纱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翌年竣工,由杭州殷富丁丙、王震元和南浔巨富庞元济等集议并筹募股本开设。后因经营不善,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停办。后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假手高懿丞投资该厂,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改组纱厂,更名为通益公纱厂新公司,后又改为鼎新纺织股份公司。该纱厂几经盘手更名,于1956年改名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此后,又分别与浙江印染厂及杭州第二、第一、第三织布厂等企业合并。2000年9月,杭一棉由香港查氏集团整体收购,更名为杭州一棉有限公司。后国家重新购回,由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管理。2007年,桥西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启动,通益公纱厂建筑得到整修保护。现由手工业活态展示馆中国扇博物馆等单位使用。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013.png

文物建筑分布图

通益公纱厂旧址范围内现存初建时期建筑四栋,分别为厂房三栋和办公用房一栋,占地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南面两栋厂房呈东西向一字排列,东厂房北侧约20米处尚留有一栋办公用房及另一栋厂房。厂房平面呈矩形,坐北朝南,皆为单层等高多跨砖木结构建筑。采用单坡木屋架组成的锯齿形排架结构,各组屋架均为木制单坡三角形桁架式,以三根木质斜向拉腹杆支撑,立两根方形木柱,柱径为10厘米,在厂房内形成横、纵向柱列;屋架的横梁、纵向连系梁以及排架柱的交接处施斗形金属套套接,并以螺栓固定。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015.jpg

厂房立面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239.jpg

厂房内景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244.png

东厂房平面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246.png

西厂房旧照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249.png

北厂房旧照

办公用房平面呈矩形,坐东朝西,为二层砖木结构楼屋,歇山顶,一、二层外立面之间饰水平线脚,二层檐下设一层菱角牙装饰,墙面辟平窗,室内施木楼梯上下通达。

微信图片_20240410170251.png

办公用房

通益公纱厂是杭州最早由民间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企业,是拱宸桥地区近现代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奠基石,也是杭州近代民族轻纺工业发展的历史坐标,具有极大的典型意义。旧址遗存建筑,是杭州清末时期工业建筑的实物例证,在杭州保留下来的已不多。2005年3月16日,杭州通益公纱厂旧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通益公纱厂旧址及高家花园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自来水厂创办前后 2025-07-25
秋英憔悴别湘累|女诗人秋瑾埋骨孤山 2025-07-17
百年杭州素菜馆 2025-07-14
中国航海日丨浪涌千年,帆影中的杭州 2025-07-14
回忆杭州沦陷前后 2025-07-0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市政协文史研究中心 杭州文史研究会  电话/传真:0571-877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