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白沙桥建设纪事
来源:《中国第一水电城——新安江》  作者:乐祖康  日期:2024-05-16

我们一直称白沙桥为“白沙大桥”。一个“大”字,足见建德人民对白沙桥的热爱和骄傲。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骄傲,因为白沙桥的建成,终结了那句“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隔江如隔海,渡江似登天”的千年古话,它曾被誉为是“东方第一石桥”。

微信图片_20240516113148.png

河是路的休止,桥是路的延伸。

半个世纪前,杭州至建德近200公里流域内除钱塘江大桥外还没有第二座大型桥梁。320国道到了白沙渡口交通车辆必须靠驳船摆渡,更楼、寿昌的居民要到梅城或者新安江,也只有白沙渡一条道。驳船并非机动船,而是靠人工持桨把舵行驶。白沙渡口浪大水急,掌舵极为艰难,当地老百姓曾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过渡难:“上面撑到罗桐埠,一飘飘到江村埠。”

1959年初,人们把智慧和勇敢投向了这片野性的波涛。浙江省交通厅决定将白沙渡口改建为桥,当年3月即开始了桥的勘测设计工作。设计人员陆续进场,主要有两位老工程师和三位同济大学五八届毕业生。当时,省交通厅厅长和设计院的工程师亲自来到建德,收集水文资料,勘探桥址。当时建德县城才刚刚起步建设,地名叫沧滩。设计人员一共勘察了三个桥位,根据地质、水文等情况,最后确定的实建桥位距白沙渡口下游的180米处。经水文分析处理,设计百年一遇洪水水位为33.32米。桥型选取双向对称纵坡式,是喜欢其造型上长虹卧波的曲线外观。大桥主体于1959年6月底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于当年8月完成,批准交付施工。

建桥组织机构叫新安江大桥修建委员会指挥部。指挥部就设在北岸桥头,场地是借用铁厂的。总指挥刘东乡,后曾任交通厅工程局副局长。指挥部下设施工、技术、质检、财务、材料、行政、保卫等组。施工队伍由省工程大队第二、四、六三个中队为主体,配以当地民工、船工。

1959年底,建德县政府确定成立“新安江城建办”。我当时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县委副书记李晨同志把我找去,叫我负责新安江城建办的工作,编制仍保留在宣传部。办公地点暂设在县机关基建办公室,人员从有关部门抽借。城建办的主要任务是:建造新城护岸绿化工程(资金省拨100万);修改编制新安江新城规划;白沙大桥建造中的一些后勤生活保障服务以及与上级的联络等。

1959年9月1日,白沙桥主体工程正式动工。

墩台施工的重点是抢建基础。由于桥位的地质条件特好,基岩平坦,高程均在17米,新安江大坝截流水位下降到高程20米,水面下不到3米即达基岩。水浅流量小,正逢枯水季节,河床暴露,白沙渡船停渡,改为便道,中间用几条船拼成浮桥,运输材料的车辆不再待渡耗时,可直接沿浮桥过江,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42天即完成了6个基础工程,至12月,墩台身砌筑全部到顶。

当时钢材、水泥奇缺,采用了传统的造桥工艺,建桥的主要材料是石料,全桥拱石、条石和块片石总量达10540方。为了节省资金,就地取材,全部采用寿昌石井山的优质青石,汽车装运到工地,堆场就在桥下北半边河滩。

我到城建办后不久,李晨副书记带我到白沙大桥建设工地指挥部了解大桥建设情况,他向工程指挥部提出要求:在白沙桥头预留江滨公路立交孔,路面宽7米。指挥部采纳了这一建议,工程建设中在白沙桥头预留了一个立交孔以满足新城建设需要。这个立交孔至今已半个世纪,一直未用,直至近年城防工程才派上用场。当时规划的前瞻性,50年后终发挥了作用,而且是无可替代的作用。

1959年12月开始主拱砌筑。主拱圈是拱桥的承重结构,是全桥施工的重中之重。技术上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其一是借用铁厂大会堂室内水泥地坪作样台,按1比1放出拱圈、拱架实样,拱架各杆件和结合节点钢板尺寸外形,螺栓孔位置,都在样台上画出定好,编号,制成样板,由石、木、金工照样板尺寸、规格加工制作。1孔45米拱圈共4904块拱石,在料场照样板尺寸、规格加工、编号,运到工地,不再修凿,直接使用,其二是针对拱架在砌筑过程中的沉降变形可能引起灰缝开裂问题,采用“预压后砌法”。也就是说,先把该孔约三分之一的拱石均堆放在拱架上,消除拱架大部分沉降后再翻移用砂浆砌筑。施工中,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说一块重500公斤的拱石,要送到20多米高空,在没有机械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要做到安全吊运到位、难度相当大。办法总比困难多,施工人员在普通手拉车车架前端底下再装一个轴座,车杠上边装一个A形带挂钩吊架。利用杠杆原理吊运拱石,只需一人搬运,很省力。技术人员还设计了木轮行车,解决了拱石吊运的定点就位。

造桥需要大量的木材搭满堂架。那时是人民公社时期,木材由国家统一管理,省里虽然额外拨了指标,森工站的木材还是供应不上,就在邓家高头山砍伐了600多立方松树。那些松树的直径均在50厘米以上,是村里的坟山树,村民们称之为风水树,已生长了百余年。为了造桥,当地老百姓心甘情愿地把它们一棵棵放倒,无偿地献给国家。

应天时,顺地利,得人和,白沙桥主体施工即快速又安全,砌拱最快的一孔,仅用了三天半时间。这在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60年5月2日,交通部在建德召开了“全国大跨径石拱桥快速施工现场会”。会上还介绍了施工安全的经验,全桥用石1万多方,从开采、加工、运输、架桥全过程中,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连重伤致残事故也未发生。

在主体施工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同时,几个附属性完善项目也提上了日程。

1960年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设计了几款灯柱和栏杆,几种式样都用木材制成实样,经过反复对比,广泛征求意见后选定。随后有人提议在桥头和栏杆望柱上安装石狮,此建议得到首肯。南北桥头两对大石狮外购加工,柱头上的石狮全部由工地上的石工雕刻而成,造桥的石工来自全国各地,能工巧匠云集。石工对雕刻石狮的热情很高,中饭后不休息,晚上挑灯夜战,没有额外报酬,顶多给一碗青菜面作夜宵。为了保证质量,派专人对石狮作品进行评定验收,不合格的拒收。石工们很在意自己的作品能否入选,人人精雕细刻,个个精益求精,雕刻的260只大小石狮,形态各异,或蹬或跃,或卧或戏,石质不同,栩栩如生,为白沙桥增色不少,故有“北芦沟、南白沙”之美誉。

1960年夏秋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来杭州,下榻在大华饭店,时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张选进通过省委书记处书记吴宪,请郭老题字留下墨宝, 为白沙桥题写了桥名。1961年初,在桥南端小狮山上新建六角形“迎客亭”,桥亭石柱上“姿若虹霓为河山增秀色,固若磐石与岁月竞久长”的楹联乃省交通厅工程局王家骝工程师所撰。

微信图片_20240516113200.jpg

1960年9月22日,白沙桥通车。白沙桥全桥长362米,桥高24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设有空腹小孔36个,净跨3米,纵向设检查通道小拱 29个,圆孔2个,桥北岸1孔10米立交孔。全桥浆砌块(条)石桥台2座、桥墩 5座,石砌条石、拱圈、拱点结构,共用石井山青石6120立方米,填碎石混泥3913立方米,接线路基土石方1.79万立方米。耗用主要材料:木材2327立方米,各类钢材20吨、铁件23.5吨、水泥1600吨,劳动力30.18万工日。核准预算投资162万元,竣工决算 147.65万元,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为4078.6元。

微信图片_20240516113202.jpg

▲白沙桥竣工碑

白沙桥是当时省内在建的最大公路桥梁工程,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当时省交通厅主要领导多次来工地检查指导,解决问题,看望职工。白沙桥修建期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建设者们披星戴月粗茶淡饭睡草棚,勒紧裤带搞建设。建德县政府积极划拨粮食和蔬菜,千方百计保障建桥职工的日常生活供应,逢年过节还组织慰问。1960年春节期间,县越剧三团在电影院为建桥职工专场演出了历史剧目《赵氏托孤》,许多造桥职工还是第一次看越剧,感到十分新鲜。

白沙桥桥型朴素浑厚,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民族传统石拱桥的遗产,又有独创的艺术风格。半个世纪过去了,它一直以最苍老的姿势,静卧于此,石做的骨肉,横跨于清冽之上,通南贯北,成为建德连接新安江两岸的重要纽带和地标性建筑。直到现在,平均每天有数万辆机动车从桥上经过,它依然固如磐石,风采依旧,为建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微信图片_20240516113204.jpg

(注:本文有些章节参考了刘庭智先生的《白沙桥建设杂忆》一文,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