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德寿宫,自开放以来一直是当之无愧的网红景点。这里不仅是宫殿与遗址简单地拼凑组合,而是一座杭州城的时光通道,连接着说不完的故事。 早在宋朝,这个网红景点里,就藏着一件来头不小的宝贝,它还与才女李清照及抗金名将岳飞大有关联…… 太平湖黄钟毁弃 归来堂金石云烟 杭州望仙桥东头南宋德寿宫的前身是秦桧相府。秦桧虽然不讲人品,但这字写得不错,业余时间也喜好搞收藏。秦府“一德格天之阁”(简称“一德阁”),就藏了不少字画书帖。其中有件先秦青铜器铭文拓本,在它进入“一德阁”之前,与当时的赵明诚、李清照有关,也与岳飞之死有些关联。 德寿宫 摄影/停香 这故事还得先从北宋哲宗年间(1185—1100)的湖北说起—— 鄂州嘉鱼县(在今湖北)太平湖,某天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夜晚的湖底有东西一闪一亮的。 因为大旱,湖水见底,有人哄传在晚上的星光月色中,有光亮闪现湖底,很是怪异。于是,一群好事者摸着晚上光亮出现的大致位置,一锄头掘了下去。随着一声金属相击声,从湖底挖出了鼓鼓的一件两尺来高(约60厘米)的铜器,其纽上刻有一裸鬼坐像,器面虽有锈蚀,但在中间部位,还是能辨识出不少铭文。识货的人看出来是件叫作“镈钟”的青铜乐器,先秦时重要的礼仪场合上,主题曲和背景音乐都得用它来演奏。 摄影/楼航 嘉鱼县施县令知道这事后,觉得这是一件宝物,便弄到手来,打算找机会亲自献给朝廷的礼部太常寺。但事有不巧,施县令这些天特别忙,把献宝这事给耽搁了。热闹劲儿一过,他也就没太当回事,叫人把古钟直接上缴鄂州府库了事。 鄂州知州解秩佐,这家伙却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看这么一件金属疙瘩很不顺眼,一瞪眼说:“哪来的背时货?上面还蹲一‘裸鬼’!这种不祥之物别藏着了,赶紧扔熔炉里造兵器得了。” 长官一句话,世间多了几件杀人兵器,却毁了一件古老乐器。当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知道这事后,对这等野蛮行为极为愤恨,写了一篇《吊镈钟文》,发出了“黄钟毁弃,瓦缶雷鸣,余始以为不然,今信之矣”的浩叹。 那么,这件古物化骨熔身,就此真的了无踪影了吗? 多年以后的北宋政和三年(1113),山东青州赵明诚这天正在“归来堂”书房与妻子李清照谈古说今,忽然收到一件“快递”,乃是好友王寿卿寄来的一份古器物铭文拓本。王寿卿在随信中说,这是早些年鄂州嘉鱼县出土的古钟铭文拓本,知道您正在四处搜罗金石碑帖,整理写作《金石录》,便捎给您派用场吧。 这正是当年秦观哀悼的那件被熔铸成兵器的镈钟的铭文拓本,身已化为铁水,却有遗墨传世。 赵明诚大喜!可是细看之后,却又挠头不已。 拓本有四十来字,端的古怪又古雅,还有点“雷人”,你看那四个小“田”被串成的字,分明是个“雷”字;不是说出土时钟纽上还有一“裸鬼”,敢情那指的就是“雷神”?竖读的字序也不按一般套路出牌,而是从左边起首写下来的,好像全都反写了;这一笔一画有点意思,力大有劲,隐隐透露一种霸气,堪为鉴赏临摹的古字法帖;而且不少文字都是钟鼎文的习惯用语,可以释读;尤其是那明明白白的“楚公”二字,大致可以断定这是西周时期楚国某国君的物件。 但是,偏偏就这位铸钟的楚公仁兄的名字,字画古怪,赵明诚还就是辨识不了。还有,春秋时的楚国国君被周天子封的只是子爵,最多也就称个王,没听说有个自称“公”的国君。最后,赵明诚只得将这件古器物命名为“楚钟铭”(后人也称《楚公钟》),写进了《金石录》书中,这件帖本就留在“归来堂”了。 摄影/九月和桃子 楚公究竟叫啥名字?铭文中紧接“楚公”那字,后世学者辨识为“屰”或“咢”(两字相通,“屰”也同“逆”),清代孙诒让考定就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熊咢,现代学者多称作“楚公逆”。“咢”也通“鄂”,因而当年熊咢器物出土鄂州,不是没有道理的。还有,宋人释读的“夜雨雷”三字,现被认作“吴回”(“雷”古同“回”)。吴回号祝融, 楚王先祖,《史记》也有记载。 所以别小看这件古乐器,它证实了《史记》相关楚国史记载的可靠性,而且根据熊咢在位时间判断(前799—前791),这是楚文化中年代最早的青铜器(距今2800多年)。 本文笔者以宋人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摹本为底图,参考黄锡全、曹锦炎等学者的考释,将释文排于原字对应位置的两侧,可读为: 唯八月甲申,楚公咢自作吴回镈,厥名曰“殷禾”。枪音屯良。咢其万年有寿,以乐其身。孙子其永宝。 大意是说:八月甲申这天,吴回后人楚公熊咢自己铸造了镈钟,取名“殷和”,撞击乐声纯正美妙。熊咢用它怡情娱乐,延年益寿,子孙后代当永为珍宝。 摄/望湖樓醉書生 可是这珍宝不仅本尊被毁,身后遗墨竟也遭遇了不测风云。“靖康之变”(1126)天翻地覆,随着北宋覆灭而来的兵祸战乱,使得天下无数典籍毁亡散佚。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原有藏书两大库,建炎元年(1127),夫妻俩舍去了大部头和重复的藏书,携带十五车书辗转逃亡。但到头来这些书仍然难逃兵火,全部化为云烟。他们在青州故居未能带出的藏书,也全被焚毁。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赵明诚和李清照已完全不知《楚公钟》所终。 摄影/Alakir 那么,《楚公钟》拓本又是如何重现并入藏秦桧“一德阁”的,咱们下回细说。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