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武林旧事
 
佳作欣赏 | 携手相期赴首阳
来源:钱塘江文化微信公众号  作者:青石  日期:2024-07-31

郁达夫与郭沫若相识在东京,那年郁达夫18岁,郭沫若22岁,他们同怀报国之志赴日留学。在中国留学生的预备班里,这两位未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相遇,但彼时他们还只是默默无名但胸怀大志的学子。

微信图片_20240731103427.jpg

创造社同人合影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郁达夫在留学生中颇有些名气,他古典文学根底深厚,擅长旧体诗,日本汉诗界大咖对他都青眼有加;他极有语言天赋,一口地道的日语,还精通英语、德语;他还博闻强记,阅读广泛。郭沫若说,“我们都感觉着他是一个才士”。那时,郁、郭并不相熟,但不久,文学这根红线,把两人牵拉成朋友。留学生中有几位有志于文学的,相互推荐书籍,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自己的诗文,评论作品的得失。慢慢的,这些心比天高的青年学子产生了一个念头,“想替中国人开出一条文学的路子来”。一个春天的下午,郁达夫与成仿吾、张资平、田汉在寓楼上筹划成立一个团体,出版一本文学杂志,正好郭沫若也早有此意。于是,这些学子们便行动起来。1921年1月,一本小小的油印刊物诞生,这便是以后轰动中国文坛的创造社的萌芽。

从那时起,郁达夫跟郭沫若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两人开始携手谱写中国现代文学新篇章。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初创时期的诸项编辑工作主要由郁达夫进行,他在《创造季刊》出版预告中宣告:“创造社同人奋然兴起打破社会因袭,主张艺术独立,愿与天下之无名作家共兴起而造成中国未来之国民文学。”还在日本的郭沫若非常高兴,写信称赞郁达夫:“我在上海逗留了四五个月,不曾弄出一点眉目来,你不到两礼拜,便使我们的杂志早有诞生的希望,你的自信力真比我坚确得多呢!”

郁达夫与郭沫若有不少相合之处。他们有相同的志向,憎恶黑暗现实,渴望打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寻找强国救民的新路;他们有相似的情趣,酷爱文学,富有激情,追求艺术自由;他们有相仿的性情,坦诚,浪漫,爽气,还都好酒。工作之余,喜欢高谈阔论,觥筹交错。创造社初期,他们欢乐同享,悲愁与共。《创造季刊》创刊号销路不佳,“我们那时共同生出了无限的伤感”,两人便在街头借酒浇愁,“在四马路上接连饮了三家酒店”,“酒瓶摆满了一个方桌”,最后,“两人手牵着手走回哈同路的民厚南里”。那时的郁达夫与郭沫若可谓惺惺相惜,情同手足,郭沫若曾说,“我们是孤竹君之二子”。

微信图片_20240731103429.png

郁达夫手迹

但志趣如此契合的朋友,在1927年却终至绝交。原因在于,这几年里郭沫若无论思想还是行动,已经自觉向共产党人靠拢,他投笔从戎,在血与火中淬炼自己,而郁达夫却还停留在原处徘徊。一个已经成长为战士,一个依然是书生;一个已怀抱共产党人的理想,一个还是名士风颇盛的民主主义者。当年8月,郁达夫登报宣布脱离创造社,从此以后,两人天各一方,直至10年后在东京重逢。

1936年11月,郁达夫应东京改造社邀请到日本访问,但他心头惦记的却是多年不见的郭沫若,他为老友的安全担心,想劝他早日回国。当郁达夫出现在老友面前,郭沫若“高兴得无以复加”,此情此景可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他们“并肩而行,用着母国话谈着些无足重轻的往事。然而这在我是十年以来所未有的快活”。就在东京改造社宴请郁达夫的席筵上,郭沫若即席赋诗一首:“十年前事今犹昨,携手相期赴首阳。此夕重逢如梦寐,那堪国破又家亡。”

半年后,郭沫若归国,这两位曾经的知己、战友又一起投身于抗战之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余杭地名传说】杨乃武与杨澄弄 2024-12-30
一日宁沪杭:从《竺可桢日记》看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 2024-12-24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2024-12-23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