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围垦岁月】萧山围垦大事记(唐朝~清朝)
来源:萧山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8-12

开元十年(722)

会稽县令李俊之增修防海塘,自上虞江至山阴百余里。后大历十年(775)观察使皇甫温、大和六年(832)会稽县令李左次再次增修。

五代十国

后梁乾化二年(912)

八月,吴越国王钱镠修西陵城,以“陵非吉语”,改名西兴。其后,钱镠在西兴附近建西兴塘。

北  宋

太平兴国四年(979)

盐官县境内设盐场8个,其中蜀山、岩门两场在今萧山境内。

南宋

嘉定十二年(1219)

钱塘江河口流道发生重大变化,盐官县“坍江”,潮汐冲走平野20余里,水侵县城,村庄、田地半数被淹,盐场冲毁,蜀山沦入江中。6年后才平复。

咸淳六年(1270)

秋,大风,江水汹涌,北海塘新林周段坍毁,岸址荡然无存。后重建新塘,宽6丈,长1009丈,历时4月完工,并在护塘地植柳万株以固塘,因名“万柳塘”。

洪武初

萧山设有西兴、钱清两盐场。钱清场后划归山阴县。

洪武二十一年(1388)

大风,北海塘坏,潮抵县城。次年,修复荏山(即长山)至龛山40余里堤塘,并于险要地段砌石加固。

正统七年(1442)

修长山浦海塘。

成化七年(1471)

大风大潮,新林塘毁,田地淹没,屋舍漂移,人多溺死。灾后,补筑堤塘。

弘治八年(1495)

潮侵长山堤塘,几毁。绍兴知府游兴获悉后,嘱同知罗璞督工修筑为石塘。

正德七年(1512)

七月,大风,钱塘江水猛涨,顷刻高数丈许,濒塘人员溺死及房屋倒塌无数。

正德十四年(1519)

北海塘长山闸毁。邑人张嵿正辞官居家,主持修复。

嘉靖十八年(1539)

六月初六,西江塘北段毁,江潮冲入,县城可驾巨舟。本年大饥。

嘉靖三十一年(1552)

西兴塘外沙地坍及石塘。至三十四年后,江潮撼激,卷走塘石,潮水侵入塘内。

万历十四年(1586)

七月十八日,大潮,冲失西兴塘外沙地千余丈,毁坏屋舍数百间。

万历十七年(1589)

六月初九,大风,江潮越堤,淹没田禾4万余亩,树木倒伏,屋舍漂没。

万历三十四年(1606)

北海塘毁。萧山、山阴、会稽3县协同修复。

崇祯元年(1628)

七月廿三至廿九日,风雨大作,拔树倒屋,江水骤涨,从白洋、瓜沥等处倒灌而入,漂没屋舍、田禾无数,淹死1.7万余人,老幼尚不计算在内。

康熙三年(1664)

八月初三,海啸,瓜沥塘坍200余丈,田舍漂没。知县徐则敏主持于要害处筑石塘100丈。九年,塘又坏,再建石塘。

康熙十九年(1680)

四月十五日,江潮自东入中小亹。至三十六年前,水出中小亹,杭绍相安无事。

康熙五十九年(1720)

七月,闽浙总督觉罗满保和浙江巡抚朱轼联名上疏,请浚中小亹淤沙,获准。当年疏浚1090丈。翌年,因北岸已有涨沙,浙江巡抚屠沂奏请停止。

萧山、山阴、会稽、上虞、余姚5县石塘和土塘,由绍兴府同知管理。

雍正二年(1724)

七月中旬,大风,潮冲西兴,西江塘(北段)和北海塘外昌、泰、丰、宁、盛、盈6围灶地屋舍倒毁,棉无收。

雍正八年(1730)

总督李卫会同将军性桂,在昌、泰、丰、宁、盛、盈6围灶地勘筑马塘,塘外定为马地,供杭州旗营牧马。十二年,丈定6围马地5.52万余亩。后马地逐步减少。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为2万余亩,也不再牧马,而是收取官租,主要用于杭州、乍浦两满营赡养孤寡。

雍正十二年(1734)

三月,杭州副都统隆升任开浚中小亹引河和南港引河工程总理。五月工竣。中小亹引河西自淡水埠,东至盐卤埠,长2790余丈,宽12丈,底深2丈,水深1丈至1丈5尺。南港引河西自大坍湾,东至分金埭,长2700丈,面宽4~10丈,底宽6尺,水深6~7尺。不久即淤。江流主槽仍走北大亹。

乾隆元年(1736)

朝廷决定绍兴府属萧山、山阴、会稽、土虞、余姚5县沿江沿海堤岸工程,停止历来向附近乡民按田亩派钱修筑的办法,改由地方“于存公项内动支银两兴修,报部核销,永着为例”。

乾隆十二年(1747)

浙江巡抚常安派员,用切沙法开浚蜀山南岸一带及中小亹引河,至十一月初一,中小亹引河冲开。翌年四月,引河已冲刷成3里之宽,江道主槽走中小亹,但北大亹南侧仍有漫流。

乾隆十四年(1749)

朝廷决定拨兵备道标把总1员、外委1员,带兵丁108人,来萧山专管北海塘堵筑抢修等事。自西兴牛坞荡头至龛山塘、瓜沥塘,分为10段,各建堡房,分兵驻扎。

乾隆二十四年(1759)

江道北趋,江流、潮水俱由河庄山、岩峰山(即今之白虎山、青龙山)外之北大壹往来。

乾隆三十五年(1770)

七月二十三日,大风大雨,江水涌入西兴塘至山阴宋家溇80余里的河道,北海塘大决,以沙地为业者淹毙万余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

六月,中小亹自西至东自然冲成引河一道,宽仅10丈。八月,潮水分入中小亹。

七月十四日子夜,大风拔木,屋瓦飞扬,暴雨,海塘毁,潮水泛溢,坎山一带数万人溺死。

乾隆四十三年(1778)

中小亹全部淤塞,可制盐、耕种。钱塘江主槽基本稳定在北大亹。

乾隆四十五年(1780)

秋,大风3昼夜,海啸,后海塘月华坝坍,水骤涨,冲塌陈公祠。

嘉庆二年(1797)

西兴沙地全部坍入江中。

嘉庆三年(1798)

九月廿四至廿六日,西兴望京门外沙地约涨10余里,舟渡甚近。

嘉庆六年(1801)

七月十五日,大雨如注,西兴江水溢入内河;北海塘外江水倒灌入三江闸,山阴、萧山沙地俱受淹。

嘉庆十六年(1811)

九月初一,浙江巡抚蒋廷铦奉旨赴海宁南沙勘察。十六日奏复,请将原隶海宁州之南沙全境改隶萧山县。十八年,南沙划归萧山县。后设赭山、西仓、靖雷、蓬山、培新、正义、镇靖7乡。

道光元年(1821)

八月初九,江潮盛涨,冲坏西兴龙口至牛坞荡500余步塘石,民房坍塌数十间。

道光三年(1823)

七月,大风雨,倒树淹禾,潮势尤猛,西兴沿塘民居冲没,尽成白地。

道光四年(1824)

正月,西兴关口石塘被潮水冲走石篓20余步,冲坍镇水庵、董家潭等处堤塘。

同治三年(1864)

杭州巨商胡雪岩发起,在杭州南星桥与西兴间设义渡。

同治四年(1865)

五月,狂雨连旬。二十九日午夜,西江塘决,县城俱没。

光绪十八年(1892)

筑小泗埠坝,位于南沙小泗湾入钱塘江处(当时的小泗埠在头蓬北偏西数里)。

光绪二十三年(1897)

知县朱荣璪主持筑新湾坝,位于南沙盛陵湾出钱塘江处。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南沙永裕坝外朱茂林案(在新湾乡以东及以北)之日、月等字号沙地已间有开垦,遂以“以工代赈”的办法在该处筑土堤,次年春竣工,全长4800丈,名“新堤”,俗称“官埂”。圈进日、月等字号生熟沙地2万余亩和绍兴三江场粮地1000余亩。堤在萧山境内为3670丈。宣统三年(1911),全堤坍陷。次年春修复。民国34年(1945)江势陡变,至36年秋,坍没农田10余万亩,新堤亦全部坍入江中。

宣统二年(1910)

萧山、山阴、会稽塘闸水利会成立,管理3县塘工水利事宜。

南沙地区出现牛拖船,每档6艘。1949年全县尚有20档,至70年代初淘汰。

  资料来源:《萧山围垦志》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