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不仅以西湖的秀美著称于世,更有着深厚的工业底蕴。在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中,杭丝联——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在杭州建立一家大型工厂,它被命名为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杭丝联”。1956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工厂的选址,位于大运河畔的拱宸桥工业区。工厂一经开工,便迅速发展起来。然而,随着80年代的到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一转型期,工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彼时的工厂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最终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 
丝绸新纪元·“杭丝联”的开创之旅 “杭丝联”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中国工业史的一个缩影,从起步到辉煌,再到转型,每个阶段都映射着时代的特征和挑战。

1956年1月,根据国家计委的批准,纺织部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筹建部在拱宸桥工业区成立,标志着“杭丝联”的诞生。这一时期,“杭丝联”承载着国家发展丝绸工业的重任,力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58年1月,“杭丝联”由纺织部下放至地方管理,并更名为地方国营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作为当时国内第一家集制丝、丝织、印染于一体的大型联合企业,“杭丝联”的设计和建设体现了国家对丝绸工业的重视。其锯齿型厂房由苏联专家设计,不仅工艺先进,更成为珍贵的历史建筑。 
当时,“杭丝联”的主要生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核定投资高达5000万元,规模宏大,拥有缫丝机3万绪、丝织机1000台以及年加工能力1800万米的印染设备,成为当时国内丝绸行业的领军企业。 
“杭丝联”的转型与挑战: 从工业巨头到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杭丝联”之外,(文化创意园区)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女工雕塑,它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这些雕塑的原型是原杭丝联工厂中的优秀劳模。雕塑中的女性形象,有的高举着梭子,有的细心地捏着丝线,她们中有些人甚至戴着厚重的眼镜,这些细节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杭州女性劳动者的风采和她们的热情与活力。 
转型之路中,“杭丝联”面临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紧缩、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竞争加剧,以及国有企业固有体制的制约等多重挑战。随着城市建设项目的深入,“杭丝联”的缫丝、印染等原有设施遭到拆除,仅丝织车间及部分附属建筑得以幸存。同时,作为国企的“杭丝联”,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大潮中,其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加之沉重的负担,导致了资金链紧张和成本控制上的困难。 
面对这些挑战,“杭丝联”自2007年起,由杭州丝联实业有限公司主导,启动了一系列创新转型策略,成功打造了“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累计投资3000万元,不仅对建筑进行了必要的修缮和功能改造,将“杭丝联”旧址转变为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创意空间,并在2010年3月,荣获“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认定。这一系列转型策略,不仅保存了“杭丝联”的工业历史,更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功能,成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 
“杭丝联”的现代续章
丝联166文创园,位于拱墅区金华南路189号(原址为丽水路166号),拥有约2万平方米的宏伟空间。走进园区,错落有致的锯齿状屋顶与纵横交错的管道映入眼帘,砂轮机、巨型排风扇、老式缫丝机等历史遗迹静静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走进丝联166文创园,这里逐渐汇聚了众多具有独特魅力的小店。GUC VINTAGE,一家中古店铺,以其标志性的“克莱因蓝”和“银色墙面”等时尚元素,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旗袍店、丝绸店、文化创意商店、花店以及手工艺品店等,它们都选择在这里扎根。这些文艺气息的小店,不仅为“杭丝联”带来了新的活力,也让这片曾经被遗忘的老厂房重新焕发光彩,成为了杭州当下备受追捧的时尚与艺术新地标。 
“杭丝联”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工业的起伏和改革的挑战,从辉煌到困境,再到转型重生。如今,以全新的面貌继续其传奇,不仅保留了工业遗产的珍贵记忆,也展现了杭州传统工业创新和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