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戳中回忆的老物件——工业记忆…
一代人的记忆——百年光华火柴
活动议程丨纪念章太炎诞辰15…
浙水敷文丨拿捏!策展人带你直…
 
特别关注
 
富阳场口八月半
一代人的记忆——百年光华火柴
讲座预告 | 抗战胜利后杭州…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与杭州文教近…
禹杭履迹
 
古今名人西湖缘|禹时冷起冷泉亭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9-11

冷泉亭,是位于飞来峰和灵隐寺之间的一座四方亭。亭子很普通,但故事很丰富。唐代白居易为它写了《冷泉亭记》,宋代苏东坡留下了“苏公判牍”的往事,清代俞樾又将亭柱上的楹联充满了谐趣。

如今,人们把冷泉亭三大名人的三个故事串接起来,亭子的内涵就更加显得妙趣横生了。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12.jpg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33.jpg

现在的冷泉亭(上)与清代冷泉亭(下)

第一段:白居易和他的《冷泉亭记》

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八月十三日,白居易来到冷泉亭后,记录了他游后的感受: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35.jpg

在白居易的笔下,记叙了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杭州的风光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又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建造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的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绮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37.png

《冷泉亭记》

白居易的《冷泉亭记》分为三段,还谈到了这座亭的建设者,是余杭郡曾经的太守、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

第二段:苏公判牍冷泉亭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来杭州任通判,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灵隐寺,他曾在《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诗中,记叙了他喜爱灵隐寺的心境: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苏轼不仅常常到灵隐游览,还曾经在冷泉亭内办公,留下了“苏公判牍”的佳话。在杭州灵隐寺的大雄宝殿内,有这样一幅楹联: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胜缘结香火,来游福地,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这里提到的,讲的就是苏轼在灵隐寺处理公务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39.jpg

苏轼第一次来杭州担任通判,当的是助理官员,除了会审讼案外并没有太多责任。他非常讨厌审理讼案,因为他知道受审的人,大都是违反变法新政的小民,而他自己对新法也不完全赞同,所以感到很无奈。

灵隐就是苏轼非常喜欢去的地方,他吩咐随从,把卷宗案子带到灵隐寺旁的冷泉亭,在幽静的禅林旁办起了烦人的公务,一边享受山里的清凉冷泉,一边在公务之余放松心情,又能向方外高僧参学。

苏轼处理公务,豪放不羁,才思敏捷,“据案判牍,落笔如风雨”。若遇急切的公务,绝不拖延,判案速度之快,令同僚十分钦佩。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43.jpg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44.jpg

灵隐寺

打发了“案牍之劳形”,公务完毕,苏轼命人马上撤掉公文案卷,摆上酒菜,与手下牍吏共饮同酌,喝到酒酣耳热,诗性大发,直至暮色降临,才恋恋不舍地打道回府。

有时候“百重堆案”,案子多得一下子办不完,只好在灵隐寺暂住留宿,躺在床上,回想往事,百感交集,心绪茫然,他在《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诗中,记述了自己夜宿灵隐的心情: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46.jpg

灵隐寺雪景

第三段:俞樾撰联冷泉亭

冷泉亭里,最初挂着一对楹联,是由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撰写的:“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这个适问,道出的俞樾一家的一段故事。有一天,俞樾与夫人同游灵隐,小坐亭上,共读此联。夫人道:“此联问得有趣,请作答语。”

俞樾应声而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夫人道:“不如改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说罢,夫妻相视,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49.png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51.png

俞樾及其书法

过了几天,俞樾带着小女儿又来到冷泉亭,问过夫人的问题再问了女儿。小女沉思片刻,回答道:”可答为: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不解的问:“禹时冷起”可以理解为大禹治水的时候就冷起了,但“项处飞来”怎么解释呢?”女儿答道:“如果不是项羽将此山拔起,怎么会飞来呢?”

俞樾小女妙用典故,传为佳话。原来,项羽曾经作过《垓下歌》,第一句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意思是说:我的力量可以把山拔起,我的气概能够盖过天下。所以,“项处飞来”,用典之精到,连俞樾都自叹不如了。

微信图片_20240911100153.jpg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撰的楹联

作者简介:钱钧,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监事、导游分会会长;出版过《华东黄金旅游线导游词》等类书籍25本。

内容来源:走近西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富阳场口八月半 2024-09-13
行在·杭州|跟着宋人去观潮 2024-09-13
西湖别墅系列|虎跑禅房 2024-09-11
西湖百亭|过溪亭 2024-09-11
宋高宗和《绍兴米帖》 2024-09-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